1.2.2 技术人员的沟通问题
“专”和“全”说开了,大家就能明白IT项目经理的优势人选的一个大概的轮廓,还有真正的全才的定义及其稀缺性。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IT行业中具有先天优势的开发人员多数难以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呢?开发工程师这类专业人才,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补充好技术以外的软技能,远比没有开发背景但其他方面很全面的人通过后天努力弥补技术背景要容易得多,毕竟IT技术背景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的。究其原因,大众对国内开发人员的刻板印象其实不无道理,国内很多开发人员在编程以外的其他方面普遍有很明显的短板,且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善。
从大环境来说,国内的多数软件开发从业者,从事的是应用或业务层面的软件开发,在全球整个软件开发产业链中是相对下游的位置。举例来说,微软公司推出的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在国内曾风靡一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被国内工程师使用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服务于各行各业;IBM公司推出的Eclipse开发工具,同样在国内近乎形成了垄断,国内的工程师用它开发了无数个应用软件和各种各样的网站。但国内始终难以诞生像微软和IBM这样量级的上游软件企业,也难以开发出像Visual Studio和Eclipse这样重量级的开发工具,以及它们背后的技术体系和编程框架,这是产业的差距,我们在使用机器造车的时候,国外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制造“造车的机器”。类似的例子还有IDEA、Nginx、Tomcat等全球著名的中间件软件,均很难见到中国作者和公司。国内的软件开发人员更多时候是使用它们,而很少能创造它们。在IT行业里,一些产业链上游的掌握底层技术的软件工程师不建高楼大厦,他们只做一砖一瓦,可这些砖瓦是建高楼大厦的应用层的工程师们造不好的。我们的产业现状决定了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更需要的是能快速应变的业务层的开发技能,而非更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科学。所以国内的开发工程师需要用有限的精力在工作中学习业务,在不停适应业务变化的同时也要跟随底层技术的更新,甚至会没有精力抬头微笑,这与软件产业链上游的国外工程师是完全不一样的处境。
在小环境方面,国内的开发工程师人群又有能力高低不等之分。笔者所认识的一些名校毕业理论扎实的工程师朋友,多数健谈且情商超高,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具备很强的双语和演讲能力,很难想象他们坐在电脑前目光呆滞敲代码的画面,但事实是他们的代码敲得更好,编程的智商和做人的情商都很高,沟通更好,笑容更多,但这一类人在国内工程师人群中是极少的存在。所以国内的开发工程师并不是都存在沟通问题,只是能力全面的高端的工程师数量稀少而已。
综上两个层面的原因,导致了国内软件工程师普遍给人一种不善沟通、固执呆板的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也间接限制了一部分技术人员向管理岗位转型的努力。所以从国内IT行业的现实环境来说,项目经理的最佳人选仍然是广大的软件技术工作者,但庞大的技术人群中能够成功转型成为项目经理的却是少之又少。这很合理,充分证明了全才的宝贵和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