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陪伴孩子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系统性工作;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同时拥有艺术性,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艺术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表达性和创造性,仔细一想,这也很符合为人父母的特点。小小的人儿一天天长大,每一天都不一样。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发展,进行着原发性的创造,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艺术化的过程,如同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说过的,“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为人父母,我们身边有着充满灵性的儿童,我们有机会陪伴他们长大。这是我们的幸福所在,其又超越了艺术性。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学到知识,练习所得,尝试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是一个生机勃勃并且无比美妙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将有机会见证一个孩子经历这样的过程。
一个孩子如果能够从家庭中得到爱与陪伴,那么,他未来的人生之旅即便荆棘满地,遭遇大量不可控的变化,他的内心一定也会有一个安全基地、一片美好园地。这能帮助他在面临挑战与困难时,相信自己,抱有希望,并能持续地传递善意,独立、健康又充满联结感地成为一个可爱的、能够超越自身利益的人。因为他获得了父母用心、有力的陪伴和支持,他将勇往直前,顶天立地。
父母是那个披着“铠甲”护着孩子的人,既要用心也得有力。本书将从这两个方面开始分享,讨论如何陪伴孩子学习。
首先,是有力的部分。这部分从常见的情境挑战入手,纳入实践篇,结合作者作为系统式家庭治疗师的临床经验以及为人父母的体会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拆解。具体分为7个章节,包括:父母压力太大且极度焦虑,“一点就着”;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拖拉磨蹭;情绪失控,难以应对;虎头蛇尾,无法坚持,浪费精力和钱财;学不会,那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迷上手机无法自拔;同胞问题与缺乏人生目标问题。
在实践篇中,本书提供大量可“落地”的方法和技巧,使读者在“有力”的部分获得支持,着力于引领看得见的改变和辅导思路的探索。
在引领看得见的改变的部分,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分析点评,希望可以使读者打开优势“开关”,首先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部分,并帮助孩子在确定的领域每天努力一点点,做出前进一小步的承诺和行动。其主旨和我做家庭治疗时的核心思路一致,那就是“让改变发生”,为孩子成为终身学习者助力。同时,在案例和情境的拆解中,我也邀请读者从情绪管理的视角出发,关注养育的基础,即亲子关系,管理自己的情绪,从焦虑到从容,从他律到自律,进而更好地支持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在辅导思路的层面,本书可以使读者从每个案例中获得有关辅导节奏、辅导安排和辅导优化的思路。在节奏安排上,本书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既有大框架,也有小目标,引入闲聊、家务、时间区块这些非常生活化的“减压阀”帮助家庭减压;在辅导安排上,本书引导读者更进一步关注重要的部分,看到孩子和自己做到的部分,在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弹性,并学习自我照顾,让自己创造更舒适的养育环境支持孩子的成长;在辅导优化的思路上,引入复盘和优化的概念,引导读者放轻松,慢慢来。
其次,是用心的部分。这部分共3章,纳入思路篇。“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回应才是问题。”“急救”了挑战之后,更多的时间需要我们和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战备”训练。这需要读者从孩子面对的困难中退出来一点点,关注自己的养育蓝图。我在这个部分引入了“我做主、我选择、我负责”的九字育儿方针,以及“非请勿帮,请了可帮”的八字陪伴原则。“这是谁的事儿”,是来自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灵魂拷问,分清楚它,不仅可以让我们退开一点点,也能更好地赋能孩子面对他们自己人生中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保持清醒,不卷入其中,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提醒自己使用成长型思维认清孩子当下的处境和面对的挑战;在陪伴的过程中,不忘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赋能孩子不断成长,还要高度警觉并保护孩子的自主性。毕竟,孩子的路,得他们自己走。
因此,对孩子有耐心非常重要。对一个人拥有耐心的基础,在于接纳他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人,好奇他和自己究竟有什么不同,并停止尝试将其变为和自己一样的人。
生而为人,每个人必有自己的使命,尊重孩子,将避免让我们自身的局限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能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自身的成长和练习中。建议读者结合我此前出版的《我是妈妈,更是自己》阅读本书。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们为孩子创造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和孩子都能有更多的空间成为自己,彼此亲密又独立,温暖又坚定,以生命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