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互联网的诞生及其缔造者
尖端科技通常在军事领域先行突破,国际互联网的诞生也是源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和军备竞赛。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Спутник-1),轰动了世界,也震惊了美国。
为了奋起直追,1958年2月,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科研部门——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局)。
20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苏联日益膨胀的核武库,确保美国在经过苏联第一轮核打击后仍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美国国防部决定研发一种由无数节点构成的分散式指挥系统,即使某些节点被摧毁,其他节点之间仍可保持通信。
接到该任务的是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 IPTO)的第一任主管——约瑟夫·利克莱德(Joseph Licklider)。直到1966年,来自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成为IPTO的第三任主管后,该项目才有了实质性突破,新型通信网络项目被ARPA命名为“ARPANET”(阿帕网)。
在罗伯特·泰勒力邀下,来自全美范围内的技术天才纷纷加入项目组,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计算机天才拉里·罗伯茨(Larry Roberts,被任命为新型通信网络的项目经理和首席架构师)、提出“分布式通信理论”的兰德(Rand)公司科学家保罗·巴兰(P. Baran)、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分组交换理论专家伦纳德·克兰罗克(L. Kleinrock)等。
在拉里·罗伯茨的推动下,1968年,美国国防部开启“ARPANET”项目招标,马萨诸塞州的BBN(Bolt Beranek and Newman Inc.)公司签下了这笔标的额为100万美元的订单。
拉里·罗伯茨计划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4所知名高校中建立四节点网络(表1-1),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院(SRI)、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和犹他州立大学(USU)设置大型计算机。
表1-1 四节点网络分布表
负责四个节点之间连接、管理和调度的设备是BBN公司提供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设备和通信线路(由AT&T公司提供,速率为50 kbps)进行连接。
IMP,即接口消息处理机,其基础硬件为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的DDP-516小型计算机,它通过分组交换技术和通信线路(由AT&T公司提供)对各节点进行连接,而各个大型主机就不用再直接进行联网,因此,IMP也被视为最初的路由器。
1969年10月,两台IMP率先运抵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
1969年10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当晚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伦纳德·克兰罗克尝试向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研究员比尔·杜瓦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为“登录”。在输到字母G的时候,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信无法继续进行,只有“LO”两个字母被成功传输,ARPA网出现的第一条信息是“LO”,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络的传输信息(后来在系统修复后,LOGIN这个单词最终被完整地传输过去)。
“伟大的历史时刻,常常出人意料的简单”,这是后人对该事件的评价。
1969年12月,最后一台IMP在第四节点犹他州立大学安装成功。ARPANET正式启用,人类社会正式进入“网络时代”。
1972年,BBN公司的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加入ARPA。同年,罗伯特·卡恩在国际计算机通信大会(ICCC)上成功地演示了ARPANET网络,这也是ARPANET的首次公开亮相。
罗伯特·卡恩提出了开放式网络框架,从而出现了大家熟知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1983年1月1日,所有连入ARPANET的主机(已经超过100台,遍布美国大陆)实现了从NCP(网络控制协议)向TCP/IP的转换,从此确立了TCP/IP在网络互联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基于TCP/IP的公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1991年8月6日,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正式提出了World Wide Web,即www万维网,他设计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Web网站。
1992年,全球范围内的几个因特网(Internet)组织合并,成立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此时的因特网,已经拥有超过100万台主机,且持续呈指数级疯狂增长。
Internet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互联网,大踏步迈入人们的生活。
需特别提及的是,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互联网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拉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的前身DDN-NIC(国防数据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由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因特网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