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急剧攀升,于21世纪初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改革探索不断深入,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来,30多年间国家共发布教育改革类政策文件几十份,各省市的教育改革政策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政策涉及大学办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国家层面从未间断对教育改革的推动。
201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以往有着根本的不同。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本科教育整体改革、“三全”育人、一流专业建设、金课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双一流”建设等诸多改革文件,这轮改革的根本驱动力,是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重塑,以及对人才的新需求。因此,这一轮的改革,并不是在原有的教育体系中的修修补补,而是颠覆和重塑过去两百多年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重新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种改革是范式的转变,涉及理念的转型,整个大学体系的重塑,需要各级各层强大的变革领导力。
要带动一个体系从一种范式转变到另外一种范式,已是非常不易。然而,正在转型期,人类又遭遇空前的新冠疫情重大危机,加速了新技术的推广,改变了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使这次变革更加艰巨。要重塑这个庞大的体系,关键在于其中每个人的理念转型,以及引领那些已经转变理念的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去探索新理念之下的高等教育新实践,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和探索的行列。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自2006年成立以来,就把“探索教育新模式,影响中国的教育改革”作为办学使命。在过去15年间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头十年注重完善独具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模式——西浦1.0,从第二个十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之后全新的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的融合式教育模式——西浦2.0,并且开始筹划和落地大学走入社会撬动各方资源形成教育与创新生态的未来大学模式——西浦3.0。不仅如此,西浦成立了领导与教育前沿院(ILEAD),一方面通过支持西浦的学生、老师和行政员工更好地推动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基于研究总结西浦和世界各地大学的改革经验,凝练“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理念和体系,并通过培训、咨询和社群等方式引导并赋能教育从业者从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在过去15年,西浦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广泛的影响力,共有上千所高校的一万多名教育从业者参加西浦ILEAD主办的深度培训,每个月参与到ILEAD线上线下活动的教育同行数量近万人;西浦ILEAD发起的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成为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全国性教学大赛,发起成立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以探索新时代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使命,同时发起主办的便于老师参加的分布式的城市化活动——“创新者说”每周在全国各地线上线下举行。西浦ILEAD已经成为一个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品牌。
通过对西浦及国内外创新案例的研究,以及举办各种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动和培训,西浦ILEAD总结出了一套大学转型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的路径和实践指南。这套路径和实践指南在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中广受好评,也切实指导和影响了一批批有志于改革的教育从业者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西浦ILEAD把这套体系总结成册,希望能够对更多有志于改革的院校和教育从业者的实践提供借鉴。本书编写团队从2014年开始筹划和编辑,2016年完成第一版,为了确保质量地给教育改革者提供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切实的启发和指导,本书编写组在2016—2020年经过第二轮几百场活动的迭代,形成了目前的版本。可以说这本书既是西浦自身探索的实践总结,又是经过和全国上千所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深入研讨后形成的能够对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有启发的行动指南,是西浦特别是ILEAD过去15年影响力的结晶。
本书介绍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转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系统介绍“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理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理念的内涵,从而能更好地在自身工作中加以运用;二是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整体性图景,并从教学、学生工作、国际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大学里的每个人如何支撑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讨论大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需要什么样的变革领导力。
本书共八章:首先是对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大学改革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在我国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体系的挑战(第一章)。第二章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内涵做了详细介绍。第三章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改革的问题和挑战。第四章到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体系的四大模块:教学体系(第四章)、教学支持体系(第五章)、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第六章)、如何通过国际化促进改革(第七章)。第八章讨论变革管理及变革领导力。
本书专门为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打造,因此高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和行政员工都可从本书中得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性强的行动建议。另外,高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本书提升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并督促自己提升自我管理,过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当然,本书也可作为教育研究者的参考资料,系统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此外,本书也可用作高校和其他机构培训大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和行政员工的参考书。最后,所有对大学教育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都可以从本书直观地了解到面向未来更有价值的大学教育和体系的模式。本书力图通过通俗的语言、清晰的架构对非教育背景读者提供易于理解的框架,希望进一步促进读者对大学的理解。
本书各章节的内容分别为不同的读者设置,例如任课教师可以主要参考第四章的内容,行政员工可重点参考第五章和第六章,大学管理者以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为主。当然,我们建议所有的读者都通读全部章节,以对整个体系有系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工作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另外,本书的内容通过论述、案例、操作步骤等多种形式呈现,不同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参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此外,对本书的很多支持性材料将持续更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ILEAD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对本书的理念和使用有更高需求的读者,建议参加由西交利物浦大学ILEAD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包括教育领导力卓越计划、任课教师培训和行政员工培训等,详细信息请访问ILEAD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本书适合中国所有类型大学的管理者、任课教师、行政员工和学生使用。虽然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在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中存在体制差异,主要表现在院校资源来源不同而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差异,但我们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是所有大学的共同追求。对于不同类型学校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开展的实践,我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都给予了重视,案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平衡。因此,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或职业学院,本书介绍的体系都适用。
本书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策划到2016年上半年完成第一版,历时3年。编写团队包括6位专门研究人员和几十位来自西浦和其他院校的实践者。本书在第一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书的资料主要来自编写团队在实践第一线的大量调研和观察,我们以西浦近年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所做的大量探索为基础,同时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优秀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组建了由研究人员和西浦实践者共同组成的调研小组,广泛收集国内外各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相关的文本资料;定期召开国内多所高校领导者高端研讨会;编写组赴陕西、湖南、江苏等地对重点合作院校进行深入访谈和调研;将研究结果与多位国内外专家、教育实践者进行分享并将其反馈及时更新到书中。2016年到2020年,本书的第一版内容投放在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中,也通过各类社群活动中分享和研讨,经过三年多几百场活动的研讨,很多内容得以迭代升级,最重要的是更好地瞄准国内高校的办学实际,更好地置于国内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情境中去考虑,如何让变革真正发生。这些活动得到了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以及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编辑杜星先生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过去几年来给我们提供反馈意见的高校同行,这些意见对于本书的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本书由席酉民教授主导策划并审阅了稿件,张晓军博士统筹协调两阶段的写作与修改,朱蕾、张琳、李鹏飞、赵璐、李圭泉、付佳琪、徐昕对本书不同章节的内容有贡献。限于作者水平,本书内容的不妥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出,敬请发送邮件至xiaojun.zhang@xjtlu.edu.cn向我们反馈,我们将不胜感激。
张晓军 席酉民
2020年12月22日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