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你的人生是否也如此挣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第一辑 人到四十风满楼,半生坎坷几时休》:男人四十,站在人生的临界线上

人生到了第四十个年头,生命的旅程已经将近走完一半,酸甜苦辣尝过了,悲欢离合也都经历过了。可是,你的事业依然没有什么基础,你的生活依旧平庸,你还在骑着自行车上班,还在马路上摆小摊,还是公司里的普通职员,过的是平凡人的平凡日子,平时也不会有人对你高看几眼。四十岁面临的抉择,四十岁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令你困惑不解,陷入挣扎。站在四十岁的门槛上,你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迈步了。

这个时候别忘了,我们还拥有经历和成熟,积攒了四十年的人生底蕴是最珍贵的人生资本。在这之前,不管你有没有取得成功,四十岁都将会是个崭新的起点。

四十不惑更困惑

古人云:四十不惑。应该说,人过四十岁,对什么都不再困惑。可有的男人却对什么都还在怀疑。

二十多年前,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实在不敢相信将来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回首身后浅浅的足迹,还有那迂回曲折的路线,却惊醒来路早已不堪。

二十多年来,很多男人都没能跳出既定的模式。在一个温水池塘里,就像一只青蛙,四处的游啊游,只顾自己的温饱,却忘却了沿途的风景。从去掉尾巴后一直游到现在的大腹便便,什么也没得到。也许在身手敏捷的时候,男人应该有跳出池塘去一显身手机会的。但你却任由这样的机遇从自己的身边溜走,直到四十岁才感叹:干什么都力不从心了。

人过四十岁,这应该是个功成名就的年龄,这应该是人生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年龄。可是有的男人却在这样的年龄段里涛声依旧。功不成,名不就,于是越来越害怕同学聚会,越来越害怕填写履历。看看当年的同学一个个意气风发,看看履历表上年复一年一成不变。失落与悲哀就会涌上心头。

于是,有的男人开始怀疑起自己:是不是枉负了盛名?可人们都说你还很优秀,真的,只是命运多舛而已。于是,自己也就安慰自己,也许总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但四十岁过后,就发现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人过四十,一切的优势不再。知识需要更新,脑筋需要换代。要会电脑,懂技术,懂管理,懂交际。可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得学,你学得过来吗?尤其要命的是,许多升迁提职要求都必须在三十五岁以下,把你的路全给堵死了,这就是人过四十的悲哀。

人过四十,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一者父母的赡养问题。人过四十,父母已是六七十岁高龄,生活多不能自理。不仅如此,岳父岳母的赡养重任可能还须你来承担;二者子女的入学。子女不进大学人家瞧不起你,在未来的竞争中也成问题。读大学吧,一年几万元的学费很可能把你多年来的那么点积蓄花费殆尽,将来你养老靠什么?其三就是人情礼数。如今的收礼名目繁多,红白喜事、高升酒、升学酒、迁居酒、生日酒、满月酒等,每一样你都不能缺席,每一个涉及的地方你都得礼尚往来,一年的收入就要花掉近一半的礼钱。不送不行,因为你人过四十,多少是个有脸面的人物。

人过四十岁,虽然你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你还得承受背后可能随时会射向你的暗箭的伤害,还必须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原来对你寄予厚望的,现在对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原来对你有成见的,现在对你嗤之以鼻,幸灾乐祸;原来对你有看法的,现在对你品头论足,大谈他有先见之明。不懂事的儿女埋怨你不称职,爱唠叨的老婆总在讲你的风凉话,后悔这辈子嫁了个穷光蛋,嫁了个提不起放不下的窝囊废。

人过四十岁,思想已不再激进。就有了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就有了归隐田园的想法。就有了眼前无路想回头,不如退步抽身早的念头。总之一句话,就是心灰意冷。

其实,想开了,人过四十,也还有另外一道风景。虽说回头望去,青春不再;抬头向前,暮色苍茫。但已不会再为美女的回眸一笑而如痴如狂,不会再为无谓的争斗而面红耳赤,不会再为做草做松的问题而绞尽脑汁。你有了更宽阔的胸怀直面风雨,有了更平和的心态笑迎不幸,有了更坚忍的毅力承受伤痛。做松你不会目空一切,做草你依然昂扬向上,微笑着迎接每天的朝阳,展示你虽微小但坚强的生命力。

人过四十岁,难掩岁月的沧桑,难遮生活的磨难。眼看头顶上的发际越来越少,腹部的肚腩越来越向前挺进,在不经意间面容上的皱纹已逐渐增加,你不禁有了些许的恐慌和焦虑。虽然我们还有时间,但我们还有机会吗?

我们应该把四十岁当作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终结。由于种种原因,也许工作上没有了太大的生命力,但此路不通,我们大可换一种活法,也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四十岁,对男人而言是个危险的年纪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而不惑是指一个男人到了四十岁的这个年龄阶段,性格、事业、性能、责任、思想、心志等方面均已没有困惑,达到成熟的地步了。然而,男人四十岁最危险!

男人四十岁最危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男人四十岁易狂妄。四十岁是男人一生中的一道坎,事业的成功与否,人生价值是否得到实现,都在四十岁这个阶段体现得淋漓尽致。男人四十岁之前,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可以起早贪黑,忍辱负重,寄人篱下,卧薪尝胆,鞍前马后,逆来顺受……对于成功的男人来说,四十岁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对过去的追求有点麻木了,上进心已然消退,面对自己的成功,会一个人沾沾自喜。

男人四十岁最容易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人物,心高气傲之势会瞬间陡增,进取之心会陡然锐减,再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男人四十岁最爱我行我素。“龙头老大”之心会向火山积蓄多年一样的喷发,狂妄之态显露无遗,人性的许多弱点和浮躁都会在狂妄之中忘乎所以,所以说男人四十最危险!

男人四十岁易疯狂。男人四十岁是道弯,此刻人生各大环节已经基本定型,要改变或转变的难度与四十之前相比困难较大,此道弯转不好就容易翻车。男人四十像易燃易爆物品,有时不需要导火索都会自燃自爆。男人四十岁之后,成功者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我的地盘我做主”,谁要是与我对抗,定是非死即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大”姿态昭然若揭。男人四十之后,失败者眼里只有愤恨和妒忌,男人四十,成功者何须所求?失败者何来所惧?“成者王侯败者寇”,王有王的霸道,寇有寇的蛮横,因而男人四十不管成功或失败都几近疯狂,所以说男人四十最危险!

男人四十岁易绝望。人生苦短,男人四十是一道分水岭,成功者易狂妄,失败者易绝望。狂妄者危险,绝望者可怕。就失败者而言,经过半辈子的摸爬滚打,留下的却是道道伤痕,曾经的忍辱负重,曾经的鞍前马后,曾经的逆来顺受,换来的不是成功与喜悦,而是失败与痛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结果是身心疲惫、万念俱灰的绝望。心若死水的状态是绝望之人最可怕的表象,此刻的心态是看谁谁不顺眼,看啥啥不顺心,什么法律道德制度等最易被抛之脑后,如此之心态定然是危险诞生的前奏,所以说男人四十岁最危险!

男人四十岁最想做个真正的男人。男人四十岁最容易从内心深处发出积怨已久的感慨,此刻可谓是泾渭分明。江山永固,青春易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男人四十岁人生已然过半,“何不潇洒走一回”?不管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男人四十岁都想做个真正的男人,吃喝玩乐,尽情享受。高收入者高享受,低收入者低享受,“坚决不要亏待自己”之心态欲望从未如此强烈。男人四十岁最易事不关己,对错不究,没有心情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男人四十岁“第二春现象”最易抬头,轻者花天酒地,重者贪污腐败。男女出轨问题,官场中多少才俊均在不惑之期因此落马或翻船便是例证。所以说男人四十岁最危险!

当然,“男人四十岁最危险”的现象并不是全部,仍有部分男人四十岁反而更加“不惑”,凡事打理得有条不紊,成熟得近乎于完美。但不管如何,“男人四十岁最危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所以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来关心“男人四十岁”的现象,特别是每一个女人,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去关爱自己的男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男人四十最危险”现象的系数!

别把四十岁以后当“余生”

在炎热的夏天,勤劳的蚂蚁正在搬运粮食,好迎接寒冷的冬天。可是,懒惰的蝈蝈儿却只顾游山玩水,在这烈日当空的夏天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有一天,蚂蚁们正在搬运食物,它们找到了一颗玉米粒,就你推我抬地搬回了洞。

正在它们回家的途中,看见了三只耐不住烈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的蝈蝈儿,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蝈蝈儿对蚂蚁说:“你们在干嘛,这么好的风景,这么好的舞蹈你们不欣赏,非要去干那些累死累活的事儿。”蚂蚁说:“那你们冬天吃什么?”“凭我这么聪明的头脑,能找不到食物?”蝈蝈儿满不在乎地说。

很快,冬天来临了,蚂蚁们正围着火炉,吃着甜美的食物,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懒惰的蝈蝈儿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冻死了。

“蚂蚁和蝈蝈儿”这一寓言故事的宗旨是告诉人们要像蚂蚁一样辛勤工作,否则就会像蝈蝈儿一样饿死。的确,蚂蚁也许是因为勤劳而为自己贮备了充足的食物,但这毕竟是贫困时代的寓言故事了,在物质富足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健康。比较起来,蝈蝈儿一辈子都无忧无虑,而蚂蚁却只知道埋头儿苦干,毫无乐趣可言,它们两个到底谁更幸福一些一目了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常出去玩,或是经常邀朋友小聚,愉快充实地度过每一天,不仅仅是一种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所在。

但现在很多人却还是过着如蚂蚁一样的生活,整日里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的话,也未免太寂寞了。如果反正都要为了自己的下半生费心经营的话,还不如把自己的人生设计得绚烂多彩一些,能像蝈蝈儿一样享受生命吧!

因此,对于今后的几十年,中年人的目标也许不在于“生存”而在于“创造人生”。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而是如何将自己的“第二人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人生只有短暂的五六十年的话,那么到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余生”做准备了。如果拿足球比赛打个比方,以前退休以后的生活就相当于“加时赛”,但现在却相当于“后半场”。四十岁以前的表现仅供参考,你的人生是输是赢尚无定论。因此才需要我们重新构思作战方案,朝着胜利的方向重新出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十岁是生命线上的新起点。孔老夫子有言:“吾四十而不惑。”就是他四十岁时能明白一切事理,没有疑惑。而把四十岁看成暮年开始的杜甫,在诗中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尽管他只活了五十九岁,但他的1400多首诗,十之八九是四十岁以后作的。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写作发表《阿Q正传》时也已四十岁开外,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间完成的。人至四十岁,好在不惑。四十岁前,人想得最多的是为何而生,知道了生的目的,生的喜悦就化为平静;四十岁后,人想得最多的是为何而死,知道了死的意义,死亡的恐惧就可置之度外。“不惑”更多的是生命的阐释,正是有了“不惑”的透彻,人的四十岁呈现出更为斑斓的生命色彩。

四十岁的人懂得四十岁后的无悔与三十岁前的不怕一样,是人生至为重要的两大境界。过去的已经像水一样流逝了,不会在回眸里捡拾到青春的浪漫幻想。属于自己的是生命的根基,喂养生命的土壤是固守的最后阵地。

面对四十岁,人们当不会幼稚地解说人生的困惑,也不会随便地放弃理想的追求。因为不再有更多的时间来矫正自己;不再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开始;不再有炫目而缤纷的未来进行选择。面对四十岁,我们不能用伤感的情绪来演绎人生最美丽的岁月;不能用浅薄的文字来解说曾经的磨难;不能用悲观的论调来总结那逝去的韶华。四十岁,是人生的秋天。秋天,已没了鲜花绿叶,留下的只是果实和无法虚荣的树枝。春的生机,显得稚嫩;夏的繁茂,过于浮华,秋才是真实的季节。四十岁,就是人生的新起点。四十岁的人,神情中带着深入社会体验人生百般磨炼的从容和豁达,成熟深沉、内涵丰富,最具魅力。

在四十岁的初秋里,胸怀当渐趋宁静而致远;境界当渐趋睿智而脱俗;心态当渐趋自信而潇洒。走在四十岁的初秋里,应该迈出的是沉稳、厚重、实在、真切的步履,从容而又自信地走向人生的更深更远之处。

男人四十,还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从来不要指望环境会给你带来什么,心怀光明,前方什么时候都是坦途!

同样是登山,有的四十岁男人认为跟在后面走不会有什么危险;有的则大声疾呼,你这样永远也得不到第一。同样是下棋,有的四十岁男人一次失误,便再也不肯对弈;有的人却懂得,一招失误并不意味着满盘皆输。

人可俯视,可平视,可仰视,人的心路历程也如此。有的男人习惯于俯视而行,有的男人平视而趋,还有的男人则昂首阔步——这三种男人视野不同,心境各异。

在人生旅途中,那些习惯于含胸塌背,埋头赶路的四十岁男人,仿佛面前的路途总是凹凸不平,“云凄凄而欲雨,夜沉沉而无涯”。磕头碰脑后,总会碰上或大或小的麻烦,意志与身体一并低垂,既不能自信,又不能信人。那些目光平直,亦步亦趋赶路的男人,往往在其生命的过程中,高不成而低不就,气人有而笑人无,终年累月,忙碌纠缠于蝇头小利与蜗角虚名之间,既不会尊重别人,亦不能自尊。那些勇于昂首阔步的男人,他们胸襟开阔,自然前程宽广。他们不因暴风骤雨而怨天,不因绊脚泥泞而怨地,不因摩肩接踵而怨人。举胸中块垒与雷霆碰杯,倾一腔热血与朝阳争辉,能敬人如己,能警己如人。

商业巨子里维父子,他们的专门技术,是建造小型的、单户家庭住的房子,着眼点在于价格低廉。他们创造了新的方法,他们家的“里维村”已经在美国和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家喻户晓。

有些建筑师、社会学家,还有其他人,抱怨里维这家人造出美学上和社会上的畸形怪物:漫画似的郊区,巨大、空洞、军营似的房子,住着思想一致的人们。有些国会议员指责里维一家发的是战争财,他们辉煌的事业主要是利用纳税者的钱作基础的。没有人会中止对里维这家人的批评。但是,不管这些评语是否有根据,有两个事实是无人可以争辩的:如果不是里维这家人,那些现在住在他们所建房子里的人,连现在一半的居住环境都得不到。另一点是在精明的经营之下,他们发了非常大的财。

里维的王国是1929年在纽约的长岛成立的。亚伯拉罕·里维,一个貌不惊人的中产阶级人士,本来是从事律师开始的,但是他发觉这一行不对他的胃口,于是寻找别的出路。他开始注意到,有些靠在长岛上建造房屋的人变得越来越有钱。纽约市发展得很快,住到长岛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小城都由中心点向外发展。等中心地区住满了人之后,外围地区又会客满,建造商把利润放回口袋,又移到另一个外围地区。

亚伯拉罕·里维决心建造一座房子。他的大儿子威廉那时候刚好由纽约大学毕业,主修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父子两人共同进入建筑行业。他们建造了一幢房子,很快就卖掉赚了一大笔利润,因而增进了他们的信用价值,比较容易地从银行借了钱,买了好几块外围地区的地皮。里维父子公司就发展起来了。

亚伯拉罕·里维的另一个儿子艾福瑞,比威廉小四岁,刚上大学。他们家的建筑事业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退学,加入家族行业,但是他父亲坚持要他完成学业。艾福瑞就选了建筑学作为主修课,聊以自慰。

他们家的事业开始时不是发展得很快,在大恐慌那段时间更不是一帆风顺。在那个阶段,里维父子公司毫无特殊之处,不过是散布在全美国的几千个建造商之一。正像《富星》杂志后来所说的,建筑事业在那段时间里是“美国资本主义之耻”。在美国当时的各主要企业中,建筑业是唯一还不懂得利用大量生产或巨型企业组织以便节省人力和物力的行业。当时美国所有的建造商都是小型的,每一次只建造一两幢房子。

早在1953年,亚伯拉罕·里维就跟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过这个“耻辱”,但也没有清楚地找出解决的办法。亚伯拉罕·里维是三人中最具有社会思想的人,他喜欢说廉价的房子是资本主义欠人民的一笔道德债。威廉是个有魄力的商人,也是个敢下赌注的人。他相信以大量生产方式来造房子是行得通的,比廉价法一般方式建造的房子要便宜三分之一,而仍然能挣得满意的利润。

艾福瑞是建筑师,担心大量生产可能会造成低级品。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卓越的设计可以很便宜地应用在房子的大量生产方面,因为建筑师和庭园整理人员的费用,可以由许多家的房子来分摊,而不必由一家独资。

但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资金紧得很,而里维的信用价值又不行——几乎每个营造商信用都是一样——因此所有关于廉价房子的谈论,也仅是谈论而已。1934年,里维父子公司建造了许多房子,然而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一幢一幢地建造。那些都是坐落在理想环境里的好房子,其土地价值今天仍在上涨。有些里维父子早期建造的房子那个时候一幢一万美元,今天却涨到七万到八万美元,但是这种价值的上涨并不是里维一家致富的源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里维突然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尝试他们的梦想。美国政府需要在弗吉尼亚的诺佛为那些军事人员建造1600幢房子。这些房子必须便宜,而且必须很快地完工。政府开始公开招标,全美几乎没有人愿意跟里维这家人做同样疯狂的梦。多数建筑商在听到这个标准的时候,还是根据以往他们每次只造一两幢房子的费用投资考虑的。里维父子公司则相反,决心大显身手,干出个样子。几年来,亚伯拉罕一直跟他的两个儿子琢磨大量生产房子问题,而他们已经大致地知道利用这个方法可以省下多少钱,但这个方法还没有真正试验过,更不用说在1600幢房子的规模上进行尝试,可以认为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大家的看法,这家人的梦想纯粹是扯淡。里维父子公司可不在乎这些,他们根据大量生产的想法投了标,价钱自然比一般指标要低好多。政府还以为他们一定是估计错了。

“不,”亚伯拉罕回答一名政府官员的话说:“没有错,这是我们投标的数字。”

那位官员沉吟了好久才整理好思绪,终于静静地说:“老天爷,你会破产的。”然后挂断了电话。里维一家人并没有破产,相反的,他们发现事实变得比梦想更理想。他们低价购进大批木材和其他材料。他们利用机器一次性地切割木材,取代木匠的手工方式。由于工程浩大,电工和水管工也乐于以低报酬应雇。最后,他们不只从这个工程赚了不少钱,而且完工的时期也比所料想的还要早几个月。里维父子公司终于站稳了。

大战之后,在其他建筑商人惊讶的注视之下,第一批大量生产的房屋群——里维村,在长岛出现了。里维并买下好几千亩土地种土豆。然后,把那个在诺佛玩过了的戏法应用在这个大一倍的规模上。从1954年到1959的5年之间,他们大规模地建造了17350幢房子,又在别的地方小规模地盖了2000幢房屋。这五年中所造的房子近20000幢,总价值在1.7亿美元左右。“里维村”的房子一幢以八千美元到一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个价格低得这么可笑,以致里维父子公司根本就不必去推销,购买者排着队争相签约。结果呢,纽约州的“里维城”,住进了5000人。

他们的做法使得建筑企业界迷惑不已。几个世纪以来,建筑商都是一幢一幢、慢吞吞地建房子。而现在,突然间出现了一个建筑商,一下子就盖了整整一个村。

有许多评论者不喜欢里维的所作所为。有些人不喜欢“里维村”的外观。一个卓越的建筑师不满地说:“它是巨大的郊区贫民区,年代一久,情形就会很糟。”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那些房子建成之后,多数价格涨了四倍,可见“里维村”仍然是人们想住的地方。

平心而论,这个结果并不是里维使用了什么不良勾当。战后,全国房屋大缺,联邦房屋行政处、退伍军人行政处以及其他的机构,千方百计地帮助建筑商建筑,帮助购买者购买。政府答应承担建筑商的一些风险,提供一些他们所需的资本,而且以好几种有利的方式,来帮助人们付钱。里维跟其他建筑商一样,只不过是利用了政府担保的方便罢了。后来,当初批准提供这种方便的国会议员,又因里维和其他的人从中获利而不满。

1954年,在参议院征询会上,里维羞涩地承认,他的公司在建筑里维首批4028幢房子中赚了500万美元,这令那些参议员大吃一惊叫起来。

里维成功了,而且是在困境中硬生生地挤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在成大事的男人眼里,困境只是暂时的挫折,失败还是一次机会,它说明你还存在某种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增长了一些经验、能力和智慧,也就离成大事越来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轻易放弃,不思进取。当你订出自己明确成大事的目标之时,就是你开始运用个人进取心的时候了,开始执行你成大事的计划,组织你的智囊团。尽管你会发现在执行成大事的计划过程中,目标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最重要的是“马上展开”你成大事的计划。

尽一切努力使你成大事的计划付诸实现,并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别理会那些说你的行动是自毁前程人的话。当卡耐基决定将钢铁的单价从每吨140美元降到20美元作为他进入钢铁业的目标时,曾受到许多人的嘲笑。但是当卡耐基达到他的目标时,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连一毛钱都没有赚到。

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上天只会青睐那些勇敢和不轻易放弃的男人!四十岁的男人一定要牢记:“永不放弃”!

人到中年,就别再念叨“怀才不遇”了

一些自认为事业不得意的四十岁男人,常会哀叹自己的“怀才不遇”,然而哀叹有什么用呢?它只会把你推向更绝望的境地而已。

社会上有许多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中年男人,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一句话没说好,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不可否认,这类人中有些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的十分痛苦。

但是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很多人之所以无缘于伯乐、之所以无法抓住机遇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较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胡乱批评,乱说一气,那你的上司怎会不打压你,让你出不了头呢?在人性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大都是这么回事!最后的结局就是,年近不惑的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生活中,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其实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其谈话,他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行,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强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结果有的辞职,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年富力强的你难道想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下面几点可供选择参考:

(1)请别人来客观地评估自己

有些情况下,别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

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太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己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别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何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2)反省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

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受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导致你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处,如果有,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如果你的骨头硬,那要另当别论。

(3)尝试自己的其他专长

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一条生路。

(4)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而应该以你的才干主动协助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

只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时机都已成熟时,你才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只有在你的能力和展示的时机都已成熟时,你才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看到你。

你应该经常反省一下,看看你的“怀才不遇”是客观环境造成的,还是自身原因造成的,然后就要努力做事,从做小事开始,也许有一天你也能做成大事。

面对坎坷,迎向前去

逃避问题其实是最大的问题。遭遇问题时,真正的男人所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是“迎向前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与问题纠缠的时间,更能够将问题集中于一个焦点,尽快地解决。

敢于挑战困难,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挫折的男人,才会成就一番事业。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男人不可能做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在挫折面前被吓倒,而是勇敢地面对。没有这种理智的精神,不是你打败挫折,而是困难羞辱了你。

许多人围绕着一位已退休的老船长,听老船长讲述一生航海历程中,种种多姿多彩的奇遇。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老船长与狂风暴雨搏斗的惊险遭遇。

话题谈到大海上不可测的天气,有一人问老船长:“如果你的船行驶在海面上,通过气象报告,预知前方的海面上,有一个巨大的暴风圈正迎向你的船而来。请问,以你的经验,你将会如何处置呢?”老船长微笑地望着发问的人,反问道:“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处置呢?”前者偏着头想了想,回答道:“返航,将船头掉转一百八十度,远离暴风圈。这样应该是最安全的方法吧?”老船长摇了摇头道:“不行,当你掉头返航,暴风圈还是迎向你的船。你这么做,反而将你的船跟暴风圈接触的时间延长了许多,这是非常危险的。”另外一人接着道:“那,如果将船头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试着脱离暴风圈的威胁呢?”老船长仍是摇摇头,微笑道:“还是不行,如果这样做,将会使船身整个侧面,暴露在暴风圈的肆虐之下,增加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结果是更加的危险。”

众人不解,问道:“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老船长点头肯定地说道:“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抓稳你的舵轮,让你的船头不偏不倚地迎向暴风圈。唯有这样做,既可以将与暴风圈接触的面积化为最小;同时,因为你的船与暴风圈彼此的相对加速度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减少与暴风圈接触的时间。你将会发现,很快地,你已经安然冲过暴风圈,迎接另一片充满阳光的蔚蓝晴天。”

众人听到这里,一阵沉寂之后,不禁为老船长应变的丰富智慧深深折服。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这个目标是现实的,那么即使暂时遭到了挫折,也应克服各种困难,找出排除障碍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期的目标。

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经验。人生路上,难免有坎坷,难免遍布荆棘,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这道题的不同答案也就决定了强者和懦夫的不同人生情态。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没错,你做得到!》的作者亚特·林克勒特说:“我刚刚步入这个社会时所遭受的打击——在电台刚刚崭露头角时突然被解雇,正是我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他指出,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但也能够成就一个人。对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来说,失败恰好提供他最需要的意志。就是因为面对失败的刺激,没有退却,才把他推向成功。

退却简单,勇敢面对不易。坚持着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很艰辛,而退却非常容易。比如爬山,已经很累的时候还咬着牙坚持,往上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汗水,而下山就容易得多,往下一步步轻松地走,又回到刚开始的那个起点,一切重新来过。然而,你以前的付出也就随风而去了。

永不退却是一种力量。在人生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对事业的追求上,而且同样体现在对一种精神的追求上。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追求甚至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如果不面对,到哪里都是放弃。如果这一刻不坚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总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是躲进自己的世界而已,而那个世界也只会越来越小。

如果我们总是害怕,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因为,失败的经历并非都是坏事,也许正如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所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都能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爱迪生曾经说:“在困难面前,只有退却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通常人们被困难击倒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困难,被困难吓倒了。

这就像一些拳击手上台后发现对手比自己高大强壮就失去了信心一样——不是被对手击倒,而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对每一个人来说,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更加勇敢地向前冲,而不是临阵退缩。不去试,你怎么知道会失败?就算失败了又怎么样?

每个男人都不可避免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有失败,也有成功。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谁也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所以我们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泄气,都要充满希望。

不怕年龄大,就怕没想法

世上唯有一种财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想要就一定会拥有,这就是你的“野心”。做一个有“野心”的四十岁男人或许不一定会快乐,但是做一个没有“野心”的男人一定会很乏味。

一个四十岁的男人若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须具备“野心”。“野心”是你成功的动力,美好的愿望吸引人为实现它而努力不止。每当你懈怠、懒惰的时候,“野心”就会犹如清晨叫早的闹钟,将你从梦魇中叫醒;每当你感到疲惫,步履沉重的时候,他就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让你看见希望;每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他又犹如破晓的朝日,驱散满天的阴霾。在“野心”的驱策下,人们能不断地激励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力量,焕发出超强的斗志。能执着自己“野心”的人不可打败。

成功的含义对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但无论你怎样看待成功,你必须有“野心”,还记得那个故事吗?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三个同样起点的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境界。十年后还在砌墙的那位胸无大志,当上工程师的那位愿望比较现实,成为老板的那位却志存高远。最终,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想得最远的走得也最远,没有想法的只能在原地踏步。

“野心”说白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同人生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也就是人们的愿望理想。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愿望揭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远大的、被大多数人信仰的共同理想,否则就会形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哪里还谈得上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一个男人同样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会失去精神动力,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野心”往往和目前的行动不直接联系,但与现实生活却是紧密相连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果符合个人的需要,与个人的世界观相一致,这些现实的因素就会以个人的理想和形式表现出来。理想总是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加工,舍弃其中某些成分,又对某些因素给予强调,你的理想完全可以变为现实。

远大的理想愿望到底要有多远?太近了,容易得唾手可得,获得的成就会很有限;太远了,未免让人感到遥不可及,使人失去信心,它对人付诸行动的磁力就会小多了。最好的搭配是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分阶段的目标。这样,就好比在成功的路上每隔一段都摆上了一块磁石,它们能够不断地给你以吸引力,引导你向着最大的那块磁石前进。

所有人看来,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非常糟糕的:他读小学的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考试很少有及格的时候。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是零分,学校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非他莫属。

而且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的糟糕,即便是体育,他的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的一次重要比赛中,因为他所在的球队输得也是干净利落。即使在随后为失败者做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他从来都是笨嘴拙舌,社交场合根本见不到他的踪影。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学在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叹不已。

在别人眼里斯帕奇或许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情况,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从小到大,在他的眼里,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上眼。上中学时,他曾经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是最终一幅也没有被采用。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他依然坚持画画,并下定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

在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给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于是,斯帕奇开始第一次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许多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采用他的作品,他的首次求职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没有阳光。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述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描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黑暗生活当中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他的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在他笔下走出了一个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也是一个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都没有飞起过,他也从来没有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都叫他“木头脑袋”。

了解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世界著名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写照。查尔斯·舒尔茨成功了,而在此之前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一无是处,只有梦想。但是让失败有了价值的不是别的,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

人们因为有了“野心”而变得伟大,因为追求自己的“野心”,生活多姿多彩。因为“野心”,生命有了无限可能。

男人四十岁,是生命的临界线。如果这时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赶紧树立自己的“野心”吧,看清自己,给自己定位,设定目标,规划理想,你终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学会自我激励,给自己增加动力

生活中,我们难免碰到困难,或易进入低潮期,觉得万事不顺,身心俱疲。这时候你并不是总能幸运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你一定要学会自我激励。

中古时期,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曾前后十多年领导他的人民,抵抗英国的侵略。但因为实力相差悬殊,六次都以失败告终。

一个雨天,战败后的他悲伤、疲乏地躺在一个农家的草棚里,几乎没有信心再战斗下去了。

正在这时候,他看到草棚的角落里,有一只蜘蛛在艰难地织网,它准备将丝从一端拉向另一端,六次都没有成功。然而这只蜘蛛并没有灰心,又拉了第七次,这次它终于成功了。

布鲁斯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要再试一次!我一定要取得胜利!”

他以此激励自己,重新拾起自信心,以更高涨的热情领导他的人民进行战斗。这次,他终于成功地将侵略者赶出了苏格兰。

苏格兰国王从一只小小的蜘蛛身上,获得再度奋起的勇气,并以同样的方式激励自己,在再试一次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自我激励是人生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人生的前行中能产生无穷的动力。一旦你拥有了自我激励的动力,你就给生命插上了美丽的翅膀,它将带着你展翅翱翔,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辉煌。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激励就是自我期待。人们激励自己的目的,就是为达到所期待的目标。

去过美国航天基地的人,会看到一根大圆柱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If you can dream it,you can do it.”这句话可译为:“如果你能够想到,你就一定能够做到。”

不错,想得到便做得到。一个心存梦想的人便是一个自我期待的人。

能够自我激励的人,首先就是一个能自我约束、自我了解的人。他能够在逆境中从容面对一切,鼓励自己,激发自己,让自己能够适时忍耐,在黎明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英国诗人拜伦在上阿伯丁小学时,因跛足很少运动,身体虚弱,走路都困难。

一天,几个健壮的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拜伦在旁边出神地观看。他有惊人的想象天赋,边看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自己该怎样拦截、抢球、射门,脸上不时呈现出紧张、惋惜、欣喜的神色。就在他自我陶醉的时候,一个健壮而顽皮的同学郎司拉他去踢足球。拜伦不肯,郎司眼珠一转,想出了个坏主意。他恶作剧式地找来一只篮子,强迫拜伦把一只脚放进去,“穿”着这只篮子绕场一圈。当时拜伦真想扑上去打郎司一拳。但他怎么打得过高大健壮的郎司呢?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地把竹篮穿在脚上,一瘸一拐地绕操场走起来。同学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郎司更是开心得双脚在地上跳。

但这次当众受辱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拜伦日后的命运。他意识到一切不公都来自于自己的体弱。从那以后,他激励自己,在别人嘲笑他的时候,他会在心里暗暗较劲。后来,这个意志坚强的人刻苦参加各项运动。一年半以后,他的体质明显增强了,手臂上的肌肉也凸了起来。在球场上,他能像三级跳远的运动员那样连续不断地飞跑。不久,他参加了学校运动会,恰巧他在拳击比赛中与郎司相遇,激战相持了很久,最后,拜伦一个勾手拳,击中郎司下巴,把他打倒在台上。同学们为拜伦的意志、力量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感染,他们欢呼着将拜伦抛向空中。

有一句俗语:“人生都是三节草,三穷三富过到老。”而且我们的人生还有无限希望,任何人在困难的时候都应自我激励,让自己从低潮的疲累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