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
一
北宋宣和四年(1122)农历九月下旬,时令已是深秋,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西部的山野之间,一条通往深山的蜿蜒土路,被过往的行人与马匹踩踏得甚是坚硬,其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这山路宽不过五六尺,一侧是陡峭的山谷,另一侧的山坡上,参差的树木与野草枯黄凋零,一派肃杀之气。
突然,“呀,呀,呀”,伴随着几声粗嘎的鸦啼,山口处一小群寒鸦惊飞而起。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彻底打破了清晨的静寂。但听得蹄声杂沓,一行骑士转眼间已拐过山弯,延绵竟有七八十骑。驰得近了,只见这些骑在马上的青壮汉子,个个外罩一件护胸轻甲,里面的衣服却是五花八门,一时间也看不出是什么来路。
这一行人接连拐过两个岔路口,远远地见前方山路和一侧的灌木丛中,乌压压百余号人,有的骑马,有的徒步,手上皆提了刀枪,背负箭弩,严阵以待。
两队人马尚距离一箭之地,来人纷纷勒住马头。最前面的那人三十往上年纪,上唇留着两撇短髭,看上去颇为老成,只听他高声问道:“陶俊、贾进何在?”
这边一个络腮胡子的大汉一挺胸膛,应声道:“俺贾进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一指旁边长脸的汉子,“这便是俺大哥陶俊。你们是何许人?”
“我等乃是真定府刘大人麾下敢战士,今日特奉命捉拿你们这帮山贼,识相的还不快快下马受缚!”
陶俊嘿嘿笑了两声,将手一挥,众喽啰发一声呐喊,徒步者挽弓搭箭,骑马的挥刀上前。然而山路狭窄,仅容两三骑并行,实在是施展不开。几个回合下来,居高临下的山寇明显占了上风,自称是敢战士的骑兵则步步后退。这一退,情势越发不妙,一旦战马失蹄,便有连人带马滚落山谷的危险。众骑兵遂纷纷拨转马头,向山下疾奔。
陶俊见对方败退,当即向贾进示意,贾进打一声响亮的口哨,驱马疾追。那原本埋伏在暗处的山贼,听得首领的口哨暗号,也自藏身处一跃而出,奋力追下山去,准备到山脚开阔处围堵全歼这一小队官兵。
那贾进一马当先,第一个冲到山脚,眼看着离落在最后面的那名敢战士越来越近,当下一夹马腹,探身向前,挥起手中钢刀,便要向那人头颈斩去。
不料那人仿佛背后生着眼睛一般,不等钢刀落下,倏地一个回马枪,枪尖正中贾进右臂。贾进“啊呀”一声,手中钢刀当啷啷落地。那战士顺势横枪一扫,将贾进扫下马来,重重跌在地上。
随后冲下山来的众山寇见二首领落败,正要冲上前搭救,不料树林里一声呐喊,呼啦啦冲出一大队官兵,顷刻将众寇团团围在正中,几柄长枪大刀同时指在贾进身上,逼得他半毫动弹不得。
这时陶俊也已驰到山口,未等他看清眼前情境,紧随在他身后的山寇中冲出二人,其中一人翻转刀身,将刀背向陶俊肩臂猛力一砍,陶俊猝不及防,栽下马来,他正待翻身站起,早被另一人用刀尖指住咽喉。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众山寇眼睁睁看着两个头领落入敌手,一时都呆若木鸡。有几个反应快的,悄悄拨转马头,便要趁机逃回山中。先前将贾进扫落马下的那位青年兵士早看在眼里,反手自背上取下一支响箭,那箭带着尖利的哨音,不偏不倚,正中逃在最前面的山寇头顶。那山寇听得脑后哨音呜咽,心知要糟,还未及作出反应,只觉头顶一凉,不由得“哇呀”惊叫,胯下马匹受惊前蹿,将他四仰八叉摔下马来。众人先是大惊,只道他头部中箭,性命必已不保,随即见他一面“哎哟哎哟”地乱叫,一面手脚舞动,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头顶发髻正中插着那支响箭,倒像一柄插错了方向的古怪发簪一般,又是狼狈,又是滑稽,众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青年军士露了这一手箭法,众山寇心知他手下留情,哪里还敢乱动,都扭头向他望去。只见他不过弱冠年纪,脸庞方正,肤色微黑,竟似长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夫。两道浓眉,眼睛不大,却是黑白分明,顾盼之间,炯炯有威。先前在山上遭遇时,众人见他与那上唇留有短髭的壮年人并辔而行,始终默声不响,只道他是那人的卫士之流,哪里想到他这样年轻,竟然是这一队官兵的头领。
只听他清清嗓子,朗声说道:“众位莫怕,今日我等奉命擒拿主犯陶俊、贾进,其余人等,刘大人情知各位多是迫于生计,这才落草为寇,本也非是长计。如今我们大宋国出征辽国,正是用人之时,众位若是有意,何不弃暗投明,与我等并肩作战,为国效力?今日麻烦众位先跟我们回府衙复命,待刘大人当面审议,到时候是留是去,便由各位自行决断。”
众寇听他说得客气,而己方首领受制,逃又逃不脱,打则群龙无首,全无胜算,一个个只得叹息一声,弃了手中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