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年人医养照护实践:中医药特色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五行学说概述

(一)五行学说的定义

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规律。

(二)五行学说的形成

五行学说起源于古代东、南、中、西、北“五方”,木、火、土、金、水“五材”观念。关于“五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五材”学说,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的“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尚书·大传》中对五材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指明木、火、土、金、水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

五行一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书中对五行的概念、每一行的性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原文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目前对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特点阐述仍沿用该书的记载。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基础,在道德行为、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尤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至今对临床患者诊断及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三)五行学说的哲学意义

在五行宇宙理论体系和五行系统模型中,时间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春夏秋冬的递嬗为动力和节律,描绘出一个循环不已的大系统,宇宙万物就在这个统一的大系统中生化不息。五行是对宇宙万物五种功能行为的反映,其中蕴涵着时间节律的思想。正因如此,《素问·天元纪大论》将五行与阴阳并提,认定“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而在古人看来,“道”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时间序列,而时间序列又蕴涵着人们必须遵循的“道”。

古老的五行制化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并以简洁的形式体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并不断地发生着运动变化;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永恒的。在《易经》中,乾卦的“天行健”中的“行”也代表运动的意思,进一步解释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五行中这个“动能”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也与卦一样,是一种传统符号。因此,我们不能将五行中的“金”看作黄金或金属,五行中的“土”“水”亦不能看作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水,不能将木、火、土、金、水五行当作五种具体物质。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缺乏严格的互相支持关系,可以独立存在。而在五行学说中,没有一“行”可以离开其他四“行”独立存在。因此,把五行说成五种物质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有学者认为,木、火、土、金、水表述的是事物的五种状态,是从时间意义上对事物的分析:木指事物的萌发、成长阶段;火指事物发展的鼎盛阶段;金指事物的衰退阶段;水指事物衰退到极点并终归于空无的阶段。根据太极原理,一切事物凡是终点必是起始。也就是说,水是上一个时期的终结,下一个时期的孕育阶段;土是万物的归宿,又是起点,万物生于土、终归于土。土的终结与水的终结是两个概念,水的终结是整体意义上的,土的终结是阶段性的。所以五行并非表示这五种物质本身,而是象征事物发展的状态。五行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时间意义上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