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儿推拿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文献整理、著作出版、流派传承创新、教学、临床、科研、学术组织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众多的小儿推拿古籍被重印再版,也有不少新编的小儿推拿著作陆续出版。如江静波编著的《小儿推拿疗法新编》,孙重三编著的《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张汉臣编著的《小儿推拿学概要》《实用小儿推拿》,刘开运编著的《湘西小儿推拿疗法》,张席珍编著的《小儿推拿疗法》,金义成编著的《海派儿科推拿》,佘继林编著的《冯氏捏积疗法》,栾长业编著的《小儿推拿图解》,孙承南主编的《齐鲁推拿医术》,王蕴华编写的《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张素芳编写的《中国小儿推拿学》《张素芳小儿推拿医案选》,赵鉴秋编著的《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田常英编著的《小儿推拿实用技法》,王道全编著的《小儿推拿疗法图解》,王雪峰、葛湄菲主编的《实用小儿推拿学》,井夫杰编著的《小儿推拿临证精要》以及田常英、井夫杰等主编的《小儿推拿入门》等,都对小儿推拿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整理总结,推动了小儿推拿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在流派的传承创新方面,目前受到国内同行认可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儿推拿流派主要有李德修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冯氏捏积小儿推拿流派、海派儿科推拿等。其中,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李德修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均已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从上海成立的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到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立推拿专业,小儿推拿教学也从师承家传逐步走向正规的院校教育,培养了大批小儿推拿专业的医生。近年来,小儿推拿学科发展日趋完善,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把《小儿推拿学》从《推拿治疗学》中独立出来,并组织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共同编写出版了一系列的《小儿推拿学》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同时,全国各地各级医院也相继开设了小儿推拿科,逐步扩大了小儿推拿适应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研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小儿推拿的手法、取穴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1961年,张汉臣在青岛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吕运明教授的协助下,观察了补脾经和逆运内八卦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补脾经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的酸度,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但对胃液的分泌量影响不大。张汉臣首次运用现代实验技术对小儿推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期开展小儿推拿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此外,北京、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了捏脊疗法对人体胃泌素的分泌、肺功能、血压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小儿推拿临床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蛋白组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小儿推拿的作用机制正在逐步被揭示,更加丰富了小儿推拿学科的理论内涵,促进了小儿推拿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在学术组织和研究平台方面,山东的小儿推拿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如山东中医药大学于2016年成立了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专业委员会,并于2018年成功主办了首届全国小儿经络推拿学术研讨会。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小儿推拿研究所,主要开展小儿推拿文献整理、流派传承以及教学、临床、科研等研究。2020年《齐鲁小儿推拿》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2021年《齐鲁小儿推拿》在线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除此之外,全国各省市中医药学会或针灸学会也相继成立了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为小儿推拿的学术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小儿推拿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人们对自然疗法的重新认识,小儿推拿这一古老的绿色疗法,在防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纵观小儿推拿学科的发展历程,小儿推拿起源于远古至金元,形成发展于明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小儿推拿不仅是中医儿科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医推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今后的传承发展中,小儿推拿疗法应与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道术相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防治儿科疾病、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亦为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小儿推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