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生善治小儿疑难重症。1959年,北京地区小儿腺病毒肺炎流行,死亡率较高。先生与466空军医院协作,治疗35例腺病毒患儿,无1例死亡。著名作家刘绍棠之孙,在市某大医院住院治疗,高热20余日不退,请先生会诊,仅服药2天,体温即恢复正常。
1962~1963年,先生为我们中医系60级学生讲《中医儿科学》,并亲自带教实习课。先生自己写教材,上午讲课,下午带实习。因理论联系实际,疗效突出,很受同学欢迎,我先后抄录了先生的76个病例。1965年3~7月,杨甲三、刘弼臣、魏我权、王子瑜等老师,带我们503班学生去延庆区永宁镇,完成“农村巡回医疗”教学课,我又抄录了先生的26个医案。
本书所集先生的98个儿科医案(另有4个成人医案),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医圣手刘弼臣经验良方赏析》的54个医案没有重复,可以作为传承刘弼臣先生宝贵临证经验的补充资料,供读者学习和研究。
1.本医案不是老师看病时的学生记录稿,而是老师亲自书写的医案,本人抄录,未加任何改动,故更可突出老师的辨证论治要点,一目了然。
2.每个医案仅有数十至百余个字,但发病、病程、主症、兼症、脉象、查体、诊断、立法、处方、用药齐备。我们所用的五版教材,无西医病名。《中医儿科学》讲义仅有一个肺炎是西医病名。因当年西医检查化验设备有限,故医案中的检查报告很少。
3.先生讲:“小儿科又称哑科,患儿无法诉说病情,故要求医者查体详尽。”先生特别重视《幼幼集成》的“小儿面部形色赋”,并要求学生背诵。
4.先生认为,小儿禀少阳生长发育之体,稚阴稚阳。发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迅速,险象丛生。故要求必须辨证准确,不误病机。
5.为了反映老师的宝贵经验,突出老师的学术思想,笔者不对医案增加按语和解析,以免有画蛇添足之弊。读者从医案中可以领会到老师的学术思想和常用的治疗大法。例如:
(1)外感发热,首先犯肺,治当“从肺论治”,善用麻杏石甘汤法。
(2)吃多受凉,湿热内蕴,治当“从脾胃论治”,崇仲景苦降辛开法,创小苦辛汤法和大苦辛汤法。
(3)伤食腹泻,脾虚胃弱,宜保元、四君、香砂六君等汤法;吃多便秘,宜枳实导滞汤法。
(4)慢性病多用甘温补脾之剂,恢复体力;急性病多用苦寒之品,直达病所。
(5)小儿患病,变化迅速,辨寒热虚实,尤为重要。临证用方,要抓主症。用药大法是“甘温转苦寒,要转得快;苦寒转甘温,要转得好”。
(6)老师经常嘱咐家长,若小儿口服中药困难,可每剂只煎一次,少量频服。药热时气味大,易致呕吐。可将药液凉置一会儿服之,最好是保持室温。若有恶心或呕吐,宗叶天士服药法:“药液中加入新鲜姜汁2~3滴。”此法好用。
上述点滴体会,请在医案中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