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风湿病生理病理
一、风湿病生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配以六腑,以精、气、血、津液为基本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将周身形体官窍、皮毛肌腠等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基本物质基础的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风湿病的生理,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以及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1.脏腑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与六腑相配合,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密切联系,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除在形态结构上得到一定体现外,主要是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相互为用的关系。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五脏的系统分属关系、五脏的生克制化关系、五脏的精气阴阳关系等方面。脏腑失调会引起阴阳气血失衡,从而对风湿病的产生造成一定影响。
2.经络
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沟通联系、感应传导及运输、调节等基本功能。经络能够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感应传导信息,协调阴阳,同时又是病邪入侵和疾病传变的通道。《黄帝内经》即有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气血运行如常,则人体阴阳和谐,风湿病不易起。
3.精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是人体的起源,指代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生长发育、生髓化血、濡养脏腑、生气化神等作用。因此精是维系人体一切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精的失常会引起精微物质不足与脏腑功能低下产生的病理变化,可表现为骨质疏松、筋脉懈惰、肌肉瘦削、疲倦乏力等虚弱状态,加重风湿病对机体的损害、严重影响风湿病的预后。
4.气
(1)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精而化。其根系于肾,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他既能发挥推动、兴奋、化气、温煦等属于“阳”的功能,又能发挥宁静、抑制、成形、凉润等属于“阴”的功能。因此,元气调控着人体免疫,太过则免疫功能亢进(阳证),不及则免疫功能低下(阴证)。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元气的调控功能与风湿病直接相关。
(2)营气、卫气:《类证治裁·痹证》中言:“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侵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营、卫之气由后天之精化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交相运行人体周身,调控人体的濡养、防卫及调控腠理的功能。营卫协调则风、寒、湿、热之邪无径而入,脉内脉外气血运行如常,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能力和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是则痹证不起。
(3)脏腑、经络之气:古曰:“气合而有形,因处以为名”,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经络,即成为脏腑、经络之气。这些气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风湿病多侵袭各经络,引起肢体经络肿痛、僵滞等症状。久痹则内舍相关脏腑。《素问·痹论》言:“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诸痹不已,亦益内也。”故脏腑、经络之气的正常与否影响着风湿病的病程。
5.血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精微物质,濡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并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其指出正常血行是脏腑经络发挥生理功能的前提,痹证在脏腑经络受血异常濡养情况下发生。血的异常包括血虚与血液运行失常,引发脏腑病变、血瘀、出血等,导致脏腑受损、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是风湿病的常见病理。
6.津液
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排泄废物与运载全身之气的作用。《灵枢·决气》中言:“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风湿病常见症状如肢体关节屈伸不利与津液相关。同时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基本条件。津液输布异常化生痰、饮、水、湿,痹阻经络关节,是风湿病的病理基础。
精、气、血、津液皆为人体生理重要基本物质。精能化气、化血、分阴阳;气为血帅、气能生津行津;血能生气养气、津血同源。四者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先后天精气、脏腑、经络、肢节腠理的阴阳平衡,直接影响风湿病的正邪交争、虚实转化、病情深浅等方面。在风湿病的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