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医风湿病学学科建设相关事纪
自1983年9月在大同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学组,1989年成立全国痹病委员会,到1995年11月在芜湖成立中国中医药学会(现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5年由姜泉教授接任第四届主任委员至今,先后共举办了二十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四届国际风湿病学术研讨会及“海峡两岸风湿学术研讨会”,大会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扩大了中医药在国内外治疗风湿病的影响。
学术会议是提高风湿病医生专业理论,交流学术经验,提高辨证论治能力的最好形式。第一届:1983年在山西大同召开了全国中华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痹证专题讨论会,自此我国中医有了自己的痹证学术组织,为中医风湿病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第二届:1984年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通过了“全国痹证科研协作方案”,决定对雁北会议拟定的痹证5种证候协定处方继续进行观察,制定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痹证诊断、治疗、疗效评定标准(修订稿)。第三届:1985年在北京市召开,大会交流总结了全国痹证科研协作方案实施情况,对风湿病系列药(湿热痹、寒湿痹、寒热痹、尪痹、瘀血痹冲剂)进行了临床科研总结,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学术论文水平较高,如痹证病因病机方面打破了“风、寒、湿三气杂至”的三气外邪学说,提出痰、瘀、外伤、遗传等因素的内因致痹说,会议就痹证病名繁多的问题,经过系统论证和讨论将一级病名痹证改为痹病。第四届:1987年在兰州市召开,会议对今后学术活动和科研提出的六点意见得到认同。小型、专业、多样是今后适宜学术活动形势;加强协作交流,成立痹病科研网,鼓励发掘民间治法,推动科研发展;复习中医文献,总结经验,争取写出痹证专著;争取数年内研究出低毒高效新药新法;举办痹证讲学班,推广痹证系列中成药。第五届:1989年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经过数年努力,在痹病的专题研究、科研设计、研究手法、治疗方法等方面有长足进步,成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病专业委员会,老中青结合,具备了学术的代表性、权威性,中医风湿病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第六届:1991年在安徽芜湖召开。进一步修订痹病二级病(骨痹、皮痹、脉痹、肌痹、筋痹)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增加各省委员,健全委员会组织机构,各省陆续建立痹病学组。第七届:1992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国际风湿病学术交流会暨全国第七届痹证学术会议,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省的代表交流经验,探讨中医痹病的历史沿革、今日发展,探索新的科研思路,总结名医经验,了解海内外中医治疗痹病的现状,互相学习经验,探寻新疗法,拓展了中医在痹病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眼界。第八届:2001年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此次大会回顾了近几年中医风湿病学会走过的历程,强调指出要:“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振兴中医,发展学术,提高疗效,展开了如何加快中医药发展步伐的专题讨论,学术水平大幅提高,体现在研究病种更加广泛,治疗方法多样化,除临床研究外,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2004年第九届风湿病学术会议暨风湿病分会换届选举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在总会领导的主持下,本着民主、团结、有利于分会发展和代表全国学术水平的原则,在全国推选出第二届分会委员近100人,由此推选和产生了以主任委员王承德教授为代表的第二届领导成员。2005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风湿病学术会议暨风湿病分会第二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医风湿病标准化研究及从临床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探讨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和特点。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十一届年会和第二届第三次委员会在贵阳召开,学会学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研究。2008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风湿病学术会议暨风湿病分会第二届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医风湿病标准化研究,旨在规范中医风湿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2009年11月,“海峡两岸风湿骨伤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风湿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促进海峡两岸中医骨伤、风湿学科学术交流,研讨两岸中医风湿、骨伤学科学术新进展、新思路。2010年8月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三届换届改选会议”与“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在北京同期召开,会议决定第三届主任委员仍由王承德教授担任,会议主题为中医风湿病规范化研究,旨在促进中医风湿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规范化;中医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和特点及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等方法的探讨。2011年8月19日至2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风湿病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医常见风湿病诊疗规范的确立,风湿病名医、名师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本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2012年8月1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风湿病学术大会在安徽黄山召开,会议主题为促进中医风湿病从理论到临床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在风湿病治疗中的特色优势。2013年11月8日至1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风湿病学术大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主题为促进学术交流,提高中医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014年7月,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承国医精华,求风湿创新”。2015年11月,在南昌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本次大会进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会换届选举,推选姜泉教授为主任委员,以及副主委11人、常委62人、委员185人,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四届委员会。2016年10月,在南京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十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年会。2017年10月,在重庆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十一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年会。2018年10月,在广州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年会,大会主题为“传承经典,提高疗效,关注健康,拥抱科技”。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历经30余年的努力,风湿病在组织建设、学术发展、学术交流、科研水平、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方面均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学会委员已由最初的30人发展为现在的会员200余人及常务委员60余人,每次年会代表人数均达到800余人。学会被多次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先进分会,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