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疮、按摩、导引、针灸对骨伤科学的影响
(一)金疮
金疮,多指金刃所伤,为较特殊的一种外伤。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在金戈铁马之中,刀箭之伤不计其数。因此,春秋战国时对金疮的诊治经验已相当丰富。1972年初至1974年初,在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中,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水平,其中有关于金疮痈肿等的论述。《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伤痉”“伤者痈”“伤痈痛”等疾病的描述及其外治方法。虽然金疮并非正骨,但若骨折处理不当,皆常伴随痈肿疼痛等情况。所以诊治金疮的进步,可为骨伤科学提供实践上的有效措施。而且,在学科尚未分化精细的早期,金疮与正骨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二)按摩
按摩,是以按压、摩擦、揉捏等手法解除病痛的一种疗法。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已相当盛行。《汉书·艺文志》上记有《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这是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现已遗失)。此时期已有专人行按摩疗法治疗疾病,如《素问·血气形志》中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按摩的手法技艺对正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秦汉以后中医的正骨技术方面,都可以发现按摩疗法的渗透影响。
(三)导引
导引是中医学独特的一种自我养生保健方法,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图腾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方法不但已明确运用于医疗,而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术。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中就有专门的《导引图》(图1-3、图1-4),共画有男、女不同姿势44式。导引图的文字注释有“以杖通阴阳”“引聋”“引膝痛”“引痹痛”等。先秦典籍之中,也有关于导引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云:“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庄子·刻意》记载更为明确:“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此可见,导引不仅治病,也可养生。导引之法可以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对骨伤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图1-3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部分),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图1-4 帛画《导引图》复原图
(四)针灸
针灸方法虽属另外一个学科,但也与骨伤科学有密切的关系。针刺疗法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书中,经常提到原始的针刺工具是石器,称为“砭石”(图1-5)。最早的砭石可以用于割刺痈肿或排放脓血,是原始的外科器械。灸法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当人们靠近燃烧之物,或以热物敷于病痛之所,往往会收到减轻疼痛、促进局部气血流通之效。再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这些都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已经开始使用针灸治疗一些疾病。在针灸实践中,从对局部认识上,有助于推动骨伤科学对肢体局部形态结构的了解。
图1-5 仰韶文化砭石
总之,骨伤科学是在其他各科的群体中逐渐分化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它吸收了各科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丰富充实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