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循行于腹部的十二经脉由内向外依次是(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B.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C.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D.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
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
2.手足三阴经穴位能治疗头面部疾病主要是因为( )。
A.经脉与经别的内在联系 B.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关系
C.阴经与阳经有交会关系 D.心、肝经经脉上达头部
E.经脉与络脉的内在联系
3.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 )。
A.十二经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奇经八脉 E.十二经筋
4.手三阴经在上肢内侧的分布规律是( )。
A.太阴在前,少阴居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居中,少阴在后
C.少阴在前,厥阴居中,太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居中,厥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居中,太阴在后
5.足三阳经在躯干的分布规律是(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在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
6.下列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 )。
A.肝与心 B.胆与心包 C.肾与大肠
D.心包与三焦 E.脾与肺
7.在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
A.额头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胸部 E.下肢部
8.在经络系统中,有“离、入、出、合”特点的是( )。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筋 C.十二皮部
D.十五络脉 E.十二经别
9.同名经的交接部位是( )。
A.胸 B.腹 C.手足
D.头面 E.背部
10.在心中衔接的经脉是( )。
A.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 D.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
E.手太阴肺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11.在无名指处交接的是( )。
A.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B.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D.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12.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
A.小指 B.无名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13.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衔接于( )。
A.心中 B.肺中 C.小指
D.大趾 E.头面
14.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衔接于( )。
A.耳旁 B.耳中 C.外眦
D.内眦 E.目中
15.在鼻旁衔接的经脉是( )。
A.一对表里经 B.一对同名阳经 C.一对同名阴经
D.一阴一阳经 E.两条阴经
16.在食指衔接的经脉是( )。
A.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D.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E.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少阴心经
17.位于胸腹部第一侧线的经脉是( )。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任脉 E.足少阳胆经
18.位于胸腹部第二侧线的经脉为( )。
A.胆经 B.膀胱经 C.肾经
D.脾经 E.胃经
19.位于胸腹部第三侧线的经脉为( )。
A.胆经 B.膀胱经 C.肾经
D.脾经 E.胃经
20.足少阴肾经距腹正中线和距胸正中线分别是( )。
A.0.5寸和2寸 B.2寸和0.5寸 C.2寸和1寸
D.4寸和2寸 E.6寸和4寸
21.足阳明胃经距胸正中线和距腹正中线分别是( )。
A.0.5寸和2寸 B.2寸和0.5寸 C.2寸和1寸
D.4寸和2寸 E.6寸和4寸
22.足太阴脾经距腹正中线和距胸正中线分别是( )。
A.0.5寸和2寸 B.2寸和0.5寸 C.2寸和1寸
D.4寸和2寸 E.4寸和6寸
23.营气从足阳明胃经流注到的经脉是( )。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太阳小肠经
24.下列经脉没有按照气血循行流注顺序排列的是( )。
A.胆经、肝经、肺经 B.心经、小肠经、肾经
C.大肠经、胃经、脾经 D.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E.三焦经、胆经、肝经
25.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 )。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胸 E.从胸走足
26.十二经脉的别络从本经分出的部位是( )。
A.腕踝关节以下 B.肘膝关节以下 C.肘膝关节以上
D.肩关节、髀枢周围 E.四肢末端的指、趾部
27.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以及( )。
A.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脾之大络
B.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胃之大络
C.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
D.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
E.任脉络、督脉络、冲脉之络
2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任脉别络散布于腹部 B.督脉别络散布于头部
C.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 D.大肠经之络脉走向肺经
E.心经之络脉走向小肠经
29.下列对经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其循行均起始于四肢末端 B.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C.有刚筋、柔筋之分 D.手三阴经筋起于贲
E.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
30.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既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也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具有以上特点的经脉的名称是( )。
A.十二经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络脉 E.奇经八脉
31.现存最早的经络文献是( )。
A.《灵枢》《素问》 B.《黄帝内经》《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脉书》 E.《脉经》
32.《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滑伯仁 E.杨继洲
33.《针经指南》的作者是( )。
A.王执中 B.王惟一 C.滑伯仁
D.窦默 E.杨继洲
34.《十四经发挥》的主要蓝本是( )。
A.《针灸甲乙经》 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针灸资生经》 D.《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E.《针灸大成》
35.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A.《内经》《难经》 B.《灵枢》《素问》 C.《脉经》
D.《脉书》 E.《针灸甲乙经》
36.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 )。
A.杨继洲 B.皇甫谧 C.华佗
D.李学川 E.高武
37.《针经》是指 ( )。
A.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B.《素问》 C.《灵枢》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大成》
38.《针灸逢源》的作者是( )。
A.李学川 B.王叔和 C.华佗
D.孙思邈 E.皇甫谧
39.《奇经八脉考》的作者为( )。
A.杨继洲 B.高武 C.何若愚
D.李时珍 E.孙思邈
40.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
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41.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分布是( )。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42.足三阴经从起始部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43.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头面部 B.腹部 C.胸部
D.四肢外侧 E.指(趾)部
4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
A.目外眦 B.目内眦 C.目中
D.目内眦下 E.目外眦上
45.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46.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 )。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47.手阳明经络于(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8.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包经下接的经脉是( )。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49.我国第一部腧穴学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黄帝明堂经》
E.《针灸甲乙经》
50.十五别络的组成是( )。
A.十二经别络加上冲脉、任脉、督脉之别络
B.十二经别络加上任脉、督脉之别络和脾之大络
C.十二经别络加上脾之大络、胃大络和督脉之络
D.十二经别络加上胃大络和督脉、任脉之别络
E.十二经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和督脉、冲脉之别络
5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误的是( )。
A.手三阴经从头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5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交接于( )。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部 E.上肢部
53.在上肢内侧面,经脉从前向后分布顺序正确的是 ( )。
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
C.肺经、大肠经、小肠经 D.大肠经、小肠经、心经
E.肺经、心经、心包经
54.在下肢外侧面,从前向后经脉分布顺序正确的是( )。
A.胆经、胃经、肾经 B.胃经、胆经、膀胱经
C.胃经、膀胱经、肾经 D.胃经、膀胱经、胆经
55.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
A.络脉→孙络→经脉 B.孙络→经脉→络脉
C.经脉→孙络→络脉 D.络脉→经脉→孙络
E.孙络→络脉→经脉
5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 )。
A.王焘 B.滑伯仁 C.杨继洲
D.汪机 E.李时珍
57.我国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58.《脉书》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
A.从四肢部开始 B.从躯干部开始
C.手足各经脉互相衔接 D.与《内经》中描述的一样
E.以上都不是
59.经络理论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不包括( )。
A.分经诊络 B.分经辨证 C.循经取穴
D.药物归经 E.经络诊法
60.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 )。
A.任脉络 B.督脉络 C.冲脉络
D.脾之大络 E.脾经络脉
61.多气多血之经是( )。
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62.多血少气之经是( )。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阳胆经
63.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 )。
A.外侧前缘 B.内侧中线 C.外侧后缘
D.内侧前缘 E.外侧中线
64.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肝经向下流注的经脉是( )。
A.膀胱经 B.胆经 C.三焦经
D.心经 E.肺经
【B型题】
A.任脉与督脉 B.阴脉与阳脉
C.手少阴经脉与手太阳经脉 D.足少阴经脉与足太阴经脉
E.手太阴经脉与手少阴经脉
1.有表里关系的是 答案:( )。
2.无所属穴位的是 答案:( )。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脉 C.奇经八脉
D.十五络脉 E.十二经筋
3.经络系统的主体是 答案:( )。
4.不进入胸腹腔的是 答案:( )。
A.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阴肺经与足厥阴肝经 D.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
5.在胸中交接的经脉是 答案:( )。
6.在内眦交接的经脉是 答案:( )。
A.足阳明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7.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的经脉是 答案:( )。
8.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的经脉是 答案:( )。
A.足太阳经别 B.任脉 C.足太阳经脉
D.带脉 E.手太阴经筋
9.加强与心和头联系的是 答案:( )。
10.与膈有联系的是 答案:( )。
A.十五络脉 B.十二皮部 C.十二经脉
D.十二经别 E.十二经筋
11.均起于四肢末端,不属络脏腑的是 答案:( )。
12.具有“离、入、出、合”分布特点的是 答案:( )。
A.枢儒 B.害蜚 C.关蛰
D.枢持 E.害肩
13.阳明皮部名称为 答案:( )。
14.少阴皮部名称为 答案:( )。
A.害肩 B.关蛰 C.关枢
D.枢儒 E.枢持
15.太阳皮部名称 答案:( )。
16.少阳皮部名称 答案:( )。
A.手少阴经筋 B.足少阴皮部 C.冲脉
D.手太阳经别 E.脾之大络
17.别道奇行的是 答案:( )。
18.加强表里及脏腑联系的是 答案:( )。
A.太阴在前,少阴居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居中,少阴在后
C.少阴在前,厥阴居中,太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居中,厥阴在后
E.厥阴在前,太阴居中,少阴在后
19.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答案:( )。
20.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上肢体部的分布规律是 答案:( )。
A.《黄帝内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针灸大成》
21.标志着针灸理论形成的书是 答案:( )。
22.《内经》中记载经络最详尽的书为 答案:( )。
A.《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B.《针经指南》 C.《圣济总录》
D.《明堂灸经》 E.《针灸聚英》
23.“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初见于 答案:( )。
24.明代的针灸专著有 答案:( )。
A.《医学指归》 B.《针经指南》 C.《针经》
D.《明堂流注》 E.《脉书》
25.将经络与药物结合起来的书为 答案:( )。
26.《九卷》又称 答案:( )。
A.《黄帝针灸甲乙经》 B.《针经指南》 C.《难经》
D.《经络分野》 E.《奇经八脉考》
27.“流注八穴”初见于 答案:( )。
28.首先提出“奇经八脉”名称的是 答案:( )。
【X型题】
1.历史上对针灸学的三次总结分别是( )。
A.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B.魏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C.明代徐凤的《针灸大全》
D.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
E.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2.经络系统的组成有( )。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别 E.十二皮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经与大肠经在大拇指衔接
B.脾经与心经在心中衔接
C.小肠经与膀胱经在目外眦衔接
D.大肠经与胃经在鼻旁衔接
E.膀胱经与肾经在小趾衔接
4.从胸走手的经脉包括( )。
A.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厥阴心包经 E.手太阳小肠经
5.从头走足的经脉包括( )。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阳膀胱经
(二)名词解释
1.脈
2.
3.脉
4.一源三歧
5.经络
6.浮络
7.孙络
8.血络
9.六合
10.十四经
11.奇经八脉
12.十二经别
13.十二经筋
14.十二皮部
15.关阖枢
16.分部诊络
17.药物归经
(三)填空题
1.《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________,外络于________。
2.经络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络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有下列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起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5.躯干部的三络主要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
6.经脉的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在________衔接,阳经与阳经在________部衔接,阴经与阴经在________部衔接。
7.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阳经________,足三阳经________。
8.经络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十二经脉的名称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0.阴阳经脉中阴气最盛的为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再其次为________。阳气最盛的为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再其次为________。
11.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对应为三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手三阴在上肢的排列,前为________,中为________,后为________。
13.足三阳在下肢的排列,前为________,中为________,后为________。
14.足三阴在下肢的排列,至内踝上________寸处,________经和________经交叉后排列为________在前,________在中,________在后。
(四)简答题
1.简述十二经别与十五络脉有何异同。
2.举例说明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
3.何为十二皮部?皮部理论有何临床价值?
(五)论述题
试述分经辨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