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繁荣并弘扬中医药学术与文化,既是党和国家为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迎来前所未有“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时机的中医药,其事业发展与学术进步迫切需要数量庞大、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支撑,而高质量的教材则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证。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也是核心示范教材,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实施,在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的上版教材基础上,由35所高等院校教师联合修订的供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中医药思维培养和科学思维培养并重”及“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原则,结合在上版教材教学实践中体现的优势、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建议,本版教材保持了上版教材的编写体例,即在编写框架上,保留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按照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常用的研究方法与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以及本学科的相关扩展知识等划分为上篇、中篇及下篇。上篇主要对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按照其生物合成的生源途径分立章节,介绍各类型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检识,以及常见中药实例。中篇为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方法,包括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等方法及具体实例。在内容上增加了部分新的研究方法,并将在提取分离实践中积累的一些体会与思考加以整理充实本篇,力图使学生在正确认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篇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和改造、生物转化及代谢等扩展性及前沿性知识,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不断探求真理的精神和能力。这一编写体例,不仅保证了本学科教材的“三基五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思维和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修订过程中,对上版教材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更正,同时,更加注重了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及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强化了教材编写的精品意识,并融入了数字化教学素材。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和错漏仍在所难免,敬请各院校在使用本教材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改提高。对各院校对本书编写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诸位同仁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中药化学》编委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