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胚胎。新生命产生之后,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特点和差异,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古代医家对小儿年龄的分期,最早在《灵枢·卫气失常》中就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认为:“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寿世保元》更细分为婴儿、孩儿、小儿、龆龀、童子、稚子等。现代将18岁以内定为儿科就诊范围,并根据各阶段特点将小儿按年龄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共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俗称“怀胎十月”。
胎儿在孕育期间,与其母借助胎盘脐带相连,完全依靠母体气血供养,在胞宫内生长发育。这一时期既受到父母体质强弱、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孕母之营养、心理、精神状况、卫生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小儿药证直诀·变蒸》指出的“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正是对胎儿期特点的高度概括。《外台秘要·小儿初受气论》引崔氏论曰:“小儿初受气,在娠一月结胚,二月作胎,三月有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百神能备而生矣。”描述了胎儿期生长发育的基本情况。在整个孕期内,尤其在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从受精卵细胞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等影响,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妊娠中期16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逐渐成熟。妊娠后期12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或胎死腹中。因此,做好妇女孕期保健,更好地保护尚未出生易受伤害的胎儿,保障胎儿健康孕育成长。古代医家为此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提倡护胎、养胎、胎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目前,国际上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因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故特别强调围生期的保健。围生期保健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和疾病防治,孕母产妇的生理卫生和饮食生活起居护理,分娩时胎儿监测技术,高危新生儿的集中监护和治疗,某些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和及早诊断治疗等,形成了“围生期医学”。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而开始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变化,但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故发病率高,常有产伤、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肺开始呼吸,脾胃开始受盛化物、输布精微和排泄糟粕,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的功能开始发挥。但是,此期小儿体质尤其稚嫩,五脏六腑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易受到损伤。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导致易发生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新生儿保健,才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
本期婴儿已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特别迅速。1周岁与初生时相比,小儿体重增至3倍,身长增至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脏腑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这一时期处于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故应加强对疾病的预防,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做好科学育儿工作。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这一时期小儿体格增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但功能方面的发育速度加快,如学会了走路,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力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感知、运动的能力增强。同时,此期幼儿20颗乳牙逐渐出齐,咀嚼能力增强,并处于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的过渡阶段,若喂养不当、饮食失调则容易发生各种脾系病证;活动增加,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好奇心强,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期保健工作。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学龄前期的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而智能渐趋完善,好奇、爱问、求知欲强、可塑性高,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开发最佳的年龄段。这一时期的小儿已确立了不少抽象的概念,如数字、时间等,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认字并用较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故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该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发育特点开展早期教育。培养他们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等好习惯。本期儿童还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等各种意外事件,应注意防护,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也要注意加强该年龄期好发疾病(如小儿水肿、痹证等)的防治;要特别重视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保护好视力;亦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牙齿。
六、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学龄期泛指进入小学以后至青春发育期到来的一段时间。学龄期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乳牙脱落,换为恒牙,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自控、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均进一步增强,已能适应学校、社会的环境。这时小儿身体处在新的生长发育阶段,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更广泛,故要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入学之后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时期儿童的发病率进一步下降,但具有本期的发病特点,应由家长与学校配合做好保健和预防工作,保证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防治龋齿,保护视力,注意身心健康。
七、青春期
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体格生长迅速,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因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发育年龄有一定差异。一般女孩比男孩发育约早两年。近几十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本期儿童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是本期突出特点,此期女孩乳房隆起、月经来潮;男孩喉结显现、变音、长胡须、遗精等。因此,应继续做好本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工作,合理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注意防治这一阶段容易出现的各种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