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的组成
环境是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的。
1.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um)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各种成分,它既包括以生物、化学、物理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自然环境是一个以生物体为主的有机界与无机界构成的整体,生物体包括动植物、昆虫、微生物、寄生虫等,与人类健康尤为重要的生物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寄生虫、支原体、原虫等。
(2)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化学组分。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农药、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
(3)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环境中会接触到很多物理因素,如气温、湿度、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外界条件,只有当强度过强或接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或系统功能产生危害。
(4)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受教育的机会等。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改造的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产生变化的因素。它影响人们的内在情绪变化及认知、处事观念和态度的改变。强度过大、时间过久的心理紧张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继而导致神经活动功能失调,甚至引起心身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各种精神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