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早在清末民国初期的中西医汇通学派的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妇科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中、西医长期并重政策的指引下,妇产科界的中、西医同道团结一心,协同攻关,取得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如1958年山西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开展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良好效果,使90%早期患者不需手术而治愈;1964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专题研究组进行了“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治疗法则与病理机制的探讨”及“妊娠中毒症中医辨证分类及其治疗法则的探讨”;1978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中药药物锥切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及针灸纠正胎位、防治难产等,都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形成和建立做出了贡献。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借鉴西医诊断的客观指标对中医妇科病证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或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妇产科疾病,如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胎血型不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应用等,取得大量成果。自20世纪末,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疗效。

为满足及适应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四十余所高等医药院校相继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各院校还编写了多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材或专著。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已经编写了4版,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