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程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凡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或先开专题讲座以后逐步发展完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把学生由一个知识型人才培养成为素质型人才,要特别注重学生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此文件的颁布,使文献检索课教学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课程建设逐步规范。中医药文献检索课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均开设了不同形式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全覆盖。
本教材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文献检索》修订而成。为体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教材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通过章节具体内容、思考题、教学案例等推进课程思政与中医药人文的融合。在尊重原教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本版教材突出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内容,增加了文献及相关概念、中医药文献的管理及合理使用等内容,调整了中医药古代和现代文献检索的内容和比重,删减了部分较少使用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信息素养的内涵、标准及文献检索的相关概念、检索策略和检索语言;第二章为中医药古代文献检索,介绍中医药古籍检索、中医药古代专题资料检索、中医药古代文献数据库;第三章介绍常用的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第四章介绍常用的外文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第五章介绍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特种文献检索;第六章介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第七章为中医药文献的管理及合理使用,介绍文献信息管理工具、文献的合理使用等。本教材以中医药专业本科教学为主,注重基础理论与检索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力求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其获取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相统一。
本教材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邓翀、李培硕、郝彧、周斌编写;第二章由孙玲、李欣、马明越、林怡编写;第三章由刘军凤、齐峰、刘洋、卜菲菲编写;第四章由林丹红、钟伶、周满英编写;第五章由张稚鲲、刘明昕、吴地尧、王晓辉编写;第六章由常傲冰、易安宁、侯艳、高伟芳编写;第七章由窦学俊、刘仙菊、殷世鹏、程璇编写。全书由林丹红、孙玲统稿并审核。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由钟伶、李欣编写。
本教材是融合教材,配套数字化资源,内容包括电子教材、PPT课件、视频、复习思考题等。数字化资源以纸质教材编写大纲为核心,内容与纸质教材保持一致,力求在突出专业特色、体现本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更新观念,从教材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内容着手,拓展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服务,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本教材数字化由主编总负责,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钟伶具体负责,本教材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
感谢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文献检索》全体编委会成员为此次修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感谢本教材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他们辛勤研究的成果丰富了本书的内容;感谢所有为协助编写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感谢所有曾经使用“十三五”规划教材的老师、学生提出的宝贵的修改建议;最后要特别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领导和两位责任编辑的指导和支持。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动态发展的课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资源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更新。本教材虽然由全国从事多年文献信息教学的专业教师联合编写,但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教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中西医文献检索》编委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