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部分儿童、青少年至成年时,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但中老年、体弱久病者难以根除,可发展为肺胀。

《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在诸多篇章里,均有关于哮病症状、病因病机的记载。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及治疗方药,并从病理上将其归为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溪心法》一书中做专篇论述,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步对哮与喘做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为区别于喘证,而定名为“哮证”“哮病”。

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以痰鸣气喘为主要表现者,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