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治水大捷!高人的谋划真成了!
大明朝堂之上,朱元璋关心国事,操劳大方向,马皇后操心家事,关心长公主宁国公主的婚事。
百官们则是日日夜夜关注黄河大水,唯恐哪天错过一条八百里急报。
而这时,数千里之外的黄河这边,大明初年的这一场大洪水,如期而至,泛滥千里!
其势之大,足可以将后世的河南全境,河北南边,山东北边,江苏北边等地方。
全部淹没。
其水之猛,换做后世,有着冲锋舟,直升机等设备,或许还不算太难以救灾,可是在这个时候。
却是难上天了!
方圆数千里之内,竟然没有一个地方没有遇到洪水的。
整个中原都变成一个汪洋大海。
百姓哭泣。
官员护送。
将士用力。
拼死脱困。
总算,靠着此前朱玉建议给朱元璋的提前分流改道等措施,没有让更多的百姓落入洪水之中。
除了极少数运气较差之人之外,大部分百姓,都被转移离开洪水区,进入水涝第二阶段。
等待洪水退去!
……
“乡亲们,坚持住啊,继续朝南边走,到了东昌那边,我们就安全了,陛下,朝廷也有许多粮食,棉被等待咱们的。”
“大家一定不要丢失信心。”
“我大明王朝除掉前朝弊病,无人不关心百姓,无人不尽力救灾,多走一步,就多活一个人啊,等洪水退了,咱们回去重新种地,不愁来年没有好收成,不愁不能恢复啊!”
当其他布政使司的官兵纷纷带着百姓撤离的同时,位于山东某地,名为东昌府的官员,也正在护送百姓远离洪水区。
这个地方,放眼大明王朝各地,或许不出名,但却一点都没有影响当地知府尽心尽力为百姓办事。
这不,就在大部分城外都被淹没的情况之下,东昌府知府亲自带着数百官兵,将所有可救的百姓,带入城中。
城内,高达十几丈的城门,外加提前预备的木板,石头等等重物,抵挡洪水。
还有外城和内城之间的瓮城,以及地下水道,负责疏通水流。
城外,则是有着提前修改好的分流河道,将原本直接冲着东昌府而来的巨大洪流,减少大半。
可以说,有了内外措施之后,这次受灾范围的大大减少,除了一个专门用来泄洪的临清县之外,其他地方,都没有大碍。
如此做法,就是将受灾面积锁死在临清县,不但可以让其他地方百姓加速过来,也可以事后,加速恢复生产。
而这一切的头功,不是别人,正是朱玉的!
“知府大人,最后一批百姓也送入内城了,目前我们的粮食吃半个月没有问题,可是如果超过半个月就……”
这时,一个县令跑过来汇报。
听得这话,东昌府知府没有二话,果断写奏疏,派出快马,走东门那边地势较高的路线。
去应天府求救!
“本官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愿这次洪水不要太久,也希望朝廷的支援尽快送来,否则,只怕是难以为继啊。”
“不过,这次各位县令,县尉,跟着本官一起,护送百姓有功,分流洪水有功,本官绝对不会忘了兄弟们的帮忙的。”
“大家继续按照计划轮番巡逻,务必确保内城秩序,外城洪水不会偷偷进来,等事后,本官相信朝廷,一定不会亏待大家。”
眼看自己手下最擅长骑马的一个亲信拍马出门,冲着应天府而去,城墙上,东昌府知府宽慰几分。
随即,说出这些话,更是鼓舞人心。
一瞬间,此前还被洪水吓得瑟瑟发抖的众人,立时恢复精气神,一边全城巡逻,一边也按照朝廷旨意,搜集大量鸡,等待洪水退后。
迎接蝗灾!
曾经最害怕洪水之后旱灾,外加蝗灾的众人,如今,有了一个神奇的法子,鸡,却是信心加倍。
人人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即便,外城那边,洪水滔天,就差一丈越过城墙,却也没有几个人如同往年那样,瑟瑟发抖,甚至发疯。
一句话。
天佑大明!
……
数天之后。
应天府。
奉天殿。
今日例行早朝,正在争论各项事务之时,突然有人来报,八百里加急,东昌府暂时捷报!
“启禀陛下,东昌府知府派出快马来报,黄河水涝第一阶段的洪水,经过分流,减弱一半,接着牺牲临清县一地,保全其他大部分地方。”
“眼下,该地知府亲自带着一千兵马,和数万百姓退守城内,只等洪水退后,迅速挖井,烧开水,避免旱灾。”
“此外,他们还说了,当地官府和民间,提前预备好治蝗手段随时待命,只等蝗虫来临,就可以抵挡蝗灾。”
“但目前还是比较危险,需要如下数量的粮食,棉被,草药等等……”
随着这名锦衣卫转述完东昌府知府的快报,整个朝堂瞬间炸裂!
倒不只是因为东昌府还能派人出来。
而是万万想不到,此前被众人当做神棍建议的法子,居然真的起了作用,而且,这第一阶段的洪水,真的就被那河道分流给减弱。
这河道分流简直太有用了!
一瞬间,包括太子朱标,首辅李善长在内,所有文武官员,匍匐在地,高呼万岁!
“陛下圣明!”
“陛下真神了啊!”
“天佑我大明!”
“想不到,曾经祸害大元百年的洪水,到了如今,居然只能半数进入,而且,还被层层削弱,如此之下,只怕这次东昌府的死伤人数,可以从数千缩小到数人。简直神奇!”
“果然真的话,那可真是太厉害了啊,就是不知道,如此神奇之法,陛下是怎么想到的?”
这次开口的人里面,多数此前不知道内情,因而都以为是朱元璋的想法呢,纷纷马屁不断,整个朝堂都是屁声。
这话却是让李善长等人微微脸红,不太自在。
但见,朱元璋并没有怪罪他们,而是笑了笑,诚实回答其他人。
“诸位爱卿谬赞了。”
“这可不是朕的功劳,而是一个高人的功劳,若非他朕也会出错,此人,堪称本次洪涝第一功臣!”
这话让众人心中的惊讶更多了。
什么高人居然如此高明?
那人究竟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