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一个比一个刁钻
“该死!”
叶步群心中暗骂,此刻,他内心早已惊慌失措,冷汗更是早已沁出,浸透内衣。
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极力反对老大答应这次论道。
如此明显的陷阱题,叶玄还不得不往里面跳。
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叶玄身上。
百姓们是看个热闹,而读书人则是兴致勃勃,但所有人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都想知道,这一问,叶玄会如何回答。
人群之内,不少人已经开始面露微笑。
这些人,自然是站在叶玄对立面的人。
现在看来,之前的怀疑都可以推翻了。
赵守来到昆城,并不是为扶持太子而来。
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要让太子颜面扫地,威严扫地。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就是没有答案。
选择沉默,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但这样一来,只能说明叶玄是一个无能无才之人。
德不配位,无能之人又岂能登临帝座!
“太子还是太高估自己了,以为能吟诵几首诗,写出两本新政,就自以为才智无双,竟然敢答应大儒的论道!”
“过分自信,便是自大,无非是自取其辱罢了!”
“现在倒要看看,他是如何颜面尽失,威严扫地!”
人群内,冷笑与嗤笑之声四起。
竟是无一人看好叶玄!
“老大,你千万不要回答,千万不要回答啊!”
这时,叶步群却在心里狂喊,在他看来,最好的办法,也是不回答。
只有这样,影响才会最小。
君民关系?
叶玄心中暗笑,这可是一道送分题啊!
叶玄身为穿越者,自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叶玄微微一笑,朝赵守拱手拜道,“所谓君民,在晚辈看来,乃是舟与水的关系。”
舟与水?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所有人面露疑惑不解之色,舟与水,这是什么回答?
赵守没有追问,而是看着叶玄,等待着叶玄的解释。
叶玄缓缓说道,“君为舟,民为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短短八字,却是令人震耳发聩。
这个答案一传十十传百,短短数息之内,便传遍全城。
这一刻,所有人都感觉头皮发麻,浑身血液沸腾。
这一刻,城内普通百姓更是眼含泪水。
自古以来,百姓都卑如草芥。
从未有过任何上位者会为他们发声!
在所有权贵的眼中,百姓就是用来欺负用来压榨的!
而现在,叶玄一句话,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何为人!
他们自发的用力拍着双手,哪怕双手传来刺痛,亦是没有停下!
想起叶玄推行的新政,这一刻他们的眼神更显狂热。
这一题过后,哪怕叶玄没有回答出剩下的那两道题。
他的声望,在全民百姓中,亦是再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大明,就需要这样的天子,太子叶玄,是当之无愧的储君!”
“叶玄,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皇帝!”
此时此刻,百姓们心中,不约而同升起这样的念头!
“好,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赵守突然抚须大笑,在这之前,他从未听过这个答案。
叶玄这八字,虽是言简意赅,却是一语中的,字字珠玑,震人心扉!
这个答案,无需任何人去特意解毒。
哪怕目不识丁,亦能明白其理。
而随着赵守的认可,整个昆城,被如雷般的掌声瞬间覆盖,久久不曾停止。
“该死,竟然真的被他给解出来了!”
人群中,不少人纷纷面露忿恨之色。
在他们看来的无解之题,竟然被叶玄轻松作答。
心中愤怒与不平,可想而知。
而酒楼客栈之内,此刻却是鸦雀无声。
显然,也是被叶玄的答案给震惊到。
此时,城头之上,赵守看向叶玄,抚掌称赞道,“殿下这八字答案,堪称完美,真乃大才!”
“多谢先生!”
叶玄当之无愧的受下赵守这句称赞,神色却是云淡风轻。
这番态度,更让赵守心中称赞。
叶玄心中暗笑,胜不骄败不馁,此乃节操!
不远处,叶步群鼻尖有些发酸,“老大不愧是老大,果然英明神武,不过这装逼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啊!什么时候,我也能像老大这般牛逼呢!”
而这时,赵守却是说道,“接下来,是第二问。”
此言一出,全城百姓再次安静下来。
这一刻,百姓们的心中没有再如刚才那般轻松,几乎所有人的心,在这一刻都揪了起来。
他们都为叶玄而担心,担心叶玄会再次碰到难题!
然而,赵守身为大儒,提出的问题,又岂会轻松。
“第二问,敢问太子,何为君王治天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赵守缓缓说出第二问的同时,所有人心跳顿时慢了一拍。
他们想问,赵守此言,是不是问错了对象!
毕竟,叶玄现在还是太子,并非帝王!
若是叶玄以太子身份回答这个问题,那便是逾矩,是大不敬!
全城再次陷入诡异一般的寂静,百姓们纷纷看着叶玄,面露着急之色。
而那些不怀好意之人,则是再次露出坏笑。
这个问题,同样无解。
只是,这一刻,他们的心情却再也没有之前的轻松。
只是因为,叶玄完美的回答了第一问。
这第二问,就算避而不答,叶玄在百姓们心里的地位,已然稳若泰山。
叶步群咬了咬牙,心中暗骂,这个赵守,不当人子。
问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赵守此举,分明是把叶玄架在油锅上面烤啊!
稍有不慎,便会被皇帝抓住把柄,轻则废黜太子之位,重则打入宗人府,一辈子不得翻身!
他看向身旁的杜仲经,轻声问道,“杜老,这个问题,您心中可有答案?”
杜仲经苦笑摇头。
叶玄能完美回答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杜仲经就已经知道,自己教的这个学生,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这第二个问题,其牵涉之广,哪怕是他,亦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