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等雕像
(一)《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下简称为《胜利女神》)雕像在1863年4月15日为法国外交官查尔斯·尚帕佐(Charles Champoiseau)所发现。他是一个考古爱好者,有一次在土耳其的海岛上参加考古工作时,突然发现地面上一块隆起的石头,经挖掘发现是一个巨大雕像的躯干部分;随即又发现雕像躯干附近一些散落的、来自“胜利女神”的服饰和翅膀的残片;在当时还发现一块巨大的灰色大理石,这个大理石就是我们今天在卢浮宫内看到的船头部分。
雕像在被发现后便被运到了卢浮宫博物馆,在这里它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修复过程。由于缺失了很多东西,当时人们觉得修复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女神的翅膀——只有左边部分,没有人知道右边的翅膀到底是什么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它于1879年被第一次展出。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它与今天在卢浮宫内所呈现的有很大差别。那是因为1879年后,修复工作又一点一点地重新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右边的翅膀逐渐被修补完整,并且左侧胸部的缺失部分也被一并修补。经过长时间的修补,它也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一个女神的形象。
这座雕像的体量非常惊人,高度约为2.44米,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可见当时选用的大理石石料体量会更庞大。
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人们还没有机械化采石的工具,也没有机械化运输的工具,要采集并运输一块能做如此大体量雕塑的石料,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艺术家在雕塑上面倾注的热情,使其变成了美的范本,流传千古。《胜利女神》雕像的美就在于它仿佛从天而降,屹立在战船的船首,欢呼一场来之不易的海战胜利。它的肢体仿佛处在一种动态当中,翅膀好像在维持平衡一般,而这种动态通过翅膀展现得更加明显。尤其精彩的是将视角转移到海风吹来的角度——身体的正面时,薄薄的衣裙贴到身体表面,仿佛真的有潮湿的海风吹过一样。
这一座非常典型的希腊雕塑所呈现出的身体姿态非常优美。正因为它处于动态而非静态,它才把人体最美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这件雕像成了一座几乎不可能超越的高峰。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没有办法再恢复其他部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记载去想象和欣赏完整的胜利女神的模样。在参考古代钱币后我们可以发现,她的右手高举号角,以从天而降的姿态,在动态的平衡中吹响胜利的乐章,这就是真正的胜利女神应当表现出的那种生动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雕像在2013年到2014年期间进行了一次清洗,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清洗前后有非常巨大的变化。首先,船和雕像之间一块巨大的垫脚石被移除。这块垫脚石实际上是在19世纪时后加上去的,但并没有太多的依据证明这块垫脚石是《胜利女神》的一部分。所以在2013年到2014年进行清洗的时候,专家们决定将其去掉。去掉后船与雕像之间那种整体感显得更加完美。
专家们在清洗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在胜利女神脖子上还有几缕头发的刻痕。换句话说,《胜利女神》在雕塑时极致追求细节,尤为细腻,哪怕如今我们看不到它的头部。同时专家们还在左边翅膀的内缝中及衣服的边缘处发现残留的蓝色痕迹,这是一个极其令人兴奋的发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古代,蓝色非常罕见。蓝色颜料的昂贵是众人皆知的,而2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找到和使用蓝色颜料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受限于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蓝色颜料产量少且价格昂贵。在古希腊时期蓝色颜料主要来源是一种名为青金石的矿物,将其碾碎后可获得蓝色颜料,据说只有在如今阿富汗境内的区域才能找到这种矿物。使用象征海洋的蓝色去装点站在战船上的胜利女神形象,一定非常出彩。我们可以面对这样残缺的雕像进行无限遐想:完整的、彩色的它将是多么完美的形象。
观众接近雕塑时会有非常震撼的感受。博物馆把它放在一个高台阶上,当你拾级而上,慢慢地接近雕像时,会由衷地感慨它的美。电影明星赫本甚至曾经在雕像前激动地翩翩起舞,模仿胜利女神的样子。这是对女神的一种礼赞、一种高度欣赏。
今天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欣赏它。当你在正面欣赏时,看到的是风吹到女神身体上,使衣服紧贴着身体;当换到侧面欣赏时,我们会感慨女神两个翅膀的处理难度之大。如果翅膀塑造得太小,就不能显示她从天而降的那种轻盈感,但如果塑造得太大则可能会喧宾夺主,破坏人物中间部分的造型美感。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翅膀,虽然其中一个是后期修复的,但是依然保持了最初的大小比例。这样大小的翅膀、这样的角度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如果有人跑到背面,会发现背后被海风吹起来的衣裙,特别能够显现出雕像的动态美。可以说《胜利女神》实现了古希腊时期雕像艺术家最高的理想,即雕像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应该是一种美。它无愧于这样理想的美,甚至对如今的各类艺术载体都有着深远影响。现今在各类艺术形象表现,如电影海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胜利女神和号角一起出现。有人猜测雕像原本的位置可能是在某个悬崖边,所以它的高度或许应该更高,也就意味着人们仰望的角度会变得更高,但哪怕仰望的角度降低也不能掩盖雕塑所表现出的勇气。由此可见《胜利女神》雕像几乎会与周边环境的一切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样极致的美,让人赞叹不已。
(二)《米洛斯的维纳斯》
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二件艺术品就是大家熟知的《米洛斯维纳斯》,它是1820年4月8日在米洛斯岛上被发现的。
当时在一个古代废墟中,一名农夫偶然发现了一部分雕像。农夫挖了一部分后又把它埋回土里,准备召集更多的人来帮忙挖掘。一名法国军官恰巧在附近,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联系了另一名军官。于是这两名军官迅速与农夫交易,随后将断成两截的雕像运回到法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雕塑是一个残缺的形象。它的双臂缺失,基座也缺少了一部分。尽管残缺,但它依然吸引世界各地无数的观众不远万里来到卢浮宫一饱眼福。
雕像的姿态是自由站立的。维纳斯,代表爱与美的女神,通过雕塑呈现出一种非常放松的神态。它的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则轻轻抬起来,身体向左侧微微地侧转,右肩稍稍下沉。它的头也侧向一边,整个身体非常完美自然地呈现出来。
《米洛斯的维纳斯》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把希腊时期所形成的雕塑的理想美推到了顶峰。所以在卢浮宫内,《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前经常人头攒动。人们也会有意识地从更多的角度去欣赏它的美,无论正面、侧面,还是背面,都会让人觉得美到了极点。
《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卢浮宫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曾经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运往东京进行展览,为当届奥运会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光彩。尽管在今天我们很难再让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这样珍贵的雕塑走出卢浮宫,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图片或现场欣赏,感受到雕塑所展现出的那种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反复观摩的美,那是一种几乎触碰人类艺术巅峰极限水平的美。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观察到《米洛斯的维纳斯》给众多艺术家带来的启发和灵感。比如法国的现代雕塑家阿曼,曾经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作为范本进行雕塑创作,虽然在创作期间,他对作品进行类似立体主义的处理,将雕像分解,但是依然能够依稀看出,作品的灵感来自《米洛斯的维纳斯》。
在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件关于爱情的古代雕塑,叫美第奇雕塑。雕塑前面有一片很漂亮的水面。巴黎市政府曾经希望这个地方有一件现代的雕塑,能够跟古代的雕塑遥相呼应。
有很多艺术家纷纷前来应征,其中有一名来自瑞典的女艺术家创作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作品,名为《爱的一部分》。是用一块泡沫塑料做出人脸的一部分,然后给它涂上颜色,再放到水面上。泡沫塑料浮在水上,所以当微风吹来时,这个现代雕像仿佛会呼吸一般,仿佛真的是人体的一部分,非常惊艳。
其实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看这个雕像,会发现它的灵感来源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形象中头部这部分的局部放大和处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后辈艺术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她是一个美的顶峰,是美的一个参照范本,所以至今卢浮宫内这个雕像面前永远有无数的观众,仿佛它是一个超级明星,光芒四射。
(三)女性裸体雕像的由来
《米洛斯的维纳斯》跟上文介绍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它们的美都令人惊叹。但它们的美来自哪里?换句话说,在两个雕像的背后,我们可以追寻到怎样的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美的观念造就了这样唯美的形象?在这里要提到一个非常特别的作品,就是《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现收藏于梵蒂冈。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件作品已经不是希腊时期的原作,它是罗马人的复制品。鉴于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崇拜,我们也许可以相信罗马人对古希腊雕像的复制有着很高的还原度,而当我们看到这个雕像的时候,我们确实会赞叹这件雕像的美。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雕像?原因就在于正是这座雕像奠定了后来的希腊雕塑之美的典范,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雕像为什么是裸体的?这个问题也许我们不太会想到。在西方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裸体的形象比比皆是,但是《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艺术史上第一件展现人体美,尤其是女性人体美的杰出作品,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第一座全裸女体雕像。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塑?这与古希腊人对于性别的认识有非常大的关系。希腊人非常赞美裸体,比如为我们所熟知的奥运会,事实上在古代也是一个裸体运动会,所有的运动员都是裸体的,而且他们还会在身上涂上橄榄油来突出肌肉线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取悦在天上观看的众神。
运动员的裸体行为仅仅限于男性。换句话说女性是不可以裸体参加运动会的,女性甚至无法在观众席上占有一席之地。所有的运动员,所有的观众都是男性,如果女性混到观众席上去看裸体的男性运动员,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帕萨尼亚斯的《希腊游记》里曾记载,一旦有女性这么做,她会面临非常严厉的惩罚——被推到悬崖下活活摔死。
女性的裸体雕像为何会出现?这就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故事。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叫作“泛雅典娜节”。在节日的当天,人们会在雅典举行狂欢游行,他们走同一条路线,这条路线会穿过古代的雅典城,一直走到雅典最高位置的所在地——雅典的卫城。卫城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物叫作帕台农神庙,是献给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
据说在游行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美丽的雅典少女,她的名字叫芙琳娜,她长得非常美。在游行的队伍中,众人的目光都会集中在她身上,并且她的耳边永远是一片赞美声。正是这个女孩子在参加完泛雅典娜节的游行后,在众人的一片赞美声中,走到了不远处的大海边上,并脱下所有衣服,跳到大海里裸泳。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女性是不可以在公共场合裸露自己的身体的,最后法庭传唤了她,要对她进行判决。
据传她当时去法庭的时候,身后有一位非常强大的辩护人,是当年希腊知名的辩论家。他的口才极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般人很难跟他辩论,所以有他做辩护人,这场官司也许胜券在握。但是当这位辩论家来到雅典的法庭时,他惊呆了,因为这个案子实在太特别:一位女性在公众场合裸露自己的身体而被判罪,这是从未有过的。所以所有的陪审团成员都到了现场,要看看这个审判会如何进行。当看到所有的陪审团成员都在场时,这位辩论家内心充满了惶恐,因为他知道今天在座的人中有他的前辈,甚至有他的老师。所以他并没有把握自己能否在辩护的时候稳操胜券。于是他当时就做了一个让大家都感到意外的决定:把芙琳娜身上的衣裙挑起来,让这位少女赤身裸体地站在法庭中央。当时的现场一片哗然,从来没有人在法庭上裸露身体,况且这一次裸露身体的人是一位非常美的少女。
就在这时,陪审团成员的反应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反应是认为这位少女真的不是一般的美,她美得非同寻常。这种美也许只有神的意志才能创造,换句话说这位少女的美是神的意志的体现。那么如果说这种美是由神的意志所决定的话,判她有罪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得罪众神?众神会不会因此惩罚他们?所以紧接着的第二个反应就是应该判她无罪。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观念,即一种美如果到了极致,法律的判决都会给它让路,甚至连道德判断也要让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最高的美应该是通行无阻的,它高于一切。
当艺术家在接受委托,要雕刻一个爱与美的女神雕像时,虽然委托方没有说明雕像应该裸体还是着衣,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他就毅然决然地把它雕刻成一座裸体雕像。当时委托方是科斯城邦,这个城邦的人从来没见过女性的裸体雕像,所以非常犹豫,最后果不其然拒绝接收这样的雕像。在被科斯城邦拒绝后,雕像被另外一个城邦接走,这个城邦叫作尼多斯,现在位于土耳其境内,它本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可就因为接收了古希腊第一件体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像而闻名遐迩,如今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所在地。
据说雕像放在海边时,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因为大家都没有看过女性裸体雕像。这个情形使得当时发起委托的科斯城邦非常嫉妒,他们派人去请求将这个雕像带回到自己的城邦,并表示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但尼多斯人并没有答应,他们认为美是无价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当时的科斯城邦国王亲自去谈判,而且提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比如在昂贵的黄金贸易中免除对方的税赋,但还是没能说服尼多斯人。由于它存放在尼多斯,这件雕像今天就叫作《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
这个雕像有何特别之处?它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非常自由、放松站立的形象,身体的重心落在比较有力量的右腿上,左腿微微抬起,身体有一个侧转,肩膀一高一低,头侧到一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放松动作。正是从这个雕像当中,我们会看到美的全部。因为一个人的身体在侧转时不会是一个直绷的状态,而是一个反S形的非常舒缓、放松的动作。
从背面看它,你可以发现艺术家在构思这样一个美的人体时,掌握着非常完整的人体知识。比如它的腰线不是水平的,而是倾斜的,因为身体在做这样的一个侧转时,腰线本就不是水平的样子。它的肩胛骨是有上下区分的,臀部也有高低之分。
总而言之,它呈现出一个非常完整、非常完美的姿态。而且在这座雕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非常奇特的美的平衡。这个美就是所谓的美到极致,极致的美是一种最高境界。这样美的雕像还会给人另一种感受,就是美得让人觉得亲切,甚至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它面前常常会为之倾倒,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个雕像,因为它的美非常有特点,这个美不是高高在上、拒人以千里之外的美。它的美达到了极致,同时也让人觉得亲切。
而且从形式上来看,这个美的形象也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说如果我们找一座雕像,以肚脐的位置为界,把雕像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的长度除以下半部分的长度,得到的结果约是0.618。反过来,如果用下半部分的长度除以上半部分的长度,得到的另一个结果约是1.618。1.618或0.618就是所谓美的常数,或者最美比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比。这个雕像不仅动作美到极致,而且它的身体的比例也美到极致,甚至让今天的我们都会有一种特别惊讶的感觉。
在现今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20岁左右的希腊少女的骨骼。如果我们通过复原技术,还原她真实的身高、真实的身体比例,我们会发现,现实中的希腊少女身体并不一定符合黄金分割比,因为她们的腿会稍短一些。那么是什么让古希腊的艺术家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找到了这个最美的比例呢?
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甚至会感慨这是神暗示的比例,没有任何逻辑。是神在暗示艺术家们:这个比例是最美的。所以艺术家们就得到了这个比例。虽然这个解释没什么说服力,但依然会让我们感慨希腊的艺术家在塑造美的形象方面的出神入化。他们所塑造的美的形象成为后来的艺术家模仿的对象、灵感的来源。
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古希腊最重要的女诗人——萨福。萨福曾经写过一篇诗歌,仿佛是为这个优美的雕像,即我们所说的《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所写的。诗中写道:“我宁愿看到她优美的步履以及脸上洋溢的神采,却不想看莉迪亚的战车和士兵的战斗。”也就是说这种美本身也是一种“和平”的象征,是美到极限才会引起的最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