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扭转受害者心态:就好像全世界都与你为敌

生活中总有一类人,他们过得不太好,一定是别人的错,一定是被人迫害的。社会是地狱,他人有问题,就好像所有人生下来的使命都是给他使绊子,就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为敌。

我有个男性朋友,他最爱的论调是怀才不遇,每次说起工作,他都气得直跺脚。不是领导有眼无珠,就是同事抢他的风头,总之这几年换的好几份工作都不适合他。他总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是我不行,是周围的人总是排挤、打压他。

我的另一位女性朋友,恋爱经验丰富,坦白地讲是分手经验丰富。她每一次分手后都要把前任数落个狗血淋头:不体贴、不上进、控制欲强等,说到底都是对方的不好。她最爱说的话是,要不是这些不靠谱的前任把自己耽误了,现在自己早就已经结婚生子了。

我看过一部电影叫《等风来》,女主角程羽蒙在公司处处感到不公,原本准备借工作之便踏上托斯卡纳风光之旅,却最终被“流放”到条件不好的尼泊尔静心老年团。可是就连这趟旅行也处处因团友的奇葩行为受阻,她一路都像个受气包,要不是社会不公、他人连累,她也不至于阴差阳错来到这里。在团友王灿几次激怒和直言下,她终于意识到,尽管境遇糟糕,人心难测,但问题的根源还是自己。就像她给自己起的笔名“羽蒙”,羽蒙是《山海经》里的人形怪兽,它虽然有一双翅膀,但是飞不远。不怪那风,不怨那山,只恨自己翅膀太短。

生活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心态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常见又最难根治的慢性病之一。一般情况下,有这种心态的人最爱在生活中倾情出演受害者、弱者等类似苦情角色,并且入戏太深,陷入荒诞的逻辑之中。

工资不高是因为这个行业工资水平就低。

我没晋升,同事晋升了,同事还不是靠关系嘛!

谈恋爱总吵架,都怪男朋友不争气。

他们的现状一定是惨烈的。是的,我没有想让谁在悲戚的生活中掩耳盗铃,我确实能看到这些人过得不如意。可是,把问题统统扔给别人,自己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作为最关键的当事人,真的能置身事外吗?

受害者心态,源自不想负责任

如果我们认为发生不好的事不是自己的错,就不需要为它负责。如果我们不需要为它负责,自己就始终是受害者,永远无法翻身。怀揣着受害者心态,你会逐渐在内心放大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平,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受害者,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而这种看似不理性又有很多坏处的心态的出现,最开始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暂时的保护,这种保护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在面临挫折或紧急状况时,我们的心理活动会产生一种适应性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心理的平衡与稳定。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果把责任都归咎于别人,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自己的内疚,也会减少无力感带来的自卑。毕竟这样做的成本很低,既不必承认别人有什么长处,也不必找机会提高自己,只需要站在原地发脾气就可以了。这样看似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遇到的不公平的问题,反正都是别人的错,我们只是在被“虐待”,于是最终成了一个“受虐狂”。

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使用过度所产生的必然的恶性结果——退缩行为。我们在困难面前不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退缩。怨天尤人是我们唯一的回应。

其实,经历不公平的对待或生活的打击之后,你本只会受到100点伤害,但因为你的心态,这种伤害会扩大,最终感受到的伤害可能是1000点。因为任何心理创伤都必须有所谓受害者的“配合”才能够形成。你越是故步自封,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的角色,这种伤害就越是猛烈,就像用显微镜盯着自己的伤口,你的眼中容不下其他。受害者的姿态还会让你不断地顾影自怜,约翰·W.加德纳(John W.Gardner)说过:“自怜很容易成为最具破坏性的非药物性麻醉。人会对此上瘾,将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剥离出来,以得到短暂的安慰。”

在这种自怜的状态下,人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与自己对立,陷入僵局。如果不采取行动,人就会迷失在忧郁和自怜的恐惧中。这就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恶性心理游戏:受到伤害——别人的错——我是受害者——我可怜自己——被动迎接伤害——不作为。

受害者心态的好处

当然,你迟迟不肯行动,还因为受害者心态给你带来了很多好处。

你会得到帮助。

你会一直感觉别人对你不错,因为他们会关注并想帮助你,因为他们也觉得你是弱者,你可怜。但这样的帮助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时间久了他们会厌倦,这就是所谓的“救急不救穷”。

你不用面临风险。

当你想做个受害者时,你会倾向于不采取行动,这样就不用面对拒绝和失败。毕竟承认自己的失败会让你更难过,而采取行动就可能出现新的风险,面临新的困境。

你不用承担责任。

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件很艰难的事,有时,你会因为它太沉重而想要撂挑子。而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就轻松多了,你不必痛苦地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让你感觉良好。

当你觉得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而只有你自己正确时,你会感觉不错,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

可惜这一切都短暂易逝,长期处在受害者心态里,会让我们越来越难以反省自身的问题,谈何改进?我们会越来越容易怪罪别人,抱怨人生;它还会侵蚀你的人际关系,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关系不需要维系和经营,而你只等待别人改变。

逃离受害者心态

如果你还有一点野心,请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工作不顺是不是不仅仅因为职场环境恶劣、领导势利?那个看似有心机的同事是不是确实具备一些你不具备的能力?女友弃你而去是因为她嫌贫爱富,还是因为对你的不求上进感到失望?

如果你不能尝试用这些思维思考你的人生,那么别人讲再多都无济于事。我知道那些多年养成的受害者思维方式让你感到亲切又熟悉,但回头看看,它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呢?除了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不停地拖后腿,它还会让你更加顾影自怜,在每个深夜不停反刍发生的一切,并捶胸顿足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

请不要再纠缠于这个问题而拖垮自己。不如问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谁能帮助我?我从哪儿能得到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脑子里多一些更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你就不会陷入受害者心态的囚笼,而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没准儿你也会摇身一变从受害者变成拯救者,拯救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时刻有公平和正义存在,比尔·盖茨(Bill Gates)给年轻人的10条忠告中的第一条就是:Life is not fair,get used to it.(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而适应的方式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

“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若你不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别人也不会争先恐后地来迫害你。总之,别让受害者心态离间了你和更好的生活。现在改变,一切都来得及。

用实际行动去宽恕。“当你对另一个人抱有怨恨时,你必然要与那个人或环境,保持一种比钢还要坚实的情感联系。宽恕是消解这种关联获得自由的唯一方法。”在凯瑟琳·庞德(Catherine Ponder)的这段话中,你会找到选择宽恕的最好原因之一。

只要你不原谅对方,你就始终和对方有关联。你将一遍一遍想起那个冤枉你的人以及他做过的事。你们之间的情感是那么强烈。你和你身边的人,会因为你内心的混乱承受很多痛苦。

在你宽恕对方的同时,也意味着将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