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洋费用千余元
1925年7月16日古巴寄台山家信
【原文】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儿昨接来家音一封,捧诵回还,亦详明悉矣。说及造屋1之事,要吾寄巨款回家,现时财政不足,大人汝前日在外亦将知之矣,不满两三月之久有何设法2!总至(之)迟他(下)来年有艮(银)到手,然后造屋。又云,胞兄做纸3一事,刻下用金艮(银)120元4做一张纸,另外舟费合该毫艮(银)一仟(千)余元。有得千余元在家做生意好过来古巴。总至(之)迟他(下)一星期问及广同昌5做纸,实事如何,然后再字。谨此恭请再者屋地泥请人担佢为先。双安
原信尺寸:200mm×240mm
小儿维亮字禀
(1925年)旧历五月廿六日
【家书解读】
这封信与上封相隔仅一个月,信封已经遗失,作者仍然是二公维亮。曾祖父云宏回乡后不到一个月,6月20日,我的父亲出世。家里添了一个男丁,曾祖父喜出望外,给他取名焕麟。40岁出头就有了孙子,在当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于是,满月时就在村里摆刮头酒(满月酒),逐家逐户去派送鸡酒、红鸡蛋。全村上下喜气洋洋,兄弟、叔伯、婶母个个上门来祝贺,风光无限。
台山乡间满月酒菜单(民国时期)
刮头酒也叫满月酒。新生婴儿长至一月,谓满月。按台山旧俗,是日,孩子的家长摆酒庆贺,并为新生婴儿“刮头”(理发),谓之“刮头酒”。同时,给孩子取名字。有些乡村还有送鸡酒、红鸡蛋的习俗,亲戚朋友多以小孩的衣服、“口水巾”、布料相赠。
民国时期,台山乡村酒席又有男席和女席之分,两种酒席菜单有所不同,男席比女席贵一些,菜式上肉类更多,而女席菜类更多,村民称男席更“好肴”,“男尊女卑”现象在酒席上也体现出来。
华侨荣归故里,买田、买地、起屋(建新房),是理所当然的三件大事。曾祖父回乡后不久,曾祖母及其他家人都催他起屋。清朝末年,高祖父俊衍去金山回来后在温边村建了一间新屋,为何现又要起屋?这里面有一段古(往事)。高祖父生有三个儿子,却只有半间祖传的旧屋,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便于宣统年间建了一间新屋。本来,曾祖父是长房,有优先选择住新屋的权利,但曾祖母因新屋地在兴工时被“牛疴屎”(牛下粪)弄脏了,乡村风俗认为不吉利,所以她宁愿住祖屋也不住新屋。时间一晃过了十数年,终于等到曾祖父回来,于是她和家里人就提出建新屋的要求。曾祖父回乡时没有这个计划,但拗不过全家人,便在村里选择了新屋地择吉日兴工。然而,他带回乡的金银不够,于是写信给古巴的二儿子,要求寄钱回乡建新屋。
古巴方面,新总统上任不久,宣布禁止“黄赌毒”的新政策,这使服务行业萧条,二公的洗衣馆生意受到严重影响。此前曾祖父回国时已经将前几年的积蓄用尽,要再筹集建新屋的资金确实很难,二公只好写信告诉父母,先请人挑泥,平整屋地,迟些待筹足钱再起屋。
此时,仍在台山的祖父也想去古巴谋生,寄信去要求二公为他办出国手续。清末民初时期,台山人称办出国护照为“做纸”,当时办去古巴的护照手续费要美金120元,再加上船票和路途中的花费,去古巴的费用超过一千元(双毫银)。若拿这千元在家里做些生意,的确比去古巴还好,这也说明古巴经济状况不好,“揾食”(谋生)艰难。
1950年古巴华侨出入境记录册
链接
信中提到的“广同昌”号位于古巴亚湾,是当时在古巴专为华人办理出国护照的华人机构。它为华人出国办理相关手续,邑人出国前也可在此赊账,出国后由华侨逐步清还。“广同昌”号后来开展“接理华侨书信银两”业务,成为海外的银信机构。该号在香港、邑内设立分支机构,为华侨接驳侨汇。
编著者藏品
1928年古巴亚湾“广同昌”号金山庄代办寄台山牛尾山圩春生堂的银信封。
家传藏品
1925年李云宏回乡带回的洋货———法国巴黎制造的精品鞋盒。
编著者藏品
1921年11月26日香港万国宝通银行赤纸(汇票)。
1造屋:建造新屋。
2 设法:办法。
3 做纸:办理出国的护照。
4 金银120元:原信用商码字记数,读作一百二十元。金银就是美元。
5 广同昌:古巴亚湾的一家“金山庄”,是台山华侨在海外开办的代办出国手续、接理书信银两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