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的领域相当多样,其中包括政党组织、历史人物、籍贯人口、文学美术、民俗宗教、性别研究等。这些课题,是荦荦大者,三十年来累积起来的著作也相当丰富,历年来杰出的学术著作亦不少。这与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术群体的形成与努力有关联。华人社团(以下简称华团) 研究历来是华人社会注重的议题,但由于资源与能力所限,大多还集中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即资料的收集和编纂,或是在报刊发表即时评论文章,甚少有系统性的论述。诚然,科学上创新的难点,在于系统性论述的建立和发表。马来西亚华团研究资料未全,理论的建构就更加谈不上了。
石沧金教授的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弥补了这个明显的缺憾。本书除了提供一个严谨的理论架构之外,更重要的是搜集了马来西亚华团重要的资料并给予详尽的论述。看目录,可以窥见一个具严密性和系统性的章节结构,其带出一个清晰的主题。再看内容,作者积累了多年来收集的文献,查阅了大量资料,丰富了思维。石沧金教授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料进一步说明马来西亚华团的进步性和保守性。《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的学术价值即在于此。
目前估计在马来西亚约有 9000个华团。马来西亚华团组织,是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他两大支柱是华文报刊和华文教育。这些组织群体都是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 华人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政治逆流中不被淘汰,这些民间组织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抹杀; 中华文化能够在马来西亚的风雨飘摇中不断扎根,这些社会组织亦贡献良多。拥有多元族群、宗教与文化的马来西亚社会之所以比邻国稳定,政府与华团之间的沟通和关系的建立是关键。在重大的相关课题上,传统华团领导舆论的作用还是有的,虽然其民间权威性在目前政治理念分化之趋势下似已开始式微。
马来西亚华人传统的 “三缘”社团组织,以地缘性社团、血缘性社团、业缘性社团占主体,其宗旨与目的,不外乎是保护乡亲利益、排解纠纷,绝大多数以联谊性与捍卫组织利益为大宗,甚少具有现代意义的利益集团所具备的利他主义的特征。如今进入全球化阶段,这些非政府组织所扮演的角色是否应该有所改变? 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各族人口结构的变化,其组织结构、功能如何适应? 所谓“超越政党,超越政治”的立场又如何在一个渴望民主化、现代化的国度里调适? 这些的确是耐人寻味的问题。数十年来华团兴革转型之声不断,但成效并不显著,目前马来西亚国内有另一种改革思想迅速窜起,华团不进则退的窘境则更不言而喻了。
石沧金教授是历史学出身,长年关注海外华人研究议题,学术著作成就斐然。他是马来西亚的常客,到马的目的,首先是收集有关华团资料,其次就是讲学。这两项工作很自然地使马来西亚华人学术界能够与他相识相知。我希望他这本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研究》能够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广泛流传,因为里面确实有许多真知灼见,可以提供给华团作为参考,在这个资讯时代的转型道路上,或许能使华团的时代角色更具意义。
何启良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教授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