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小吃、零食也是饮食的一部分,对小孩的引诱力尤为之大。在一个温饱都难满足的社会,品尝小吃、零食是很奢侈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逐渐提高,除了正餐的饭菜之外,小吃、零食也时时进入饮食范围。尤其是逢年过节,各种小吃、零食争奇斗艳,目不暇接。它们不仅满足了平民百姓的食欲,也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岭南一带吃风兴盛,今日仍有 “食在广州”的说法。除了菜肴品种非常发达之外,各种小吃、零食也是丰富多样。琳琅满目的食品,竞相展现风姿,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需,而在小吃、零食的百花园中,煎堆不得不提。
煎堆,北方话叫 “麻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球形油炸食品。“堆”的本字是 “饣追”,“饣追”是饼类食品,《玉篇·食部》: “蜀人呼蒸饼为饣追。”《广韵·灰韵》: “饣追,饼也。”
在唐代很盛行,唐初诗人王梵志五言诗句: “贪他油煮,我有波罗蜜。饱食不知惭,受罪无休日。”诗中透露出油饣追口味鲜美,十分诱人,但吃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喻世明言》第五卷《穷马周遭际卖饣追媪》是一篇很动人的传奇小说,说的是唐代贞观年间,落魄书生马周得到卖 的王媪相助,最终平步青云,并与王媪喜结良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 “媪”,相当于南方话的 “妈”,而不是 “老太婆”。小说中的王媪三十有余,是一位风姿犹存的俏丽寡妇。
字形体生僻,人多不识,逐渐受到冷落,于是人们就用同音的 “堆”字来代替 。这种写法由来已久,可以说已经约定俗成了。
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说: “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赠亲友者也。”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人们已经用通俗的 “堆”替代雅致的 “饣追”了。
煎堆是颇具岭南特色的零食,它香甜醇美,富于弹力,耐咀嚼,热吃尤佳,不过容易上火。冷却之后,味道虽稍逊,但仍名不虚传,值得一尝。传统广州人家,每逢过年,煎堆是必不可少的小吃,其象征性犹如北方的饺子。究其因,过年吃煎堆,寄寓了广府人新年祈福的美好愿望。煎堆呈圆形,体型饱满,暗寓团团圆圆、生活兴旺之意。广州俗语: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碌碌”本是石头多的样子,这里指 “多”。整句话意思简单明了,不用笔者赘言。在这条俗语中,煎堆成了招财进宝,讨人喜欢的吉祥物。
意外得到大便宜,汉语有许多形象的表达方法,江西方言称之为 “捡窖”或 “捡到了窖”,这是现实生活中出现几率很低的事。古代兵荒马乱时,有钱人家将贵重财产藏于地窖之中,后因种种原因,无法取走宝藏,便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时移世易,换了天地。新来居民偶尔挖土,一不小心挖出了个地窖,陡然间喜出望外,变成了大财主。对于这种千载难逢的好事,普通话说“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而广州话则说 “冷手执个热煎堆”。看来在广府人的心目中,煎堆之于各种零食,犹如鹤立鸡群,独受青睐,具有特殊的地位。
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