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学科型课程逐渐转型,以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正在逐步建构起来。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两种看似很接近,而在理论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课程模式,即任务型课程和项目化课程。二者的表面很接近,是因为它们均强调以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为课程内容。国际上已就如何获得岗位实际:作内容取得了完全相同的基本认识,那就是以任务分析为方法。这可能是二者最为接近之处.也是人们容易混淆二者关系的关键所在。
然而极少有人认识到,岗位上实际存在两种任务,即概括的任务和具体的任务。如对商务专业而言,联系客户是概括的任务,而联系某个特定业务的特定客户则是具体的任务,工科类专业同样存在这一明显区分,如汽车专业判断发动机故障是概括的任务,而判断一辆特定汽车的发动机故障则是具体的任务。当然,许多有见识的课程专家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区别,如我国的姜大源教授,他使用了写意的任务和写实的任务这两个概念。美国也有课程专家意识到了,这一区别并为之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强调教给学生任务,可现实中的任务是非常具体的,我们该教给学生哪件任务呢?显然我们没有时问教给他们所有具体的任务。”
意识到存在这两种类型的任务,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巨大进步,而对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将大大推进以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取向的课程模式在职业院校的实施,项目课程就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课程理论。它主张在课程设计中区分两个概念,即课程内容和教学载体。课程内容即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是形成职业能力的条件(不是职业能力本身),课程内容的获得要以概括的任务为分析对象。教学载体即学习课程内容的具体依托,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具体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向职业能力的转化,它的获得要以具体的任务为分析对象。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载体的有机统一是项日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这套教材设计的理论基础即是项目课程。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构成要素。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我们需要课程标准、授课方案、教学资源、评价方案等,但教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嫁接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重要桥梁,是综合体现各种课程要素的教学工具。如好的教材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又要能为寻找所需教学资源提供清晰的索引,还要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评价。可见,教材开发是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对项目课程的教材开发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即使在国外我们也几乎找不到成熟的项目课程教材。然而,除这些困难外,项目教材开发还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如何实现教材内容的突破,如何把现实中非常实用的工作知识有机地组织到教材中。
本教材在以上这些方面都进行了谨慎而又积极的尝试,其开发经历了一个较长过程(约4年时间)。首先,教材开发者们组织企业专家,以专业为单位对相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细致而有逻辑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进行了课程设置,撰写了专业教学标准,以使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更好地吻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能力培养。其次,教材开发者们以每门课程为单位,进行了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案开发,在这一环节中尤其突出了项目载体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重构:项目载体的选择要求具有典型性,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并体现该门课程的学习逻辑:课程内容则要求真正描绘出实施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现实中的工作知识。在取得以上课程开发基础研究的完整成果后,教材开发者们才着手进行了这套教材的编写。
经过模式定型、初稿、试用、定稿等一系列复杂阶段,这套教材终于得以诞生。它的诞生是我国项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事件,这既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项目课程思想,无论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均达到了高质量教材的要求;也是因为它所覆盖专业之广,涉及课程之多为以往类似教材之所无,其系统性将极大地方便教师对项目课程的实施;还是因为其开发遵循了以课程研究为先导的教材开发范式,一个国家、一个专业、一门课程,其教材建设水平其实体现的是课程研究水平,而最终又要直接影响到其教育、教学水平。
当然,本教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想教材开发者们也会认同这一点。来美国之前我就抱有一个强烈愿望,希望看看美国的职业教育教材是什么样子,因此每到学校考察必首先关注其教材,然而往往也是失望而回。在美国确实有许多优秀教材,尤其是普通教育教材,设计得非常严密,其考虑之精细令人赞叹,而职业教育教材也往往只是一些参考书。美国教授对传统职业教育教材也多有批评,有教授认为这种教材只是信息的堆砌,而非真正的教材,教材应体现学与教的过程。如此看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这套教材的开发者们一定会为这一任务而继续努力,因此他们定
会欢迎老师和同学对教材的不足之处不吝赐教。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