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存在于古代文献中的潮汕方言词语

上文已经谈到,潮汕方言中有很多存在于古代文献中的古语词。但要证实文献中的这些词语的形、音、义都跟潮汕方言相同并非易事。词形和读音一致的词语,我们只要在古代文献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就可以了,如上文举例用到的“翘楚”、“相好”、“大人”、“阿奴”、“新人”、“衫裤”等。但有一些词语,由于历时已久,读音和词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就得从音、义两个方面进行考证了。方言学上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考本字”。考本字必须在正确了解方言词义和读音的基础上,从“字”的形、音、义三方面同时进行考证,缺一不可。例如潮汕方言把“高”叫[guin5](县阳平),即是我们说的“危”字。何以为证?首先,从词义上看,“危”有“高”义。“危”字从字形上看是人在厂(危崖)上,本来便是高而危险之意。文献也多有用例,如《国语·晋语八》:“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危”,高;“埤”,低下。《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陆德明释文:“李云:'危,高也。'”“危冠”,即高冠。唐·白居易《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诗:“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危亭”,即建于峰顶的高高的亭子。宋·叶适《题阎才元喜雪堂》诗:“平压龙山五尺危,堕鸢何处避阴威。”“五尺危”,即五尺高。由此可见,“危”作“高”解是没有疑问的。“危”在“危险”义项中潮音通常读[nguin5](伪阳平),在“高”义项中能否读为[guin5]呢?我们认为也是能够的。“危”中古音属“疑”母,“疑”母同“见”母上古音关系密切,“疑”母本身就带有同部位的塞音成分,不少专家的拟音是[gng]。因而“疑”母字有一些读[g-]声母,可能是上古音的遗存。除了“危”字之外,还如“凝”字潮音读[geng5](钢阳平),意为凝结;“逆”字潮音读[gêh8](格阳入),意为忤逆不顺,如“你勿逆伊”(你别逆他的意)。如此,从音到义,加上文献用例的佐证,我们就可以说“危”就是潮汕方言中的“guin5”了(也有专家考证为“悬”,可备一说)。

又如,“矮”、“低”,潮汕方言统称为[gê6](家阳上),群众谓“无字可写”。其实“gê6”即“下”字。先从词义看,“下”有低矮义。《礼记·乐记》中有:“天高地下。”《尉缭子·天官》中有:“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备具,财谷多积,……若城下池浅守弱,则取之矣。”宋·王安石《即事十五首》之七:“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各例中之“下”均与“高”相对而言,指低矮无疑。现在仍用的成语“不分高下”的“下”也是此义。词义对上号了,读音又如何呢?表示低矮一义,潮音读[gê6],而“下”通常读[hia6]、[ê6](上下),或者读[hê6](如“下老爷”、“下物食”、“下种”),能不能读[gê6]呢?关键在于声母。“下”字中古为“匣”母字,“匣”母字上古归“见溪群”,因而潮音中多保留[g-]声母的读法,如“糊香”、“峡三峡”、“挟”、“黠”、“滑”、“猾”等均是。由此可证“下”能读[g-]声母,就是“gê6”的本字。

潮汕方言中的古语词,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大概跟语音的历史层次是相吻合的。下面,我们就按“先秦文献词语”、“汉魏六朝时语”、“唐宋时代词语”和“元明以降词语”四个阶段分别进行介绍。

一、先秦文献词语

先秦文献的词语,我们主要从《诗经》、《尚书》、《左传》、《战国策》和《楚辞》等文献来查考,间或也查阅其他文献,像上文列举的“翘楚”、“相好”就源于《诗经》。又如:

[走]《韩非子·蠧五》:“兔走触株。”这里的“走”是指跑,逃跑。如果慢慢“走”,就不会“触株”。唐·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的“走”也是逃跑的意思,是上古汉语遗留词义。

[朘]潮人称男孩的小鸡鸡儿为[zui6](赘),本字即“朘”。《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肉部》:“朘,赤子阴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肉部》:“朘,子雷切,赤子阴也。”

《诗经》

《左传》

《战国策》

[骹]潮语称“足”为[ka1](阴平卡),洗脚叫“洗骹”。上部大腿为“骹大腿”,中部膝盖叫“骹头”,下部小腿为“骹臁”、“骹肠肚”。《周礼·考工记》:“三分其股围,去一以为骹围。”《说文解字·肉部》:“骹,胫也。”《尔雅·释兽》:“马四骹皆白,……”这里的“骹”字也作“跤”,《广韵·肴韵》:“跤,胫骨近足细处。骹,同上。”“骹”为口交切。“肴”韵字潮语白读为[-a]韵母的字不少,口交切正可切潮音[ka1]。

[乞食]潮汕话谓向人讨钱要饭为“乞食”,“乞丐”也称“乞食”,一词两用,既为动词,也是名词。此词在先秦是动宾词组:“乞”为动词,“食”为名词。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乞食于市。”《战国策·秦策三》:“(伍子胥)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后由词组凝固而为单词。清·梁章钜《称谓录·乞食》:“乞丐,闽省呼之为乞食。”看来“乞食”是闽方言通语。

[髡眉]指人“老实无中用”,如北方话之“窝囊废”,故俗谚云:“好生破家囝,孬生髡眉儿。”“髡”潮音[dam3](耽阴去),“髡眉”,原指额前头发多而下垂,几乎遮住眉眼。《诗经·鄘风·柏舟》:“髡彼两耄。”余冠英《诗经选译》注释云:“髡,发下垂貌。男子未冠之前,披着头发,长齐眉毛,分向两边梳着,叫做髡。”由于“长齐眉毛”,故云“髡眉”,《广韵》上声“感”韵,“髡,徒感切”,浊声母字,“浊上变去”,又读不送气,故“髡”潮音可读[dam3]。

[肥腯]“腯”潮音[tuh8>](涂阳入);“肥腯”,胖墩墩的样子,原指动物膘肥体壮。例如《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晋·杜预注:“腯,亦肥也。”《礼记·曲礼下》:“豚曰腯。”唐·孔颖达疏:“腯,即充满貌也。”《诗经·周颂·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汉·郑玄笺:“我奉养我享祭之牛羊,皆充盛肥腯。”“肥腯”后来引申指人,就像“皮”、“肥”原来都用以指动物,后来引申扩大而及人一样。“腯”,《广韵》入声“没”韵音陀骨切,也与潮音完全吻合。

[畏]潮语谓惊怕曰“畏”,如成语“惊生畏死”;厌腻也曰“畏”,如“食到畏”。此亦古语。例如《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厚薄]茶、酒浓度高,潮语形容之为“厚”;反之,味道淡薄不醇厚则曰“薄”。俗谚云:“茶薄人情厚。”另有俗语云:“厚茶薄酒老薰筒。”先秦汉语也以“厚薄”形容酒之浓度。《韩非子·扬权》:“厚酒肥肉。”《列子·杨朱》:“丰屋美服,厚味姣色。”《庄子·肤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汉·刘向《新序》卷四:“墙薄则亟坏,……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可见,潮语“厚薄”为承继先秦之说,浓淡之说乃后起。

[沽]到店铺去打酒、酱油、鱼露等叫做“沽酒”、“沽豉油”等,笔者小时候常常被长辈打发去干这种活儿。“沽”也是先秦词语。《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唐·陆德明释文:“沽,买也。”“沽”字也作“酤”,《墨子·非儒下》:“子路为享豚,孔丘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褫人衣以酤酒,孔丘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

[猳]潮音[go1](哥),配种公猪潮汕话叫“猪猳”。《礼记·杂记下》:“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则衅之以猳豚。”“猳豚”即公猪。《说文解字·豕部》:“猳,牡豕也。”《方言》卷八:“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猳。”清·钱绎笺疏:“猳,牡豕也。”又“猳”字上古音属“见”母“鱼”部平声,“鱼”部字潮汕话有读[-o]者,如“初锄”等,故“猳”字潮音可读[go1]。

[众生]泛指畜生,平时多指家禽家畜,潮音[zêng2sên1]。“众生”一词,原指人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种,也即“芸芸众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义潮音读[zêng3sên1]。指动物一义是词义的缩小,乃明清时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我夜间配了公主,……却今日来弄这个买卖,伴这个众生。”《水浒传》第三十回:“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

[篾]潮音[bhih8](米阳入),竹子剖成的长条薄片,外层绿色者叫“篾青”,“篾青”之下叫“篾瓤”。称竹皮为“蔑”,先秦已然。《尚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蔑席。”唐·孔颖达疏:“篾,析竹之次青者。”

[桡]潮音[rio5](尿阳平),小船桨。如讲:“大个龙船有二十对桡。”“桡”指船桨,先秦已然。《楚辞·九歌·湘君》:“荪桡兮兰旌。”汉·王逸注:“船小楫也。”后代沿用之。如《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兰桡画桨,锦帐高帆。”

[晏]潮音[Uan3](案),天色不早。说人懒惰曰:“早眢晏走起。”(早早睡觉,迟迟起床)“晏”先秦已用,《论语·子路》:“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

[蹇]潮音[kiag4](却),不好,不济。命运不好叫“命蹇”。偶尔有所获得,常自谦“命蹇运好”(命不好,但运气还行)。《易·蹇》:“象曰:山上有水,蹇。”魏·王弼注:“山上有水,蹇难之象。”引申为危难、危险。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又“蹇”《广韵》平声“仙”韵音去乾切,潮音应该读[kiang1](强阴平),今读[kiag4],阳入对转。后代也偶见此词,例如《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到得君荐,却是时乖运蹇。”

[詈骂]“詈”潮音[li3](李去阴)或[loi3](犁阴去)。“詈”指骂,先秦已然。《尚书·无逸》:“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唐·孔颖达疏:“詈有骂之意。”《广韵》去声“寘”韵:“詈,詈骂;力智切。”“詈骂”,指大声责骂,后代沿用之,或作“骂詈”。如《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二程又听得后来骂詈,好没意思。”

[粜]汕头、揭阳音[tio3],潮州、澄海音[tiê3](涂腰切阴去),出售大米或其他米豆类农产品,与表“买进”义的“籴”相对。“粜”,先秦已用。《韩非子·内储说下》:“韩昭侯之时,黍种尝贵甚。昭侯令人覆廪,廪吏果窃黍种而粜之甚多。”后代仍沿用之。如《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莘善)虽则粜米为生,一应麦豆茶酒油盐杂货,无所不备,家道颇颇得过。”

[籴]潮音[diah8](爹阳入),买进大米、稻谷或豆类农产品,与卖出的“粜”相对。“籴”也是先秦已用之词。《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冬,饥,臧孙辰告籴于齐。”后代沿用之。如《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大郎也是父母双亡,凑了二三千金本钱,来走襄阳贩籴些米豆之类。”

[掌]看守,看管。潮谚云:“雇用猫掌橱,雇用贼掌厝。”(雇用猫看守鱼,雇用小偷看守房子,比喻所请非人)古汉语的“掌”偏指掌管,潮汕话偏指看守,词义稍有不同。看管之义,先秦已见。《墨子·迎敌祠》:“设守门,二人掌右阉,二人掌左阉。”“掌门”之说,跟潮汕话相同,后代仍用之。如《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你哥正死了嫂嫂,房中没有个得意掌家的。”

[泅]潮音[siu5](收阳平),游泳。潮汕俗谚云:“教囝泅,孬教囝爬树。”意为可以教孩子游泳,但不可以教孩子爬树(因为爬树危险,容易出事)。“泅”,先秦已用。《列子·说符》:“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广韵》平声“尤”韵:“泅,人浮水上;似由切。”音义皆与潮汕话吻合,后代仍用之。如《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元来少府是吴人,生长泽国,从幼学得泅水。”

[不日]有朝一日。如:“你唔听我个话,不日啰是着害。”(你不听我的话,有朝一日终究会出事的)“不日”一词,先秦就有了,但多指没经过太长的时间,不几天。《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后代一直沿用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眼见这龙华寺不日建造起来,比初时越觉齐整。”

[通]全部,在“通身”、“通街市”等表示范围的词中潮音读[tong1],如:“通街市人会知,就你唔知定。”(满大街的人都知道了,就你不知道)在“通年”、“通日”等表示时间的词中读[tang1](桶阴平)。如:“伊通日无在内。”(他成天不着家)“通”作副词,表示周遍,先秦已见。《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后世沿用之。如《喻世明言·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许公分付夫人取干衣替他通身换了,安排他后舱独宿。””

《史记》

二、汉魏六朝时语

根据李新魁先生的研究,在潮汕方言四个阶段的语音系统里,主流是汉魏六朝的读音,尤其是汉末魏晋南北朝的读音 1。在潮汕方言的词汇系统里,汉魏六朝时语也最多,尤其是旧式亲属称谓系统,保留了很多六朝的称谓,如上文已经列举的“大家”(婆婆)、“新妇”(儿媳妇)、“新人”(新娘)、“大人”(父亲)、“阿奴”(儿子)、“小郎”(小叔子)等。下面再从《汉书》、《后汉书》、《文选》、《世说新语》、《尔雅》、《说文解字》、《玉篇》等文献中考释一些词语,以飨读者。

[倩]潮音[ciah4](赤),俗语云:“无师倩着青盲五。”(找不着好师傅,只能请瞎子五了)“倩”表示雇请的意思,汉代已见。汉·刘向《烈女传·鲁漆室女》:“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追之。”“倩”,《广韵》去声“劲”韵音七政切,潮音文读为[cêng3](衬),白读相对应为[cian3](请阴去),今读[ciah4](赤),阴入对转,且失去鼻音成分。后代沿用之。如《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张孝基倩医调治,有一个多月,方才痊愈。”《警世通言·蒋淑刎真颈鸳鸯会》:“遂请医调治,倩巫烧献。”

[中人]经纪人,牙人,买卖双方的介绍人。“中人”一词,魏晋已见,但指的是官场的引进、提携之人。魏·曹植《当墙欲高行》诗:“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晋·鲁褒《钱神论》:“谚云:'官无中人,不如归田。'”后来引申指公证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中人才使得。”“中人”也指买卖的中介,如《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单身独自,急切要寻个老成帮手。有个惯做中人的,叫做金中,忽一日引着一个五十余岁的人来。”

《世说新语》

[衫裾]衣摆,衣前襟。《说文解字·衣部》已收“裾”字,“衣裾”则多见于六朝。魏·曹丕《列异传·谈生》:“(妇)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郭氏)急捉(平子)衣裾,……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后代仍用之。《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京娘心下十分不安,急走去扯住公子衣裾。”衣裾,即衫裾。

[屐]木拖鞋,也叫“柴屐”。“屐”字《急就篇》卷二、《说文解字·履部》已录。唐·颜师古注《急就篇》卷二云:“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后世沿用之。晋朝有著名之“谢公屐”,唐人仍然以此为时尚。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证,后代仍沿用之。《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公穿了木屐,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

[窦]今作姓氏用,读[dou6](杜)。但潮汕方言称鸟兽家禽之窝为[dao3](道阴去),如“鸟窦”、“狗窦”等,本字即“窦”。“窦”原指洞穴。《说文解字·穴部》:“窦,空也。”“空”,即洞也,潮音[kang1](康),引申指专供狗等家畜进出的墙洞。《世说新语·排调》:“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原化记·京都儒士》:“及五更,忽有一物上阶推门。门不开,于狗窦中出头,气休休然。”再引申泛指动物之窝。

[黐]潮音[ti1](提阴平),意谓“粘”,可用作形容词或动词,如:“撮胶黐死,我只手乞伊黐紧去。”(这些胶很粘,我的手都被粘住了)《广雅》卷四:“黐,粘也。”《玉篇·黍部》:“黐,力支、丑知二切,粘也。”《广韵》平声支韵:“黐,粘也。”又:“所以粘鸟;丑知切。”以上所用“黐”之音、义皆与潮汕话相合。唐诗也用此字。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敦敦凭书案,譬彼鸟粘黐。”唐·贾岛《玩月》诗:“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今广州方言也用此字,可为佐证。

]潮音[zian2](整),如“咸”(统称小菜)、“甜”(味淡而鲜美)、“白?无味”(淡薄无味)等。《玉篇·食部》:“,无味也。”《集韵》上声琰韵:“……子冉切,……味醨。”醨,味淡也。

潮音[sang2](删阴上),意为瘦。瘦得皮包骨潮语叫“骨落肉”。《释名·释天》:“,省也,如病者省瘦也。”《广韵》上声“梗”韵:“,瘦。”《集韵》上声“梗”韵:“,瘦谓之。”《新唐书·李百药传》:“侍父母丧还乡……容貌癯者累年。”“梗”韵字潮汕话有读[-ang]韵母者,如“亢”、“珩”、“榜”、“旁”、“趟”、“鉎铁锈”等。故音义皆合。

[脉]魏晋六朝时期常用作动词,如晋·陈寿《三国志·华佗传》:“佗脉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于法开)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又如:“良久乃云:'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官一脉,便有活理。'”“脉”即“号脉”,今普通话无此义项,而潮汕话却常用,如“我个你脉下看”(我为你号脉看看),此正与六朝时语“一脉相承”。

[骨殖]尸骨,骸骨。晋·葛洪《抱朴子·勤求》:“非老庄之学,故无骨殖而取偶俗之徒,遂流漂于不然之说,而不能自返也。”后代沿用之。《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哭道:'孩儿如不得爹爹骨殖,料然也无颜再见母亲。'”又《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林公)打点搜山捕获大虫,并寻女儿骨殖。”《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如果然不幸,骨殖也带一块回来。”

[灶下]厨房。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五:“(端)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汉代辱称厨工为“灶下养”,可知当时也已经称厨房为“灶下”。《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绔……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清代称婢女或侍妾为“灶下婢”,也以厨房为“灶下”。后代沿用之。《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孙大娘在灶下烧火。”

[祠堂]“祠堂”一词,汉代已有,但多指祭祀前代圣贤的庙堂。《汉书·循吏传·文翁》:“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宋·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云:“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后世沿袭汉俗,而且有所扩大,宗族公祭之祠也称“祠堂”。

[门楼]潮式四合院建筑,前面大门盖有瓦顶,似牌坊,谓之“门楼”。左右有房间,谓之“门楼房”。“门楼”一词,汉代已有,但指的是城门上的楼,如潮州之“东门楼”。《后汉书·董卓传》:“遂围门楼,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后代仍用之。《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两个奔来躲雨时,看来却是一个野墓园。只那门前一个门楼儿,里面没甚么屋宇。”《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径望东首行去,见一座雕花门楼,双扉紧闭。”也引申为门第、家庭,如《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门楼。'”

[眠床]睡觉的床。“眠床”一词,南北朝已见。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四:“持之(九茎紫茵琅葛芝一斤)南行,取己所住户十二步,乃置眠床头按上。”后代仍用之。《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这番请赏菊花,汪知县满意要尽竟日之欢,罄夙昔仰想之诚。不料是日还在眠床上,外面就传板进来。”

[开年]新年的年初。“开”白读为[kui1]。“开年”一词,南北朝已见。北周·庾信《行雨山铭》:“开年寒尽,正月游春。”后代仍沿用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到了开年,越州太守请幼谦的父亲忠父去做记室。”

[乡里]村,家乡。汉以前只说“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汉·扬雄《答刘歆书》:“田仪与雄同里,幼稚为邻,长艾相爱。”大概魏晋南北朝时才“乡”、“里”连用为双音节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共怡之。”后代仍沿用之。《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道:'敝乡里汪三朝奉典铺对门高楼子内是何人之宅?'”

[左近]附近。“左近”一词,也是六朝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又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至大旱,平乐村左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龙怒,须臾水出,荡其草秽……”后代仍沿用此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这游僧也去不久,不过只在左近地方,要访着他也不难的。”《喻世明言·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丈夫拗奴不过,只得在左近人家趁工度日。”《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每熟时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左近邻家试新……”

[竹篙]“篙”音[go1](哥),指竹竿。“竹篙”一词,南北朝时已见。《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乃超两阶用之。”此前只用单音节的“篙”,如《淮南子·说林训》:“以篙测江,篙终而以水为测,惑矣!”“三言二拍”中多指专用来撑船的竹竿。《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此时王酒酒在船上,将竹篙推那尸首到岸边来。”

[鲜]衣物光鲜,鲜丽。如:“伊今日穿到鲜死,个爱去底块?”(他今天穿得这么漂亮,是要到哪里去)“鲜”用以形容衣物之光鲜,汉代已见。《汉书·广川惠王越传》:“衣服常鲜于我。”唐·颜师古注:“鲜谓新华也。”魏·曹植《名都篇》:“宝剑值千金,被服光且鲜。”后代沿用之。《喻世恒言·单符郎全州佳偶》:“(单符郎)只安慰道:'今日鲜衣美食,花朝月夕,够你受用。'”《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只见行李十分华丽,跟随人役,个个鲜衣大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图书满案,鲜衣美食。”

[点心]用作动词,指吃点小吃或稀粥先解饥饿。如:“作粗重功课着食糜点心,无耐唔去。”(干粗重活得吃点粥什么的点心,不然受不了)“点心”用作动词,宋代已见。宋·庄绰《鸡肋篇下》:“上微觉馁,孙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后代继续沿用,如《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门前一个妇女,玉井栏手巾勒着腰,叫道:'客长,吃馒头点心去。'”又《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再旺出来,把钱去市心里买馍馍点心。”这两例中的“点心”都用作动词。

[种作]耕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后代仍沿用之。如《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为人忠谨小心,朝起晏眠,勤于种作。”“作”也单用,耕田叫“作田”。《广韵》平声“先”韵:“佃,作田也。”

[起]建造,盖。盖房子叫“起厝”。“起”指建造,汉代已见。汉·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汉·桓谭《新论·识通》:“(武帝)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后代仍沿用之。如《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员外见女儿主意定了,乃将家财之半,分授女儿,于成都起建大宅。”

[载]音[zai7],读阳去调,指车、船所运载的货量,一载指一车或一船。《齐民要术·种葵》:“一亩得葵三载,合收米九十车。”后代沿用之。如《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遂装上一大载米至杭州。”

[过]动量词,如:“本书我读二过了。”(这本书我读两遍了)“过”用作动量词,六朝已见。晋·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后代仍沿用之。如《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希白题罢,朗吟数过。”

三、唐宋时代词语

唐宋时期已是近代汉语的开端,也是白话作品滥觞的时代,《敦煌变文》中的故事、高僧语录以及通俗的唐诗宋词作品,其语言都很接近当时的口语,很多词语便一直被后代沿用,潮汕方言也保留了很多当时的词语。例如:

[者]《现代汉语八百词》释为:“后缀:①表示有某种信仰,从事某种工作或有某种特性的人,构成名词…②指代事物或人,构成名词。” 2读过书的人都懂得“者”的这两个义项。但“者”字潮音读[zia2],最常用的义项是近指代词,相当于“这”,如:“者个是底个?”(这是什么)“者钱好赚?”(这种钱你也敢赚)因为现代汉语的“者”已不用作近指代词,所以人们不敢认为“者”就是口语中的那个[zia2]。其实,“者”用作代词,中古用例不少。如唐·郑綮《开天传信记》:“者畔似那畔,那畔似者畔。”唐·裴休《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似者个见解有什么用处?”《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不是者个道理。”“者”、“这”同源。

[底]普通话用作名词,潮汕话也有这个用法,但还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又为普通话所没有的义项,即用作疑问代词,如“底个”(什么)、“底块”(哪里)等。“底”用作疑问代词,中古文献中有不少用例,如唐·白居易《放言诗》之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唐·韩愈《泷吏》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唐·杜荀鹤《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底事”、“底处所”、“底物”即什么事、什么处所、什么东西,词义和用法都与潮汕方言相近或相同。

潮州韩文公祠全景

潮州道文的韩愈

[亲情]潮汕方言谓亲戚为“亲zian5”,[zian5](阳平晶)之本字即“情”。但“情”文读音为[cêng5](橙),如“情况”、“深情”等词中“情”均读此音,故而很少有人知道它还可读[zian5]。其实“情”读[zian5]还不只在“亲情”一词,潮汕俗语“人情大母个”的“人情”也读此音。至于“亲情”指亲戚,中古常见,如唐·蒋防《霍小玉传》:“生自此心怀疑恶,猜忌万端。夫妻之间,无聊生矣。或有亲情,曲相劝喻。生意稍解。”吴组缃等注:“亲情,亲戚。”唐·薛调《无双传》:“又旬日,仙客遣老妪,以求亲之事闻于舅母。……又数夕,有青衣告仙客曰:'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亲情事”指两家结为姻亲之事。

《唐诗三百首》

《宋诗选注》

[行止]品行,“行”音[hêng6](杏)。《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张仲素、段文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后代沿用之。如《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想必那没行止的秀才,从此而去。”《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李生摇手连声道:'小生有志攀月中丹桂,无心恋那野外闲花。请勿多言,恐污行止。'”

[笊篱]漏勺,潮音[zao2loi7](走犁阳去)。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其所赐品目有……银笊篱。”《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问:'如何是漏?'师曰:'笊篱。'问:'如何是无漏?'师曰:'木勺。'”后代仍沿用之。《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将笊篱笊起沟内残饭。”

[东司]茅坑,多为露天。“东司”一词,宋代已见。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十五出:“夫人,生得好时,讨来早辰间侍奉我们汤药,黄昏侍奉我们上东司。”后代仍沿用之。《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定眼看时,却是史大汉弯跧蹲在东司边。”亦写作“东厕”、“东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此必有人干甚紧事,带了来用,因为上东厕,挂在壁间,丢下了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支成上了东厮转来,烹了茶捧进书室。”“厕”、“厮”两字普通话皆读[si],潮音读[si1],与“司”同音。

[房]指宗族或家庭的分支,唐代已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房,赵郡有六房。”后代仍沿用之。《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间壁一个邻家抬头看见便道:'徐老官,你如今分在三房里了。'”

[家事]指家产,整个家庭的财物。“家事”一词,唐代已见。唐·蒋防《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霍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于人。”后代仍用之。《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学曾扶柩回家,守制三年,家事愈加消乏,止存下几间破房子,连口食都不周了。”《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他比杜亮更是不同,曾独力与孤孀主母,挣起个天大家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他拿了我千贯的票子,若不夺得家事来,他好向那里讨?”

[家私]潮音[gê1si1],与粤语一样,指的是家具。“家私”指家庭的日用器物,唐代已见。李商隐《杂纂》:“早晚不点检门户家私,失家长体。”后来又泛指家产、家财。《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王招宣赎免张士廉罪犯,将家私给还,仍旧开胭脂绒线铺。”《喻世明言·滕大尹鬼断家私》:“赵裁出门前一日,曾与小人酒后争句闲话,一时发怒,打到他家,毁了他几件家私。”

[家火]指器用、工具。“家伙(家火)”一词,应是唐宋时语,《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一觉直至三更方醒,见桌上灯犹未灭,小娘子不在身边,只道他还在厨下收拾家火。”后代仍用之。《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三日,同小二薛婆来取家火。”《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一闻此言,即日收拾了家火,搬回十老家里。”“家火”也写作“家伙”。《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家人收拾家伙先去。”《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急了,无家伙在手边,教周氏去灶前捉把劈柴斧头……”

[交椅]指有靠背的椅子,有扶手或没扶手都可以。“交椅”原来是一种椅腿交叉、能折叠的躺椅。宋·程大昌《演繁露》:“今之交椅,本自虏来,始名胡床。”宋·陶谷《清异录·逍遥座》:“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可见宋以前已有此词。在“三言二拍”中,“交椅”多指有扶手的椅子,潮汕方言又叫“太师椅”。《喻世明言·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家里莫甚么活计,却好一个房舍,也有粉青帐儿,有交椅、桌凳之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吴八公子见了,放下面皮,气忿忿的像关云长单刀赴会,一把交椅,朝外而坐,狠仆侍立于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又拉了文若虚,交椅整一整,不管众人好歹,纳他头一位坐下了。”

[生理]“生理”的“生”潮音文读为[sêng1](升),指生意。宋朝时也泛指生意。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诗:“陋邦真可老,生理亦粗足。”后代沿用之。《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张公)不上街做生理,一直奔回家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昌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自家好出门做生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敦)夫妻两口不做生理,靠着祖遗田地,见成收些租课为活。”又,指现代科学的“生理”时,“生”潮音白读为[sên1](些)。

[大后日]大后天,后天的明天。唐宋叫“外后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谓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裴大历中人,则此称亦久矣。”后代改叫“大后日”,例如《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九妈道:'今日是黄衙内约下游湖;明日是张山人一班清客,邀他做诗社;后日是韩尚书的公子,数日前送下东道在这里。你且到大后日来看。'”

[壁角边]角落。“壁角”一词,唐代已见。谷神子《博异志·崔无隐》:“师恐,立于壁角中。”薛渔思《河东记·申屠澄》:“于壁角之下,见一虎皮,尘埃积满。”后代仍沿用之。《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慧娘自觉无颜,坐在一个壁角边哭泣。”又《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赵一郎起初唤丁老儿时,不道赵寿怀此恶念。蓦见他行凶,惊得直缩到一壁角边去。”

[破钱]破费钱财,花钱。潮汕方言成语云:“破钱抵厄。”(花钱消灾)花费钱财叫做“破”的说法,唐代已经有了。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有女年十四五,艳丽聪悟,鼻两孔各垂息肉如皂荚子……痛入心髓。其父破数百万治之,不瘥。”后代仍用之。如《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那刺史费了许多心机,破了许多钱钞,要博相国一个大欢喜。”

[做生日]庆祝生日,祝寿。唐宋时代多为“作生日”。《云溪友议·韦皋》:“因作生日,节镇所贺,皆贡珍奇。”宋·杨万里《水调歌头》词:“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后代仍沿用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七郎赏赐无算,那鸨儿又有作生日、打差买物事、替还债许多科分出来。七郎挥金如土,并无吝啬。”《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迅速,又到七月初七日了,正是三巧儿的生日。婆子清早备下两盒礼,与他作生日。”

[耍]潮音[seng2](酸阴上),玩耍,玩儿。“耍”表示“玩耍”,宋代已有用例。周邦彦《意难忘·美咏》词:“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后代仍用之。如《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宅里有个小官人,叫做佛郎,年方七岁,只是得人惜。有时往来庆奴那里耍。”《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那作娘道:'这个事却不是耍的事。'”

[寸进]小小的进步,多数用为自谦词。唐宋时代,“寸进”一词已常使用。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宋·梅尧臣《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官虽寸进实过分,名姓已被贤者知。”后代仍沿用之。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吾辈若有寸进,怕没有名门旧族来结丝萝?”

[相骂]吵架。“相骂”一词,唐五代已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博……”唐·孔颖达疏引服虔云:“如俗语相骂云……”《五代史·卢损传》:“(损)与任赞、刘昌素、薛均、高总同年擢第,所在相诟,时人谓之'相骂榜'。”后代仍沿用之。如《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邻里)未免偏向邱乙大几分,把相骂的事情,增添得重大了。”

[箍]潮音[kou1](苦阴平),用作动词,如“箍桶”;也可用作名词,如“桶箍”、“铁箍”、“篾箍”等。“箍桶”之说,宋代已见。《朱子语类·论语·里仁》:“如一个桶,须是先将木来做成片子,却将一个箍来箍敛。若无片子,便把一个箍去箍敛,全然盛水不得。”《广韵》平声“模”韵:“箍,以篾束物;古胡切。”后代仍用之。如《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有个箍桶的,叫做张公。”

[尾]鱼的量词,条。唐代已经用“尾”作鱼的量词。柳宗元《游黄溪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后代沿用之。如《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周得霎时买得一尾鱼,一只猪蹄。”

[搭]片,方,块,面积量词。如:“你个衫一搭乌乌。”(你的衣服上有一小片地方弄黑了)“搭”用作量词,唐代已见。卢仝《月食》诗:“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炱。”后代仍沿用之。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春儿拿开了绩麻的篮儿,指这搭……”

[帖]中药的量词,剂,服。“帖”作为药的量词,唐代已见。《全唐诗》八百七十八卷引《蜀童谣》:“我有一帖药,其名曰阿魏。”后代仍沿用之。《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李清这老儿古怪,不消自到病人家里切脉看病,只要说个症候,怎生模样,便信手撮上一帖药。也不论这药料,有贵有贱,也不论见效不见效,但是一帖,要一百个钱。若讨他两帖的,便道:'我的药怎么还用两帖?'情愿退还了钱,连这一帖也不发了。”

[件件]复数量词,每一样。潮汕俗语云:“件件能,无件精。”(每一样都会一点,但没有一样是精通的)宋代已有此用法。宋·惠洪《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后代沿用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一心猜是那个人了,更觉语言行动件件可疑,越辨越像。”

[终日]整天,成天。如:“伊终日在内读书,无出去过。”(他整天在屋里读书,没出去过)“终日”一词,唐代已见。唐·蒋防《霍小玉传》:“母谓曰:'……尔终日吟想,何如一见。'”后代用例更多,如《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在刘公家住有半年,……只是终日坐食,心有不安。”《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贺知章)终日共李白饮酒赋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贾人)一日祷告毕,睡倒在廊檐下。一霎儿,被殿前灵派侯摄去,问他终日埋天怨地的缘故。”

四、元明以降词语

元明以降的词语,上至元曲,下至清代的小说,文学作品中多见,光从“三言二拍”中,我们就能找出上百条来。“三言二拍”是“三言”和“二拍”的合称。“三言”指的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所辑著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末凌濛初所辑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冯梦龙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凌濛初是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他们的作品中难免带有当时的江浙方言的特点,而吴语跟闽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是“三言二拍”中存在很多与现在粤东闽语相同的词语的原因之一。同是古代汉语的分支,即使地域和历史层次不同,也是可以存在相同的词语的。“三言二拍”是明末的产物,其语言从总体来看,口语性较强,是当时的语言面貌的真实反映。但我们也只能说,“三言二拍”中的词语是明代流行的词语,是当时社会上使用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中,有一部分可能产生和使用于明代,但还有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继承下来的,其产生的年代远远早于明代。如粤东闽语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有些词语,就是从古代汉语中保留下来,并在明代的江浙一带仍有使用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分成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其他四类进行介绍。

“三言二拍”

(一)名词

[身尸]尸体。《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孩儿死后,将身尸丢在水中。”《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王老员外和女儿一步一颠走回来,见了女婿身尸,哭了一场。”

[身家]家产,家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侄儿有些身家,也不想他的。”引申指有地位的。《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举目看那人面貌魁梧,服饰齐整,见众人称他老爹,料必是个有身家的,哭拜在地。”

[家长]“长”潮音[dion2](场阴上),原是店中的伙计对管家的称谓。“三言”中用以指东家、老板,词义甚近。《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众家人听得家长声喊,都走拢来看时,过迁已自去得好远。”又《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工人知是家长所为,谁敢再言?”《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见家里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从外走来,见了家长,倒退几步。”“家长”表示一家之长的义项时,潮音读“长”为[ziang2](涨阴上),与上义读音不同。

[心性]性情,脾气。《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却这女儿心性有些跷蹊。”《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海陵道:'夫人心性如何?'女待诏道:'夫人端进严厉,言笑不苟。'”《喻世明言·单符郎全州佳偶》:“春娘道:'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线人,得我为之,素知阿姊心性,强似寻生分人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夫人心性,最是妒忌。”

[名头]名声,名气。《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众人还想连宾客都拿,内中有人认得俱是贵家公子,又是有名头秀才,遂不敢去惹他。”又《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这名头就满城传遍,都称他作李一帖。”“名头”一词,元杂剧已见。杨显之《桃花女》第一折:“你的名头传播的远了,那算卦的人难道为这一个不著便不来要你算?”

[无脚蟹]比喻无依无靠的人,欺负孤立无助的人叫做“欺负无脚蟹”。《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个孤身女儿,无脚蟹。”又《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颜氏)哭道:'二位伯伯,我是个孤孀妇人,儿女又小,就是无脚蟹一般。'”

[滚水]开水。《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将鱼片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滚水里一转,便捞起来。”“滚水”一词,元代已见。马致远《无题》小令:“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灶头]灶台。《喻世明言·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娘子)盛了五个馒头,就灶头合儿里多撮些物料在里面。”《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周三)去那灶头边摸着把刀在手,黑地里立着。”

[灶前]指灶的前面,经常是堆放柴草的地方,也泛指厨房。“三言”中多指厨房。《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春梅在灶前收拾未了,听得敲门,执灯去开门。”《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王兴道:'姐姐,你寻常说那灶前看见押司的话,我也都记得。'”又《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急了,无家伙在手边,教周氏去灶前捉把劈柴斧头……”

[铺陈]“铺陈”的“陈”潮音[ding5](尘),也叫“铺陈被席”,指铺盖。《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账目底本及随身衣服、铺陈之类。”《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室中只用铺陈一副,兄弟三人同睡。”《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乃分付家童,先把铺陈行李发下船来。”“铺陈”指铺盖卧具,元代已有用例。元·施惠《幽闺记·皇华悲遇》:“昨日爹到得晚了,驿丞不曾准备得铺陈,把自睡的铺卧拿出来了。”

[春盛]“春盛”的“盛”潮音[sian7](城阳去),指一种有盖、分层的竹制大篮子,乡间迎亲送礼、上坟扫墓时用之,常成对使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你为什么不挑了春盛担子,齐齐整整上坟?”元曲中也多见用例。《玉壶春》一:“梅香,你……将那春盛担儿,放在一壁,俺慢慢的赏玩咱。”《萧淑兰》一:“手下人,收拾春盛盒,担往山头走一遭去。”

[人情]指情面、交情时,“情”潮音文读为[ceng5](橙);指情分、情意时白读为[zian5](正阳平)。《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绢,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落得乡官面上做个人情。”这两个例子潮音都应作白读。

[大头脑]“头脑”的“脑”潮音[lo2](裸),指领导、上司、大人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在京都开几处解点库,又有几所绸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大头脑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如此两位大头脑,去说些小附舟之事,你道敢不依么。”指人的头部时潮音文读为[nao2](恼),与上面义项的白读音不同。

[旧年]去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高公)又叫夫人对他说道:'……前日因去查问此事,有平江路官吏相见,说旧年有一人告理。'”《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梁家有一个女儿,小名圣金,年二十余岁……旧年嫁在城外牛皮街卖生药的主管。”

[物件]泛指东西。“物件”一词,元代已见。元·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假若是买物件,多和少也不和他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寄来的物件,斑管、瑶琴……”明代继续使用,《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王臣谢了众人,遂买了一所房屋制备、日用家伙物件。”《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魏公慌忙买办合用物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此画也是舟中所失物件之一。”

[尖担]一种两头削尖、用来挑柴草的农具。“尖担两头脱”比喻两头落空,在元代是个流行的俗语。佚名《气英布》第一折:“则怕你弄的咱做了尖担两头脱。”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明代继续沿用。如《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花字]板眼、办法。如:“件事物来有花字。”(这件事办得有板有眼的)“花字”在明代指花押,是一种签名画押的手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银子是你晚老子朱三官所借,却是为你用的,他也着得有花字。”可能“有花字”便是手续完整,后来便引申为有板有眼,有办法。

[色认]色记,记号。《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止记得你左腰间有个疮痕肿起,大如铜钱,只这个便是色认。”

(二)形容词

[花嘴]指花言巧语,爱说谎,也作“花嘴白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都是刘四妈这个花嘴,哄我落坑坠堑,致有今日。”“花嘴”在明清时代是个常用词,用例俯拾皆是。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四回:“那凤奴年已十五岁,已解人事,见孙三郎花嘴花舌,说着浑话……”《西湖二集》二十四:“……欺世盗名,花嘴利舌,后来侥幸中了进士。”

[健]潮音白读为[gian7](惊阳去),单音节词,形容老人身体健康叫“轻健”,谓人身体强健叫“健过龙鹿”。《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那香公)身子如虎一般健,走跳如飞。”《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年已八旬,健如壮年。”“健”音文读为[giang6](建),如“健康”、“健步如飞”等。

[嘴尖]形容人会说话,伶牙俐齿,也作“嘴尖舌囝利”,俗语有“嘴囝尖尖利过刀”(嘴利如刀),多用贬义。《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这小狗入的,忒也嘴尖。”《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单管嘴尖舌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大刺刺]大大咧咧,大模大样,不礼貌,不仔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月娥妆做个认识的样子,大剌刺地走进门来。”又卷二十五:“只见门外两个公人,大刺刺地走将进来。”

[在行]潮音[zai6hang5],也作“老在行”,行家里手,形容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己曾开过六陈铺子,卖油之事,都则在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其实不知值多少。讨少了,怕不在行;讨多了,怕吃笑。”又卷十八:“富翁是久惯这事的,颇称在行。”

[成人]“成人”的“成”潮音[zian5](正阳平),也作“成人成鬼”,形容人开始懂事,行为上像个人样儿,不是指成年。指长大成人一义,潮音读[sêng5nang5]。《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过善喝道:'只道你这畜生改悔前心,尚有成人之日。'”又:“这畜生到底不成人的了。”

[烦恼]“烦恼”的“恼”潮音[lo2](裸),是担心、担忧、发愁的意思,如:“有食有穿免烦恼。”(有吃的有穿的,什么也不用担忧)在普通话的“烦闷苦恼”一义中,“恼”潮音文读为[nao2],[lo2]是其白读。《喻世明言·陈从善梅岭失浑家》:“如春酒也不吃,食也不吃,只是烦恼。”《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王氏生下一个孩子,小名喜儿,方十六岁,跟邻家出去看神会,夜晚不回,夫妻两个烦恼。”这三个例子中的“烦恼”都是担忧、发愁的意思,跟潮汕话相同。

[生分]潮音[cên1hung7](青份),指陌生、觉得有点疏远,陌生人叫“生分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莫妈此时也不好生分,得大家没甚说话,打发他回去。”“生分”是近代汉语的常用词,《红楼梦》第三十回:“要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候儿,岂不咱们倒觉生分了。”

[鏖糟]作形容词用时潮音白读为[o1oz1](窝左阴平),形容人不讲卫生、脏兮兮为“鏖糟垃圾相”[o1zo1nah4sab4sion3]。《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郭大郎取下头巾,除下一条鏖糟油边子来。”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俗以不洁为鏖糟。”明·岳元声《方言据》卷上:“物之不净者为鏖糟。”此词潮汕话还可以用作动词,指糟践、浪费东西,潮音文读为[ao1zao1](欧遭)。

[狼犺]潮音[lo5ho1](罗河阴平)或[la5ha1](朥哈阴平),人或物体笨大、占地方,潮汕话叫“狼犺镇地”[lo5ho1ding3do3]。《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把家中细软尽情藏过,狼犺家伙什物,多将来卖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也著不得这样狼犺东西。”“狼犺”在明清时代是个常用词,《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自家身子又狼犺,不易移动。”《红楼梦》第八回:“胎中之儿,口中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狼犺”也作“郎伉”,《西游记》第四十七回:“真个变过头来,也像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狼犺”,潮音本应读[lang5hang1](廊杭阴平),阴阳对转而为[lo5o1]或[la5ha1]。

[当时]指蔬菜、水果等当令,引申为指女孩正当豆蔻年华。潮汕旧时歌谣云:“十七十八上当时,十九二十过两年,廿一廿二无人爱,廿三廿四倒贴钱。”《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原来这女童年纪也在当时,初起见赫大卿与静真百般戏弄,心中也欲尝尝滋味。”

[无影]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也作“无影迹”或“无影无迹”。《喻世明言·明悟禅师赶五戒》:“子瞻道:'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玉英哭道:'那里说起,却将无影丑事来肮脏。'”

[上好]最好,是个比较词组,“上”作副词表示“最”,潮音[siang6]。《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赵贵)思念老蔡指挥昔年之情,将蔡武特升了湖广荆襄等处游击将军,是一个上好的美缺。”其他小说也常用此词,《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但那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只是年代太陈。”

[不打紧]不紧要的,不重视。《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别的不打紧,只这个画眉,至少也要值二三百两银子。”《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女子扯住道:'你去了不打紧,我家母亲极是厉害。'”

[冤屈]冤枉,用作形容词。如《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有这等冤屈事!”“冤屈”也可用作动词,如“冤屈人”(冤枉人)。《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道:'冤屈!分明是皮氏串通王婆和赵监生,合计毒死男子……'”

[着]潮音[dioh8],对。如:“条题做来会着。”(这道题做得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见说缪千户正在陈友定幕下,当道用事,威权隆重,门庭赫奕。自实喜之不胜,道是来得着了。”“来得着”,来得对。与潮汕话词义相同。

[旺相]“相”读[siang3](湘阴去),原指火气旺,引申指兴旺、健旺。潮汕民间厨房的灶台上面,常贴有“灶神旺相”的纸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自然寿命延长,身体旺相。”此指健旺,是引申义。元曲《张生煮海》:“锅里水满了也,再放这枚金钱在内,用火烧着,只要火气十分旺相,一时间将此水煎滚起来。”此处用的是本义。

[准准]非常准确。如:“伊约落去到准准,百斤就是百斤。”(他猜得非常准确,真的是一百斤)《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看看到晚,摸那老军身上,并无一些汗点。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第七日,呜呼哀哉!”

(三)动词

[打铺]“打”训读为“拍”[pah4](颇鸭切),指临时搭个便床睡觉。《喻世明言·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王小四也打铺在外间相伴,妇人在里铺上独宿。”《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夫人又来看视一番,催丫鬟吃了夜饭,进来打铺相伴。”《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苏胜打铺睡在舱口。”

[早起]“早”潮音文读为[zao2](蚤),谓起床。表示不在乎起床的时间早晚,可以说“早眢晏早起”(早睡晚起)。《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次日早起,换身好衣服,打扮齐整。”《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陈秀才)回店歇了一夜,早起算了房宿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第三日早起,尚未梳洗,两人正在促膝而坐。”“早起”也作“蚤起”,“蚤”通“早”。《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到了次蚤清晨,刘妈妈蚤起,又整顿酒饭与他吃了。”“早”字通常白读为[za2](渣阴上)。

[使钱]花钱。潮州俗谚云:“有钱无块使,买龟放落海。”《喻世明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一面我自着人替你在县尉处上下使钱……”《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早晨本要来接公子回寓,见他撒漫使钱,有不然之色。”《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本道看着妻子道:'今日使钱,明日使钱,金山也有使尽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我见他如此撒漫使钱,道他家中必然富饶,故有嫁他之意。”

[破家]败家。潮州俗谚云:“好生破家囝,孬生髡眉儿。”(宁可生个败家子,也不愿意养个窝囊废)《喻世明言·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富户吃了千辛万苦,费了若干财物,破了家才设法得一罐子。”《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先生道:'不但破家,亦防伤命。'”

[做脚手]做手脚,耍手腕弄虚作假。“脚”字训读为[ka1](卡阴平)。《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小妇人果有恶意,何不在半路谋害?既到了他家,他怎容得小妇人做手脚。”“做手脚”即“做脚手”,近代汉语多作“做手脚”。如《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婆子只叫得:'武大来呀!'那婆娘正在房里,做手脚不迭,先奔来顶住了门。”

[行踏]走动,来往。如:“伊只段好少来只块行踏。”(他最近很少到这儿来)《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几家邻舍,初然只晓得吴山行踏,次后见往来不绝,方晓得是个做大的。”

[刁蹬]“蹬”潮音[dung3],指故意为难、刁难。如:“伊官虽细刁蹬人哩上强。”(他官虽小,但刁难人却有一手)《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那邻家……故意作难刁蹬,直征个心满意足,方才移去。”元曲中也多见此词。《陈州粜米》一:“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刁蹬”也作“刁顿”,清·李渔《怜香伴·鞅望》:“成与不成也要说,为何这等刁顿人。”

[惜]怜爱,疼爱。潮州民俗谚语云:“惜落顺势,惜起倒剃。”(疼爱下辈人容易,孝敬长辈比较难)《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宅里有个小官人,叫做佛郎,年方七岁,直是得人惜,有时往来庆奴那里耍。”此处“得人惜”的说法与潮语一模一样。

[相贺]祝贺,道喜。如:“阿六爱结婚,么着来去个伊相贺。”(阿六要结婚,我们得去向他贺喜)《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此时满船人相贺道:'郎君奇才,能动江神,乃得获安。'”

[相辅]帮忙,帮助。《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

[相叫]招呼,打招呼。《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主管相叫罢,将日逐卖丝的银子账来算一回。”《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王七三官人道:'适来见教授,又不敢相叫,特地教量酒来相请。'”《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收拾已完,随着四妈出房,拜别了假爹假妈,和那姨娘行中,都相叫了。”

[作成]潮音[zo3zian5],潮汕话指婚事谈成,下了聘礼,即订婚。“三言二拍”中指成全、帮助,也包括成全婚事,词义接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闻俊卿心下想到,不若权且应承,定下此女,他日作成了杜子中。”

[上行]潮音[zion6hang5](浆阳上杭),上集市买卖东西。“行”指“行市”、“行铺”。《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里去偷只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你只管躲懒,没个长进。今日也好去上行些个'山亭儿'来卖。”

[等]潮音[dêng2](顶),称物体的重量。如:“等看几斤。”(称称看有几斤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接了银钱,手中等等看,约有两把重。”

[准]当,当作。如:“个手表准作百银还你。”(这个手表当成一百元还给你)俗语云:“掠命准屎。”(不怕死,破罐子破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身边藏下些碎银两都用尽了,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店钱。”

[妆]潮音[zeng1](砖),一笔一笔地涂描。《喻世明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间观音一尊,亏了陈太尉夫人发心喜舍,妆金完了。”《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不是托言塑佛妆金,定是说重修殿宇。”“妆金”就是为佛像描金。

[看相]潮音[kang3sion3](抗伤阴去),仔细地看,观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懒龙说罢,先到混堂把身上洗得洁净,再来到船边看相动静。”此指观察,看风,范围较大。潮汕话多指集中于一点,仔细端详。

[搭]①乘坐(交通工具),如“搭船”、“搭飞机”、“搭车”、“搭渡”。潮州俗谚:“行猛路唔如搭着渡。”(路走得快不如刚好赶上渡船,强调刚好抓住机会的重要性)《喻世明言·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出门搭了船,只往东南一路进发。”《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苏雨领命,收拾包裹,陆路短盘,水路搭船,不则一月,来到兰溪。”②搭盖、盖建,如“搭草寮”等。《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一所草房,也是寺里搭盖的。”《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敦)近前看时,却是矮矮一个芦席棚,搭在庙垣之侧。”③用工具勾搭住(东西)。《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

[透]透露,告诉,引申为劝告。如:“我透你先走好。”(我劝你还是先走开的好)《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到晚间过迁回来,这小厮先把信儿透与知道。”《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杨氏)直挨到酉牌时分,只得与王氏透个消息。”

[做神做鬼]装神弄鬼,也作“做神做诀”。《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那妇人气喘气促,做神做鬼,假意儿装妖做势。”其他小说用例也多见。《水浒传》第九回:“夜间听得那厮两人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红楼梦》第四十七回:“既这么样,怎么不进来,又做神做鬼的?”

[褪]潮音[teng3](烫),脱(衣服、鞋子)。《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毛泼皮)不知怎地一扯,那裤子直褪下来。”其他小说也有用例。《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

[落肚]指吃喝了东西。如:“三杯酒落肚,伊就四散吐屎。”(三杯酒喝下去,他就开始胡说八道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宣教三杯酒落肚,这点热团团兴儿直从脚跟下冒出天庭来,那里按纳得住。”

(四)其他

[日逐]平日,平时,每天。如:“我日逐在店铺相辅,趁碗饭食。”(我平日在饭店里打工,换碗饭吃)《喻世明言·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日逐车马填门,回他不脱。”《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潘华益无顾忌,日逐与无赖小人,酒食游戏。”《喻世明言·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主管)将日逐卖丝的银子账来算一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引孙是个读书人……只靠伯父把得这些东西,日逐渐用去度日。”

[终须]终究,最后。如:“你唔听大人个话,终须着死。”(你不听大人的劝告,终究得倒霉)《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从来欠债要还钱,冥府于斯倍灼然。若使得来非分内,终须有日复还原。”

[终久]终究,毕竟,还是。如:“伊孥囝终久还是孥囝,做事无若妥当。”(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办事没那么靠谱)《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答道:'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周氏虽和小二有情,终久不比自住之时,两个任意取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两口儿见了儿子,心里老大欢喜。终久乍会之间,有些生煞煞。”

[颠倒]潮音[ding1do3](镇阴平阴去),反而、反倒。如:“我无骂你,你颠倒来骂我?”(我没骂你,你反倒骂我)《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我把这贼揪住,你们颠倒打我,被这贼走了。”《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玉姐听到这几句话,羞得满面通红,颠倒大哭起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其实不知值多少。讨少了,怕不在行;讨多了,怕吃笑。忖了一忖,面红耳热,颠倒讨不出价钱来。”元曲中也多有用例。元·佚名《陈州粜米》第四折:“他指望着赦来时有处裁,怎知道赦未来,先杀坏,这一番颠倒把人贷。”元·高明《琵琶记》第十四折:“我的声名,谁不钦敬?多少贵戚豪家,求为吾婿而不可得。叵耐一书生,颠倒不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

[干净]完全的,全部的。如:“我撮书干净文科个。”(我的书全是文科的)《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朱婆叹口气想到,没处安身,索性做个干净好人。”其他小说也有用例。《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一回:“这天杀,原来连我也瞒了,嗔道路上卖了这一千两银子,干净要起毛心。”《西游记》第十八回:“老高,你空长了许多年纪,还不省事。若专以相貌取人,干净错了。”

[且未]暂且不,迟点儿才。如:“通知还收唔着,撮钱且未去缴。”(通知还没收到,钱先别交)《喻世明言·明悟禅师赶五戒》:“(五戒)当夜分咐:我要出外间去乘凉,门窗且未要关。”

[头……头……]一边……一边……如:“头行头哭。”(一边走,一边哭)《喻世明言·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周义)一头骂,一头哭夫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柳氏一头打寒颤,一头叫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大夫取个大瓯,一头吃,一头骂。又取过纸笔,写下状词。一边写,一边喝酒。”“一头……一头……”跟“一边……一边……”同义。潮汕话省去“一”而作“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