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石器时代:从搜集者到生产者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的文化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是人类由食物的搜集者(即狩猎—采集的经济形态)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豢养动物、种植粮食作物),人类的生活形态与生态环境也因此发生重大的改变。
许多考古学家与人类学家将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的农业经济兴起称为“农业革命”。与其说是“农业革命”,还不如说是“发展”。因为农业的出现乃是无数无名英雄或天才努力的结果,是人类与环境奋斗或摸索的成果之一,不是瞬间达成的。学界有关农业出现的论点,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一)工具突破论
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经济的出现,是人类制造工具的技术有所突破,以致可以耕田种地。
(二)经验积累论
有的学者则主张是因为人类自旧石器时代的采集与狩猎行为中积累下不少知识、观察与经验,才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例如在长期与动物、植物相处的过程中,人类发现某些动物性格温驯,适于豢养,有的植物则适于栽种。
有关经验积累论,另有一说则是根据考古学的发现,人类早在公元前9000年之时就已经知道挖掘地洞储存食物。也许人类的祖先就是看到储存的根茎食物发芽,进而观察到该植物的生长流程,从而得到种植的概念。
(三)人口压力论
有的学者则认为是人口爆炸,驱使人类不得不生产更多食物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更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的发明乃是必然的结果,亦即由于人口过多,或是气候发生突变,以致本来赖以维生的植物与动物群发生改变,使得旧有的采集—狩猎经济不能维持当地族群的生计,人类只得穷则变、变则通,即生产食物。然而,农业与人口的因果关系,究竟是人口压力导致农业兴起,还是农业导致人口爆炸,至今仍是人类学家争辩不休的一项议题。
无论如何,仔细观察一些可能是最初发生农业的地区,如中国、墨西哥、中东等地,仍可归纳出一些通则,这些地区具有特别丰饶的自然资源,使人口密度持续升高,接着就是农业的出现。农业是人类因应环境与生态需要而产生的有效反应与行为,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有助于文明的发展。
很多人类学家都同意,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于人类的存续来说,农业比“采集—狩猎”喂养的人口更多,保障人类不会面临绝嗣的命运。农业对于人类的智力发展也颇有贡献,因为农业需要长期的规划、不断尝试和改进新技术与新工具,刺激人类心智能力不断翻新,使人类社会朝精密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譬如:人类为了更有效地储存食物或携带食物,出现制陶业;为了交换食物等用品,出现贸易。不用耕田的人,还可以腾出双手从事纺织、书写、狩猎、贸易等活动。又如:为了争取或圈占更多的土地以种植作物,人群之间开始谈判,谈判不成则以战争解决,战争又再刺激各种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