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强行接管勇卫营
勇卫营并不难找,因为陛下驾崩的缘故,大都集中在营地里待命。
朱由检带着大批护卫进营地,勇卫营的人自然不是瞎子,纷纷出营列队。监国殿下即将成为新皇帝的消息,早已经传遍。
这时候能带着这么多人在宫中横行的,除了魏忠贤,也就只有监国殿下了。
“拜见监国殿下千岁。”
人潮如浪,倒伏下去。朱由检径直走上点将台,站定,对着王承恩微微颔首示意。
王承恩上前,“监国令旨,遵大行皇帝遗诏,即刻起,接掌忠勇营,上下官等不得违令,抗令者,斩!”
其实此刻没有朱由检想象中的危险,涂文辅召集的心腹,此刻还在皇城各门监督没回来呢。
他手握大义,不由得下面人不听他的。
“赏!”
朱由检轻声吐口,嘴里蹦出来一个字。
周镜带人将银箱一个个倒转,将银子堆在点将台下,这是抄家徐应元的缴获,此次专门派人送来了两万。
朱由检亲自监督着,看着孙应元、周镜等人带着护卫,将赏银亲手发到一个个兵士手中,下面传来阵阵效忠。
“谢殿下赏!”
“周镜,你说的那个千户,是哪个?”
周镜听到这话,朝着左侧的一人招了招手,那人快步跑过来,是个大胡须的高大汉子:
“卑职李大同,参见监国殿下!”
“大同,这名字好,你来说说,这忠勇营,本王该怎么合二为一?”
朱由检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更加温和,虽然大丧期间不适合笑,但是对待下面的人,一定要谦和。
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时候。
朱由检不期待忠勇营能够立马令行禁止,但是也希望能够初步将他掌握在手中,起码做到服从基本指令,不出幺蛾子。
至于磨合,以后再说,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明面上的掌控。
这李大同在忠勇营多年,根基也算深厚,能主动和周镜透露消息,也算是能用的人手。
不过,他要是不回答,或者没什么好主意,以后也就这样了,大用估计是没法子。
“回监国殿下,以卑职来看,临时约束的话,不宜大动,安排人员管束即可,待日后磨合。我们这些人,都是最忠于陛下的,服从性很好。
若要如臂指使,日后还是要混合编伍,重新任命各级军将才是。”
表面上看,李大同似乎没说啥。
其实他的想法没什么错,身为忠勇营的一员,自然是要突出他们忠君属性和服从性,毕竟他还只是个千户,上面的游击、参将、提督怎么想的,他也管不着。
他也看到了日后肯定会有的结局,那就是和信王府的护卫混编,变成新的忠勇营,或者说是殿下口中的“勇卫营”。
“服从性很好么?”朱由检重复了一句,看向下面的军兵。
“回监国殿下,是真的很好。御马监虽然负责我等,但是我等时常被教导,要忠于陛下。这也是忠勇营能够在宫内扎营的重要原因。”
李大同怕朱由检不相信,再次举例说明。
“是吗?本王试一试。”
朱由检下令游击以上军官觐见,紧接着命孙应元等人各派队伍,直接按照伍、队、哨、司的编制,将之前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拆分,重新编伍,推举军官。
之所以只到司,不到营,是因为他的护卫营现在也只是到司。
觐见的军官在下面乱了一阵子,在朱由检下令砍翻了两个游击将军之后,迅速有序起来,因为大致是按原先的架构调整,基层军官也大差不差,所以编伍很快。
整个忠勇营被重新划分成了近二十个司,朱由检这才下令分成左、右、前、后四营,任命周镜、孙应元、黄得功、李大同暂代坐营官,并留下两司护卫。
办妥了这些事情之后,朱由检才将原有的游击以上将领、多出来的十几个千户官身,夹杂在护卫营里,去了文华殿。
文华殿的官员已经等待多时,忠勇营这么大的动静,他们自然是听到了,此时看到原先的负责武官都被带到了文华殿,不禁为监国的雷厉风行点了个赞。
英国公尤其意外,他们在一起密谈的时候,忠勇营可不是这么早的时间就控制的。
那魏忠贤、涂文辅岂是好惹的,能不做小动作?
魏忠贤等人在奉先殿,距离御马监最近,听的也更清楚,只是,被皇后用“大行皇帝”拿住了,外面还有监国派来的护卫守门,一时间不好强行抢出去。
直到大片“谢监国殿下”的欢呼声传来,涂文辅一屁股坐在地上,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
魏忠贤身形摇了摇,牙齿都要咬破嘴唇。
监国这是步步紧逼啊。
不禁老泪纵横,在大行皇帝灵前哭了个翻江倒海,这时候他已经不在期盼还能掌握大权,只求能用手上营造的势力,给自己求一个好结果。
于是,越哭越伤心,仿佛在哭自己眼看就要失去的权力。
文华殿里,
经过一番复杂的问慰礼之后,殿内只留下了内阁、六部大臣以及英国公、成国公等勋贵。
现在讨论的是新皇登基事宜,以及要用的年号。
登基的日子已经确定了,就是明天。
很仓促,只是皇后不想等,勋贵也不想等,灵前继位有章可循,充其量就是简约了点。
一提到要花银子的事儿,朱由检就头疼,巴不得更加简约,直接上皇极殿接受朝贺,宣告天下即可。
登基的事儿,不就是坐上那个宝座的事儿?
事实已经确定了,还要准备大行皇帝葬礼,一切从简,不香么。
礼部尚书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总结起来就几个重点,一个是时间紧迫,场面可能比较小,也比较慌乱;一个是户部没钱,两场大礼仪同时进行,花费不小;一个是该有的礼仪还是不能少,反正就是很繁琐,很容易出问题。
朱由检听的头大,直接了当说道:
“大行皇帝崩逝,遗命本监国承继大统,登基仪式,一切从简。本王听了半天,郊祀天地、社稷为其一,皇极殿接受百官朝贺为其二,昭告天下为其三,剩下的太庙等事宜,可以延后一天办理,对么?”
礼部尚书犹豫半天,觉得这不符合古礼,但是重点是对的,“回殿下,这样不合礼仪。”
朱由检有些生气,这尚书怎么不懂变通呢,当下说道:
“本王知道,但是时间紧张,距离明日吉时不到一天,若按礼仪,本王是不是还要沐浴斋戒三天?
说要灵前继位的是你们,说要遵循古礼的也是你们,根本行不通嘛!
就照本王说的来,英国公代替本王郊祀天地,成国公代替本王郊祀社稷,就这么定了。
本王不闲寒酸!”
礼部尚书也没别的好法子,只好答应下去,迅速安排。
“好了,说说年号的事情,不要讲废话,直接说重点。”朱由检指示好了登基事宜,转头问内阁。
黄立极出列禀告:“内阁会同翰林院、六部,暂定四个年号,乾圣、兴福、咸嘉、崇祯。”
然后分别说了四个年号的吉祥寓意。
朱由检毫不犹豫,选择了崇祯,不说别的,起码这个在历史上多灾多难的年号,也是一种警醒。
“以明年为崇祯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