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改革第一步,吏治

翌日,清晨。

一大早,县衙发了一则公告,传遍钱唐大街小巷,士林更是一片哗然。

原来,县衙罢免了一大批官吏,诸如掌文书的门下书佐、议生,掌具体事务的功曹史、仓曹史、兵曹吏、法曹史等等。

像里长这样的乡吏,地方不大,官僚作风最甚,是罢官的重灾区,倒下了近九成。

晋书·职官志记载:“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

县衙统一重新招收官吏,由新任主薄刘宏青、主记室史兼功曹吏刘远青二人负责,王凝之亲自考校。

前一任主薄黄自元因收贿钱帛巨大,直接罢官回乡,王凝之目前不想得罪太多士族,只加了一条永不录用,而没有选择砍头。

所谓主薄,即参与县里机要、总领府事之僚属,职同县丞,正九品,四百石官。

钱唐这次的招吏公告,不出意外的吸引了众多寒士、百姓蜂拥而至,很少有士族子弟参加。

现场的百姓有近千人,他们听闻官府大批招募铁饭碗,还不限身份地位,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此,其中滥竽充数者有多少,可想而知了,需要先在县衙门口筛查一遍才行。

王凝之将此交给刘宏青等一众官吏筛查,自己则走向县牢,看望昨日那个极其狂妄的官僚陶法明。

陶法明的族人昨日便得知消息,来到县衙要人,态度极为强硬,但王凝之更强硬,明言:“但凡擅自闯入县牢者,一律当场斩首。

此番言语,令陶法明的族人丝毫不敢造次,而是讲起规矩和证据来,我朝好像没有一个县令拿办县中正的吧。

但王凝之另有一职,散骑常侍位同上州刺史,比之下州刺史还高一品,乃是堂堂正四品大员,可不是小小的县中正可以比拟的。

王凝之声称陶法明藐视晋律、贪污受贿,常借评品以权谋私,实乃三罪并加。特命刘越带县兵一百余人,抄其家府,听后发落!

“吏治不清,则政令不通啊”

王凝之悠悠叹了一句,独自在前行步,刘越、蔡山等一众护卫部曲在后紧随。

当下,王涣之和谢朗都回郡里评品了,回来应该要月中了,正好回来接替丁原的县丞一职。

他们倒不在意品级,一起共事即可,若不是王凝之的邀请,都不打算做官。

县牢大门,四名狱卒看守,见王凝之一行来到,行礼道:“我等见过使君”

“不用多礼,带我看看昨日关押的那名犯人”

“诺。”狱卒应罢,上前领路。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陶法明的牢房。

一名年轻狱卒打开牢门,将凌乱不堪的陶法明喊醒,并请示王凝之。

陶法明一整日没有吃饭了,昨日晚上饿的撒泼打滚,哭爹喊娘,今日一早没有都睡好,便被叫醒。

迷迷糊糊的看了看眼前的众人,见到其中有王凝之,连忙闭目继续装睡了起来,他这次是真心害怕了。

王凝之看了看他现在的模样,说道:“陶法明,你现在的样子是很落魄,但你鱼肉百姓的时候,可曾想过你有今日?你在任期间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我已经找到证据并上报了朝廷,不日便会发落。”

“不,你是如何找到的证据?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陶法明大口喘着粗气,看着居高临下的王凝之,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囚服,仿佛猜到了什么,一定是他抄了自己的家,将自己喑藏的贪污受贿的记录拿到了。

“是啊,他是敢这么做的,我一开始怎么没有想到呢!不然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下场……”

想到此处,陶法明有些绝望,不由声泪俱下,连忙求饶。

王凝之摇了摇头,说道:“你不用想着活命了,就算朝廷放过你,钱唐百姓和庶族们也不会放过你,自己到底干了什么混蛋事,比我清楚吧?”

听到王凝之如此坚定,陶法明干脆破罐子破摔,先臭骂了他一顿。

见王凝之置若罔闻,不搭理自己,由是给他讲起了大道理。

“你以为你很聪明!其实什么都不是!你以为钱唐的官吏只有我一个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吗?呵呵,我敢说钱塘的全部都是我这样的!”

陶法明大声吼道:“只不过你看不出来罢了,他们平时对你毕恭毕敬,隐藏的深,我且问你,今日你只抓了我一个,可有胆量将钱唐的所有官员抓入大牢?”

闻言,王凝之依旧沉默,最后看了一眼陶法明,转身走出了牢房。

临行前,王凝之吩咐狱卒,给他好生伺候,千万不能让他过差了,都是阶下囚了,凭什么还这么狂妄。

正午,终于筛查完了滥竽充数之人,留下的多是一些吃不饱饭、有能力的百姓和寒族。

县衙的大广场,聚集着200多名应试者,每人一张草纸和笔墨,王凝之现场问答,他们现场回答,这是最简单有效的考校方式了。

不一会儿,丁原、杨景柱等县官也来至了,在现场人群中充当监考官,可谓是尽心尽力。

问答的题目很简单,也很朴实,全是一些基层的。

共有三个问题,前两个自由度很高,第一如果自己当上乡里的里长或县里的缘曹吏,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另外则是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占比最大,比如对待百姓们的纠纷怎样解决。

看见有恶霸欺负百姓你会怎么做?有人送你钱财你会怎样做?钱塘的吏治新规要求是什么?……

并不是全部答对才行,主要是看回答的立场,做一个底层小吏没有多难,一个经验丰富的百姓足以胜任,重要的是看他的品行。

一个人品行好了,对百姓自然不会差,心中有一杆称,官府的政策更会坚决执行,甚至在官府出错时,还会出声指出。

因此,这样的人即便处理事情的能力差一些,也无妨,总会学习的,王凝之希望这样的人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