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视的力量
2010年,许多实验接连不断震动科学界。其中一项实验是受试者T.N.穿过20米长的走廊,走廊里摆满了箱子、橱柜和椅子,他却没有碰到任何一个物体[1]。听起来很简单吧?但请注意,T.N.属于官方认定的盲人。他是为数不多的神经学家所说的盲视患者之一。
盲视患者本身失明,但仍可以处理视觉信息。如果效仿实验研究,让盲视患者坐在电脑前,电脑屏幕上再闪现一排圆点,他们会坚称看不见显示屏或圆点。但如果你耐心鼓励,说服他们随便猜一下,猜测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准确。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步骤复杂,涉及几个区域一起合作。大多数失明是因为眼睛受损,大脑根本就接收不到视觉信息。但像T.N.这样的人,失明是由于大脑某个区域受到了损伤,眼睛接收的残余视觉信息会在大脑其他区域进行处理,可以让人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比如绕过障碍物),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处理了视觉信息。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大脑接收的信息。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盲视患者身上。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在接收信息,但我们根本意识不到。通过观察盲视患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大脑如何产生视觉感知,还可以了解我们与消费的关系。
盲视患者走在满是障碍的走廊上,连他们也不知道为何每遇上一个障碍物,自己总能突然感知到应该靠哪边行走。其实这是一种直觉反应,而非思考结果。我们的消费行为也是同理。
作为消费者,购买与否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遍布的广告、网站“购买”按钮的位置、包装设计等,这些我们通常都不会特别留意。选购某个品牌牙膏的原因我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就是买了支牙膏而已。
本书的用武之地正是揭示消费背后的架构蓝图和设计目的。 随处可见的品牌商标、新闻栏滚动的广告、吸睛的电视广告、日常使用的应用程序,这些只是消费中显而易见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利用独特的大脑结构进行巧妙设计,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影响。
刚才分析T.N.这样的盲视患者是属于神经心理学范畴。而本书将从不同方面着手,向你介绍消费时的“盲视”,从而让你有能力觉察到“看不见”的消费陷阱;力图帮你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了解广告如何影响消费决定,以及为何最终能激发你的购买欲。
飞行准备
想象一架飞机,在消费世界里航行。这架飞机就相当于大脑,构造复杂,要想运作需要有一套特殊的规则限制。飞机周围呼啸的风就是消费世界,品牌和营销会借此不断影响大脑的运作机制,让我们的想法和欲望产生动摇。
然后有人登机,这个所谓的人就是你自己,更确切地说是你的意识。那么问题来了,你到底是飞行员还是乘客?
究竟是哪个角色取决于对飞机和风的掌控。飞行员对其了如指掌,可以轻车熟路地安全抵达目的地。而乘客则一窍不通,也就是对大脑和消费如何互动一无所知,只能任由飞机去到哪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对如何控制飞行建言献策,包括明白飞机和风的相互作用,理解大脑功能,营销如何影响大脑等,以便你在暗流涌动的消费世界更好地飞行。
查缺补漏
理解消费行为不仅大有裨益,而且也非常紧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品牌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了解大脑和消费之间的联系,受益的不仅仅是你。每一次智能设备上的点击、刷卡,甚至心跳记录,都会让品牌更好了解到如何让顾客乖乖掏钱。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知识差距越来越大。
请牢记,本书为你、为消费者,以及任何决心不受心理学和营销学蛊惑的人量身打造,帮助你们填补差距。
在接下来的十二章里,会将大脑和消费之间的深层互动一一揭晓。在营销学的背景下,我们讲解神经科学,涉及记忆与体验、快乐与痛苦、情感与逻辑、感知与现实、注意力、决策、成瘾、新鲜感、喜好度、同理心、沟通、故事讲述和潜意识信息传递等多个方面。
从表面来看,你会了解大脑如何运作,以及品牌如何应运而生。
而继续深入挖掘,你会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更好理解自己消费行为中映射的心理。
要想成为飞行员,关于飞机和风的知识都得一清二楚。而要想掌握消费中的新型“盲视”,就得成为营销学家和脑科专家。这也是两人合著本书的原因。结合神经学家马特·约翰逊(Matt Johnson)和营销学家普林斯·古曼(Prince Ghuman)的经验,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鲜为人知的消费科学。
准备好了吗?就像《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主角尼奥(Neo)准备好去见识一下“兔子洞”的深浅。跟我们来吧。
欢迎打开“盲视”。
脚注
[1]B. De Gelder, M. Tamietto, G. van Boxtel, R. Goebel, A. Sahraie, J. van den Stock, B.M.C.Steinen, L. Weiskrantz, A. Pegna, “Intact navigation skills after bilateral loss of striate cortex,” Current Biology 18(2009):R1128–R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