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江诗路
◎ 主线沿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衢江,包括浦阳江支线、义乌江至东阳江支线、新安江至安徽黄山市支线,覆盖杭州、金华、衢州等行政区域。
◎ 经钱塘江溯游而上是浙、闽、赣、皖四省通衢水运要道,孟浩然《宿建德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李清照《题八咏楼》,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诗文名篇、传世画作,其诗情、哲思、画境绵延古今,承载了“浙”文化的精华。
我们今天提到杭州,莫不以山水胜地、江南名城视之。这里有我们熟悉的西湖、灵隐寺,风景佳处自不必说。同时,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是个舒适宜居的城市。
然而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杭州都是默默无闻的。由于濒临海滨,受困于海潮的侵袭,从秦汉到六朝,在长达八百年的时光里,杭州不过是一个名为“钱唐”的小县,并长期隶属于治所在苏州的吴郡。而在隋文帝灭了南朝的陈,设立杭州,将治所选在了余杭县之后,杭州才慢慢登上历史舞台。
时光荏苒,到了590年,随着杭州治所迁到钱唐县,一切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杭州一跃成为东南的大都市。海外贸易的开辟,使杭州成为重要的对外港口;城市饮用水问题的解决,使杭州人口密集度迅速上升;而农田水利的兴修,也使杭州自身变得愈发富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唐之后,越来越多的官僚文人出任杭州长官,杭州得天独厚的城市风景很快吸引了这些文人的目光。许多在此任职的著名文士,不断写下诗篇,题咏杭州的山水。曾经出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晚年虽在洛阳过着退休生活,但在他70岁时,仍于诗中写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乐天老人这种发自内心的眷恋,不难让我们体会到杭州城的巨大魅力。也正是他们的歌咏,大大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
如果说,唐代的杭州,在繁华程度上还不及苏州,更无法媲美长安、洛阳,那么唐末五代的一场大战乱,一方面将北方都市中心悉数摧毁,另一方面却为杭州的更上层楼提供了契机。五代时期,钱氏割据一方,创建吴越国,作为国都的杭州,地位骎骎日上。尤其是为了防止海潮的侵袭,钱镠大规模兴建“捍海塘”,解决了长期困扰杭州的水患问题,杭州从此享有了长期繁荣的稳固基础。
更幸运的是,在五代终结、宋朝建立的兴废更迭中,上天再次垂青杭州。吴越君主因选择主动归顺宋朝,从而得以保全杭州昔日的繁荣;相反,南唐在战败亡国之后,国都金陵却遭遇浩劫。面对这一沧桑巨变,宋人欧阳修曾写道:
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有美堂记》
不同的历史际遇,造就了城市的不同命运。到了北宋,杭州成为当之无愧的“东南第一州”。
杭州的好运气似乎仍未用完。北宋覆亡后,仅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选择杭州作为国都,称之为“临安府”,于是杭州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南宋的杭州,不仅拥有最美丽的城市风景,也是最富庶繁华之地,更是风流雅士荟萃的渊薮,可以说占尽优势。此时的杭州,已不只是一国之都,更是堪称世界性的大都会,因为那时的西方还处于近代黎明的前夜。无怪乎,当马可·波罗在南宋灭亡之后来到杭州,仍为这座城市的绝世风华所倾倒。到了元朝,南北混一,人们可以自由往来,因此,杭州吸引了无数的北人南下观光,只为一睹昔日南宋国都的风采。在络绎不绝南下的各色人等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那些由不同族群构成的“色目人”,而杭州成为他们领略汉地文明的典范性样本。
从此,这段昔日的荣光,就成为杭州最深的历史印记。
到了杭州,越中山水之旅,就有了真正的起点。对于唐朝人来说,从杭州出发旅行,可以有几种选择。
一是继续沿着运河支线,直奔越州(今绍兴市),进而沿着曹娥江南下,抵达剡县(今嵊州市),然后开始游山之旅,直至登临天台山顶。
如果他们碰巧具备一点冒险精神,则不妨尝试第二种方案,放胆来一次泛海之游,于万顷波涛中,领略海天风光,经停沿海的明州(今宁波市)、台州、温州,逐一领略各处胜景。
当然,他们还有一种选择,即沿着富春江逆流而上,来一段大河之旅,于千岩万壑中,远离尘嚣,消除世虑。既然“浙江”省名的由来,与这条大河紧密相关,那么,我们就从大河之旅开始吧。
作为河川的浙江,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后来郦道元作《水经注》,对于浙江之源头、支流、河流走向做了更为周详的考察。大体上说,浙江的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是发源于安徽休宁县境内的新安江,一是自衢州而来的衢江与金华江合流之后的兰溪。它们在建德境内汇合之后形成了我们现在通称的浙江。然而,自建德以下的浙江,不同河段在古代又有不同的名称:建德县境内的一段被称为“桐江”,富阳县境内的一段则被冠名“富春江”。唐人的诗歌中,同一条浙江而经常会有不同的叫法,就是这个缘故。
大约从南朝开始,作为河川的浙江就以其沿江两岸的清丽山水而负有盛名,以写山水诗著称的谢灵运,就曾在这条江上旅行并留下诗篇。唐朝的孟浩然在结束了自己的越中山水之旅时,也是从金华出发,沿着浙江一路返回杭州。
试想一下,如果唐人从杭州出发,沿着浙江逆流而上,一路观光,那么开始一段的路线必定是:杭州—富阳—桐庐—建德。在建德,可以沿着新安江,上溯至安徽境内的徽州(今黄山市)。但如果继续在浙江境内行进,则可以沿着兰溪,先来到婺州,或者可以沿着衢江抵达衢州。如果他们想去江西境内,则往往会取道衢州西边的常山县,走一段山路,翻几座山岭,就可到达江西玉山县。
如果说,直到唐代,这条江行路线还不太繁忙的话,那么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这条旅行路线上的行人就明显多了起来,沿途也不再孤寂。1172年的岁末,范成大奉命去广西桂林赴任,就是沿江上溯,首先进入江西,然后来到湖南境内,再走湘江水路。为此,他还撰写了详细记录行程的笔记《骖鸾录》。而家在江西吉水的著名诗人杨万里,因为仕宦的缘故,则在家乡与临安府之间,数度往返,每次几乎都是同样的旅行路线,抵达常山县后,沿着浙江一路顺流而下,依次经停衢州—婺州—严州—临安府。
那么,唐宋时期那些著名诗人,他们在杭州逗留期间,会常去哪些地方游玩?在大河之旅中,他们又会在哪些地方驻足停留?沿途哪些景点会成为他们的“打卡圣地”?不妨跟着诗人一起上路,去感受那钱塘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