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与科技相关的许多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一些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技术一旦被大规模使用,就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

——梅尔文·克兰兹伯格(1917—1995),美国历史学家

汽车时代是如何开始的呢?传统的版本通常是这样的。

19世纪90年代,西方的大城市面临着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马车已经使用了数千年,很难想象没有马车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是随着19世纪马车大规模增加,这种交通工具的弊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变得越来越明显:街道上堆积着马粪,可以想象那种恶臭,令人无处可逃。19世纪90年代,仅在伦敦的街道上,就有30万匹马在奔跑;在纽约,这一数字也超过15万。每匹马平均每天产生10公斤的马粪,外加约1升的马尿。从马厩和街道上清理数以千吨计的污秽物成为每天城市运行中越来越大的负担。

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持续几十年了。1857年,纽约市的一位报纸编辑写道:“除了很少的几条主干道,所有的街道都堆满了马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有些道路上,马粪堆积到车轮下面,车辆几乎无法移动。”在其他美国城市,居民们也抱怨说,街道“比猪圈还脏”“肮脏极了”“太不利于健康了”。空气中充满了可怕的恶臭。每逢下雨,街道有如泥泞的粪坑。19世纪90年代,一位来自伦敦的亲历者描述说,经常淹没该市主干道斯特兰德大街的“泥浆”(维多利亚时代颇有教养的人普遍接受的委婉说法)就像豌豆浓汤一样黏稠。路过的车辆“会把这些浓汤甩上人行道,溅到男人的裤子和女人的裙子上”,邻近的房屋和店面都跟着“沾光”。

在大城市,马路清洁车可以帮助富人过马路,只需要付一点儿费用,清洁车就可以帮忙把新鲜的马粪处理掉。但是那些不经常清理的街道,据1899年一位美国作家的说法,“就会覆盖上一层暖暖的棕色碎屑的马粪地毯,臭气熏天。马粪微尘不断飘向四方”,因为把马粪碾压进地面的,是镶了铁的车轮和打了铁的马掌。在一些主要市镇的垃圾场,从街道上清理出来的马粪堆积如山。马厩旁边也堆积着大量粪便,为苍蝇提供了诱人的环境。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卫生官员计算过,如果把该市1.5万匹马每年产生的粪便堆积起来,粪堆将高达175英尺[1],覆盖1英亩[2]土地,并滋生160亿只苍蝇。与芝加哥相比,罗切斯特是个小城市,芝加哥的马匹数量是罗切斯特的5倍,纽约市则是10倍。

所有这些都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危害。根据《纽约时报》1894年的报道,纽约市卫生委员会的统计学家发现,“马厩附近50英尺内的住宅和学校比离得更远的地方”传染病发病率普遍更高。世纪之交时的一项统计证实,每年有2万纽约人死于“从尘埃里飞出的疾病”,对马匹的依赖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由此可见一斑。更糟糕的是,过度劳累的马匹常常会倒地毙命,它们的尸体往往会被扔在街上,在腐烂了几天后才被肢解、运走,这对健康构成进一步的威胁。19世纪80年代,从纽约市街头运走的死马多达1.5万匹。

令人费解的是,从19世纪3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蒸汽机车和城际铁路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城市之间更快捷、有效的交通增加了城市内部人货快速转移的需求,马车的使用反而增多了。一位观察家在1872年写道:“我们对马匹的依赖与对蒸汽机车的依赖几乎是同步增加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更多的马车、更多的马粪,以及越来越糟糕的拥堵。另一位观察家在1870年描述说,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候,曼哈顿的百老汇“几乎无法通行”。1890年,《科学美国人》杂志观察到,“每周有三四天的时间,这座城市南部地区的街道都会拥堵到水泄不通”。而马车一旦动起来,打了铁的马掌和铁皮包裹的车轮就会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轰轰作响,震耳欲聋。19世纪90年代,交通噪声淹没了纽约街头的窃窃私语,正常谈话成为一种奢望。为了减少噪声,医院和一些私人住宅有时会在墙外的路面铺上稻草。

污染、拥堵和噪声只是人们过多使用马车的表象。1872年10月,北美暴发了一场马流感,所有的马匹和骡子都病倒了几周。这一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人类社会对畜力的依赖已经过分严重了,失去畜力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冲击简直无法想象。《纽约时报》指出,街道上的“载重马车、运货马车、快运货车和所有普通车辆都消失了”。《国家报》写道:“目前的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如果马匹作为劳动力突然消失,我们的工商业将遭到彻底破坏。”该报接着评论说,马匹和马厩“是巨型社会机器的轮子,它们如果停止转动,就会给各个阶层、各种生活水平的人造成伤害,对商业、农业、贸易和社会生活造成伤害”。

尽管如此,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对马匹的依赖依然有增无减。从1870年到1900年,美国城市的马匹数量增长了4倍,人口却只增长了一倍。到20世纪初,英国每10人就拥有一匹马,美国则是每4人拥有一匹。为马匹提供干草和燕麦需要大片的农田,这样一来,供人们种植粮食的农田就减少了。美国有1/3的农田被用来供养2 000万匹马,而英国足足有350万匹马的饲料长期依赖进口。

马匹变成了一种既不可或缺又不可持续的存在。对新技术的支持者来说,解决方案显而易见:甩掉马匹,用自动推进的机动车取而代之。这种车在当时被称作“无马马车”,今天我们叫它汽车。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引用这一事件(有时被称为“马粪大危机”,尽管当时并没有人这样称呼它)来印证创新的力量,并以此为例来证明,看似棘手的问题一旦出现,简单的技术解决方案就会应运而生——所以没有必要担心例如气候变化之类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恰恰应该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今天看似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可能会在明天产生严重且出乎意料的长期后果。从马车到汽车的转变,看似是一个美妙且及时的技术解决方案,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汽车以各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改变了世界——从城市地理到石油地缘政治——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由其自身带来的问题。

今天,不可持续的不再是马匹,而是汽车。1895年创办的《无马时代》杂志在支持汽车技术时曾自豪地宣称,由于汽车轮胎是橡胶的,“各市、镇街道上的噪声与车轱辘的碾轧声将会减少”。可是在今天的百老汇大街上,噪声仍然大到让人很难沉思静想。在今天的伦敦市中心,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3],与19世纪90年代的马车速度持平。这与人们当初的预测——汽车在道路上占用的空间更小,因此会减少拥堵——非常不符。交通事故是世界范围内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天中平均95%的时间汽车都是闲置的,停车占用了大量土地。人类居住的城市此刻成了汽车的宿舍。《无马时代》宣称:“让马匹远离城市街道,在卫生方面也是一件幸事。”可事实上,汽车产生的污染不但通过有毒气体和微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也通过温室效应改变气候对地球造成了伤害。简言之,尽管汽车污染比马粪更难察觉,危害却是有过之无不及。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为我们讲述汽车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迫使我们对当初采纳汽车技术的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因为一个多世纪之后我们发现,人类不得不再次面对如何解决主要城市交通工具的可持续问题。和19世纪90年代一样,我们正走向一个岔路口,但这一次,历史会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

正像当年人们难以想象没有马匹的社会将如何运转一样,今天,我们也很难想象没有了触目可见的汽车,现代社会将会如何。不过,又一场流行病出现了,城市的街道再次冷清下来,让人们得以窥视远离汽车后的生活。与19世纪90年代相似,出于对环境、安全以及拥堵的担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开始争相考虑众多新出现的替代方案。

“无马马车”的形状和尺寸多种多样,驱动力也不一而足,主要包括内燃机、电动机和蒸汽。哪种车最终会盛行还不得而知,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些车。与马车一样,“无马马车”也被认为是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东西。但对那些不太富裕的人来说,叫出租车至少会便宜一些,因为没有了马匹,运营成本降低了。1899年6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汽车来了”的文章,向城市居民简单介绍了这些“外形奇特,移动迅速,构造精巧的汽车”。文章预测,在一年之内,“人们就会在洛杉矶的大街小巷看到汽车,就像现在纽约、伦敦和巴黎的居民对汽车已经司空见惯了一样。舒适、便捷、廉价、快速,汽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最终会流行起来”。文章进一步解释说,“人们普遍认为,电动汽车现在是最适合城市使用的”。将电动汽车引入洛杉矶,市民可以获得“比现在更便宜的出租车服务……因为比起养护马匹和保养马车的成本,维护电动出租车的成本要低得多”。然而,去过洛杉矶的人肯定都会注意到,最终结果并非如此:大多数人不会去叫电动出租车。

19世纪90年代,一切都还悬而未决。尽管变化已不可避免,但是没有人知道无马时代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今天,随着一些新的出行方式突然涌现,人们又一次感受到变化、机遇与不确定性。电动汽车在20世纪早期未能起飞,却在一个世纪后占据优势。尽管拥堵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将汽车全部转变为电能驱动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公共交通服务变得容易很多,只需在打车软件上轻按几下就能叫到出租车,而基于应用程序的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更是可以让人们轻松地租到汽车,租期从几个小时到几天都可以。在许多城市的街角,我们可以看到按分钟计时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一些更加不同凡响的出行方式也纷至沓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支持者预测,在需要时叫来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总体上会比拥有汽车更便宜,同时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车祸伤亡。雄心勃勃的新兴公司开始研发所谓的飞行汽车——一种大到足以载客的巨型无人机。

重温汽车的历史,了解汽车如何改变世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社会力量、政治力量和技术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并产生意料之中和意想之外的结果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最新的出行方式。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将汽车的崛起和城市交通的未来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我们的故事从古老的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开始,然后转向欧洲。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它将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故事,因为美国在全球汽车习俗和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小小的停车标志,到巨型的购物中心。本书将探讨汽车塑造现代世界的各种方式,其中许多我们已经熟悉到视而不见的程度。为什么红色表示“停”,绿色表示“行”?为什么有些国家靠左行驶,有些国家靠右行驶?汽车如何重新定义了约会、饮食和购物?这些问题并非无足轻重,它们提醒我们,看似不重要的决定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我们未来再做抉择时必须铭记于心的。人们现在的许多习惯、行为以及对汽车的态度,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一个短暂时期内形成的,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它们源起何处,也不再对它们产生怀疑,仿佛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今天,以汽车为中心的文明是数千年来一系列选择的结果。许多选择在当初本可以轻易被改变,但是到了今天却很难被撼动——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现象。但是,通过了解这些选择和做出选择的背景,我们可以从过去汲取一些教训,以指导今天的行动。

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来一场穿越五千年历史的公路之旅吧。从车轮到汽车,再到未来的交通工具——这将是一部人类的移动简史。汽车带来的问题,将会为我们面对新的交通工具及其可能带来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提供思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有可能提出更准确的问题,并在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当我们开始把汽车从现代生活的结构中剥离出来时,看看它当初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生活的,这样的故事令人神往。


[1]1英尺=0.304 8米。——编者注

[2]1英亩≈4 046.86平方米。——编者注

[3]1英里≈1.61千米。——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