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孩子只爱听书,可以不用读原著了吗?
听书更大的效应类似于导读

在读书分享中,有一个问题被众多家长反复问及:现在有不少线上平台都推出了少儿的听书节目和童书的视频节目,孩子很爱听也很爱看这类节目,这对于孩子的阅读积累是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听完书后,是否就可以不用再阅读纸质图书了?

这些问题其实是传统阅读和听书等数字化阅读的逻辑关系问题,需要梳理清楚。数字化阅读对于青少年,呈现出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

听书=导读老师

目前,很多线上平台都在促进青少年阅读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他们用音频和视频方式,对传统纸书进行多维处理,邀请专家老师对书做深度解读,增加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等的介绍,对书的内容做归纳、梳理、提炼和延伸,丰富书中内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这些无疑都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它们更像是在不知不觉间承担了“导读”的功能。

我曾在某平台上推出过一档《精读全球好书》的节目,在一周内把一本书拆成了“精读+延伸阅读+给父母的一封信”三个部分。精读是给孩子们精讲这本书;延伸阅读是为孩子介绍与本书相关的知识、书背后的故事;给父母的一封信是告诉他们,为何我们要推荐这本书,以及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将收获什么。

节目播出后,很多听众都表示,孩子听完后对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马上就去买纸书来看,迫不及待地想读全部内容,这其实就是听书节目对图书所起到的很好的导读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家长们可以用优质的电影、纪录片、音频产品等作为孩子们的导读老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让他们在阅读后加深理解,拓展思维边界。如果能把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做一些创新的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在一些家长微信群里,每两周给孩子们推荐一本书,讲述推荐理由的同时分享一些家庭共读的方法和需要重点读的章节。家长们跟着节奏在线下带着孩子共读。坚持了一个月后,大家都表示很有收获。

例如,我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桥梁书》中的《城南旧事》,很多父母在和孩子共读完后,还从网上找了电影《城南旧事》,和孩子一起观看。他们都说,孩子和自己看得潸然泪下,理解和感受比不看书更深刻。

一位爸爸给孩子讲述了书中的主题曲《送别》背后的故事,还回忆起了自己中学毕业时和同窗好友含泪唱起这首《送别》的场景。这位爸爸把他们的阅读故事拍成了小视频分享到了群里,大家纷纷点赞。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在这样的共读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共同完成了一次精神成长,这样的共读无疑是有价值的。

听书能否替代读原著?

孩子们听书,能否提升他们的阅读力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阅读力。阅读力即快速读文本,抓取关键词和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以及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传统阅读即阅读纸质书是最符合阅读二字本意的。阅是眼睛看,心灵愉悦;读,是大声诵读或默默阅读,体会到文字之美,阅读之美。

听书,只是在听,但阅读中最重要的感官——眼睛,并没有调动起来,而且听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一些重要的关键信息容易一听而过,很难抓取到。所以,听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从听书中培养孩子的整体和长期阅读能力,这是很难办到的。阅读力的培养,一定是来源于传统阅读。

听书、看视频能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降低阅读门槛,尤其是针对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但这样的听书、“看书”有时也会阻碍孩子的想象力。例如读《红楼梦》,100个人心中有100个林黛玉,但视频却很直观地把林黛玉展现出来,这其实是把孩子们的思维框住了,反而是单纯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传统阅读是提升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而这些正是他们学习力的基础。

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一个听书产品,然后把手机或iPad递给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好好读书,自己也能解放了,但这样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听书对于成年人和青少年,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和意义。

已经具备了阅读能力的成年人,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可以利用听书这种方式最优化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快速抓取当下最前沿的知识,有效扩充、迭代自己的认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听书也是我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上下班途中,在做家务时,在散步时,听书让我把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每每听完一本好书,总觉得还不过瘾,一定要买回来纸质书再细细研读一遍,才算是获得了阅读的满足感。这就好比是先闻到了酒香,发现了好酒,还一定要买来品尝,才算是了了心愿。

听书对于成年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泛读方式,把听过的好书再细细研读,则是进一步的精读。

而青少年正处于阅读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力的培养和提升一定是通过阅读文字图书来获得的。在阅读纸质书的过程中,孩子的眼睛和心灵都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积极且专注的状态,眼睛快速获取文字信息,心灵在提问,在想象,在汲取书中的养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还将掌握找到关键词、抓取文中重点信息等关键的阅读能力。

更重要的是,读纸质书时,孩子能体会到原著的文字之美,能实现与作者的零距离心灵对话,能更准确地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文章内核,领会到文字背后的深意。并且在读书时,孩子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节奏,时不时停下来圈圈点点,思考片刻,这些都是听书做不到的。

对于孩子来说,听书和读原著,就相当于吃方便面和吃营养大餐的区别。真正的阅读一定是孩子的心灵所享受的大餐。所以对于青少年而言,听书是一定不能替代读原著的。

当一个小讲书人:孩子读书,重要的还有输出

有一些妈妈问我:“我的孩子就喜欢听书,不喜欢自己读书,有什么方法能引导他有所转变呢?”

有个7岁的小男孩叫宽宽,他的妈妈也曾为他只爱听书不爱读书而发愁。有一次,当宽宽听完书后,赞叹道:“老师讲得太精彩了!我真喜欢听!”

妈妈说:“要不,你也来试着讲一本书?我把你的讲书录个短视频,放到抖音上去,怎么样?”宽宽听后说:“好啊好啊,这个好玩儿,那我试试!”

妈妈说:“讲书的前提是一定要先读书,只有你读过了原著,有了自己的深切感受,才能讲得出来有意思的内容,才能讲得精彩!”

于是,宽宽选了几本他听过的感兴趣的书认真读了起来。他发现,书里还有那么多音频里没有讲到的细节,真是太精彩太有趣了!

宽宽读完之后,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讲起书来,居然有模有样。妈妈把他讲书的小视频放到抖音上,引来很多人点赞,这大大增强了宽宽的自信!之后,宽宽又录了几个讲书的小视频,他的妈妈还为他专门开了一个视频号,现在已经积累了不少粉丝。

就这样,宽宽妈妈成功地让宽宽从一个听书爱好者进化成了一个讲书小达人!如此有智慧的做法值得借鉴。

有好几位妈妈都曾跟我说过,每天下班后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真的是好累啊,现在有听书就简单多了,把手机扔给孩子,让他听书,妈妈就解放出来了。

但是听书能代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共读吗?亲子共读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智慧,更是父母和孩子对彼此的爱与温暖,这是孩子成长的经典仪式,是父母与孩子赠予彼此最动人的时光礼物,是不应该被任何电子阅读取代的。

如果父母很疲惫,没有精力给孩子讲书了,那么听书的时候,我提倡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度过这段难得的学习时光、快乐时光。听完书后,最好还能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故事,书中主人公的命运,这样能和孩子之间增加很多有益有趣的互动话题,并由此建立起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

总而言之,听书等数字化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对原著的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边界。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这样的产品,但听完之后,一定要帮孩子找来他感兴趣的原著认真读一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真正的阅读力。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们看见过去与未来。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最终决定了他人生之河的长度和宽度。而阅读是增加见识,与智者对话最快速、经济、有效的方式。听书和纸质书阅读的结合能更大限度地为孩子打开世界的大门,全面提升他们的持久阅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