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爱之艰难,原因有三
了解爱的属性
只要坚持做肌肉运动,身体就会增肌;如果每天练习外语会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听懂那个国家的语言。人际关系却略有不同。努力和结果不一定成正比,也不一定成反比。我们需要关注,但过度关注却会变成执迷;我们需要信任,但过度信任又会导致忽视对方。
这是因为,关系的属性是中立的。关系的核心,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欲擒故纵”,说得委婉一点就是“适当的距离”。令我们倍感困惑的亲密关系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矛盾性: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往往会引发矛盾,扰乱内心。所谓矛盾性,就是对于某个对象或某种情况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情感。同样的情况、同样的人,也会引发两种极端的感情。例如,既讨厌又喜欢,想亲近又害怕,因爱生恨,等等。这种矛盾性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越是深爱,这种矛盾就出现得越频繁、越严重。
2.双重性:亲密关系容易表里不一。明明喜欢却口是心非,或者打着“亲近”的旗号肆意妄为。“我累了,我们分手吧”,这种冷漠的话语中其实包含着“再多爱我一点吧”的诉求。“你为什么要这样指责我?”其中隐藏着被认可的渴望——“我已经尽力了,表扬表扬我吧!”“算了,现在我要放弃了”,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体谅一下我的心酸吧”。正是因为这种双重性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在未知本意的情况下只根据表象做出判断。“强烈的否定意味着强烈的肯定”这句话曾被奉为理所当然的真理,其实是对双重性的误读。正确理解并及时处理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双重性,是高难度的人际关系技巧。
3.双向性:关系不是单向道,而是呈现出双向性。如果给予者和接受者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关系往往就会陷入僵局。无论一方付出多少,如果另一方尚未准备好或者拒绝接受,爱就无法实现。单相思之所以如此艰难和悲伤,主要是因为它不具备双向性。另外,哪怕方向是对的,观点不一致也会出现裂痕。
你可能亲身经历过或者目睹过,恋人或者夫妻在争吵过程中大喊着让对方“安静点”,对方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大。还有,自己明明说着“不要打断我,好好听我说”,却又频频打断对方的话。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对方之所以打断我们的话,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打断了对方。双向性导致了彼此交织的因果关系。如果不理解这种关系的双向性,则很容易产生纠纷。
打破爱的“神话”
矛盾性导致了爱的艰难,人们对爱的刻板印象则令其难上加难。例如,爱是“无休止的容忍”,是“有求必应”,是“刺激他,让他成为更优秀的人”,或者是“永远保持温柔”等,这些定义都是对爱的刻板印象。我们是不是高估了爱的伟大?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亲密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妨在此盘点一下人们经常会有的错误认知,或难以摒弃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爱的神话”:
1.爱就一定要无条件信任
在爱的过程中,信任固然很重要,却不是绝对的。如果爱子女,就应该相信子女,但过分的信任却会成为放任。比如父母对子女说“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好的,你从小就很稳重”,并始终对子女漠不关心,这还能称为爱吗?又比如,得知自己曾经信任的恋人或配偶出轨的事实之后,通常会怀疑以后该信任对方到什么程度,还会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坏人,从而陷入困惑。
一直坚信“相信才是爱”,结果却惨遭打脸,自然会感到震惊和困惑。可是,爱就一定意味着完全无条件相信吗?
我的回答是:适度的怀疑是必要的。我们不是神,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爱就必须无条件相信,这样的条令只存在于神的领域。人类是一种变化无常、抗诱惑力弱又充满疑惑的生物。既然反观自己也并非完美,那么所爱之人又怎么会完美无缺呢?我们不能以信任的名义无条件地放任或者压制对方。适当的关注与干预、疑心与嫉妒,都是很有必要的。
2.爱一个人就要理解对方的所有
很多人会问自己的爱人:“你可以爱我原本的样子吗?”他们认为既然对方爱自己就该全然理解,不论自己做了什么;如果不被理解,就会感到伤心。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因为我们从小听到的论调就是:真爱是无条件的,也是盲目的。
然而,以爱情的名义要求对方理解自己的一切,意味着自己并未真正理解对方。如果认为理解自己的一切才是真爱,那么因为对方不能给予这些而心怀不满,同样不是爱。于是,矛盾就出现了。“爱一个人原本的样子”固然是一种美好的表达,却几乎不可能真正实现。
爱一个人,就应该尽最大努力改正让对方感到痛苦的问题。反之,也要尽最大努力去理解所爱之人的问题。真爱也要看它是不是双向的,是不是尽了全力。单方面地渴望得到理解并不是爱,只是自私罢了。
3.有了爱就能心灵相通
爱情中的沟通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善于沟通,爱情才会通畅;只有相爱,沟通才会顺利。沟通过程中,技术因素多于感情因素。
爱情和沟通能力完全是两回事。没有爱也能很好地沟通,有爱却也可能无法沟通。“夫妻要同心同德”“如果相爱,即使不说出口也要明白我的心意”,这样的神话束缚了很多人,而我想对他们说一句:“不表达的爱是无法实现的。”前来咨询的夫妇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非得说出来你才明白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说了你也不会明白。”但是,说出来都有可能不明白,更何况不说出来呢?因为迷信“心有灵犀”这四个字,很多情侣分手了。其实,缺乏表达的爱是不安全的。
除此之外,我们信奉的神话还有“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家人必须无条件相爱”等。然而,神话只是神话,并不是现实。
如果恋人没有事先通知就不接电话,或者喝酒晚归,我们难免会忧虑不安;如果恋人有事瞒着我们,我们就会伤心;看到恋人与他人亲近,也自然会生气。不要再说“爱是忍耐”,只有表达出内心的顾虑,提出问题,才是健康的爱情。
虽说家庭以爱为基础,现实中却有无数家庭只剩下了怨恨。相爱需要付出努力,同时,我们也不能被毫无根据的神话所蒙蔽,责怪自己没能做到这一切,甚至刻意地勉强自己去做违心的事情。
爱需要刻意练习
爱是如此棘手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却自始至终对其采取双重态度:一方面极力强调“要彼此相爱”“爱很重要”,另一方面却又以各种理由压制和隐藏爱。
到二十岁时,我们能背诵不少数学公式,对于爱情却连初级水平也达不到,常常害怕被发现而隐藏感情,制造幻想,压抑自己。“上了大学就可以拥有爱情了”,这样的话是多么不负责任和危险啊。当然,成年之后人人可以谈恋爱。不过,爱情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就能搞懂,并非到了一定年龄就能自然而然地信手拈来。
即使上了大学,我们也未能学会爱。要想学会爱,需要做什么;如果爱对了人,会有什么好处,为此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没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多年就业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却没有在任何地方认真学习过生活中最需要的“爱的方法”。
爱情是与感情和心灵打交道的事情,当然需要学习。爱情需要处理情绪的技巧,需要传递心意的技能。与通过代入公式来解答的数学问题不同,爱情会遇到无数没有规律的问题。没有哪种爱情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实现。如果被动地幻想着某一天缘分突然出现,炽烈相爱,自然而然变得幸福,那还是尽早清醒吧。
为了学会爱,我们必然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学习和训练才能“找到感觉”。直接与间接经验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采取的姿态不是过早放弃、自责或者恐惧,而是通过逐一了解和尝试来提升经验值。
各位可能已经走了不少弯路,形成了各自对于爱情的标准。但是如果到现在还觉得相爱很难,不妨正式学习一下,至少可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爱情不是什么想放弃就能轻易放弃的事情。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毫无负担地探索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