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创企业传统领域
一、出版业
出版行业泛指书籍、图画、报纸、杂志等版权内容物的出版活动,出版活动主要包括编辑、印刷和发行等。
这一行业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就有了原始的书籍,唐代早期出现了雕版印刷品,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出现则促进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在国外,若简单地以时间进行划分,公元1世纪至15世纪为抄本时期;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80年代为印本时期;现代化的数字出版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图书出版是传播文化创意最为传统的方式之一,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再将文字附着于一定的载体之上,从早期的甲骨、竹简、绵帛等再到现代的纸张,通过这些载体发行出版,达到传播的目的。随着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社会分工越发明确,传统的编印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需求,催生了现代先进的出版产业链条,于是出版社、印刷厂、造纸厂等纷纷涌现。
出版业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数字技术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爆炸式的增长,人们的阅读习惯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新技术、新市场、新需求,如何在产业创新、产业变革、产业融合的道路上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挑战。
二、影视业
影视业指电影、电视剧等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等商业活动。影视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影视业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整个现代文化产业的历史缩影。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影视作品制作的本质就是一种创意。
影视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以及高风险的特点。以电影为例,一部电影动辄投资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从最初的剧本到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片,全流程复杂程度高,需要多部门、多角色参与到多个环节之中,互相配合、协调。前期筹备、行政审批、投融资、演职人员聘用、服装道具、现场拍摄、特效制作、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致使整个项目失败、巨额投资付诸东流,演职人员的努力功亏一篑。在历经重重考验之后,电影取得公映许可证得以顺利公映,票房却很难在事先评估。正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加汉姆所认为的,受众对文化商品的使用方式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非理性。出品方、制作方呕心沥血呈现的作品,却很难预测观众是否买账。但无论如何,主创匠心精制、贴合观众观影需求、弘扬正能量的作品更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比如,曾热映的影片《你好,李焕英》,截至2021年4月,该电影的票房高达50多亿元,此前的国产电影《战狼》系列以及美国电影《阿凡达》皆是如此。
三、音像业
传统音像业的主要产品是音乐作品,以流行音乐为例,通常包括声音信号和影像信号(MV),狭义的音像业也称为唱片业。音像业就是对声音信号和影像信号进行制作和发行的产业。从这一含义来看,传统的音像业也可以被认为是出版业的一个分支。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香港等地区音乐的影响下,内地流行音乐市场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内地音像业逐渐产生了其特有的属性和价值。但是,内地音像业的火热犹如昙花一现,据不完全统计,音像制品的发行量在2005年达到最高,此后,出版品种、数量以及销售金额都开始逐年下降。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盗版。内地的音像业从产生之初所伴随的问题就是盗版现象。音像制品的产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成品被复制可能只需几分钟。复制的低成本性和便捷性以及消费者对更低价产品的青睐导致唱片盗版横行。但是,随着法治环境的改善以及版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音像业的盗版现象在逐年好转。而且,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音像业也走向了电子化的模式,数字唱片产业有逐渐抬头的态势。
四、演出业
演出业主要包括话剧、歌剧、戏曲、音乐会、演唱会、舞蹈等多个领域,收益来源主要是票务收入,这一产业涉及的主体也较多,主要有演出团体及其经纪公司、演出公司、剧院、票务平台、广告商、观众等。
演出行业较为突出的特征是现场性和即时性,即在某一个时刻亲身体验表演。这是演出业与音像业或影视业的本质区别,因为对于后者,受众完全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回看录像等方式再次获得文化上的体验,这是演出业无法做到的,可以说现场营造的文化氛围就是演出业受众最为看重的核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整个文创产业的打击都是巨大的,演出行业受到的打击尤为明显。即便是在疫情防控已处于常态化的情况下,整个文创产业在慢慢复苏,但是演出行业的复苏却十分缓慢,根源就在于演出行业的现场性和即时性,观众对现场氛围的追求限制了线上演出方式的发展。在公共场所聚集仍存在限制的现状下,演出业如何另寻生机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五、艺术品业
艺术品业,主要是指以企业组织形式从事有关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以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等艺术品的经营活动。这些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收购、销售、租赁、经纪、进出口经营、鉴定、评估、商业性展览等服务,以及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投资经营活动及服务等。
我们通过两个关键词“稀缺性”和“收藏性”来了解艺术品业。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品资源稀缺且难以复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可以说,艺术品的大部分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消费者的收藏来进行的,对于某些消费者来说,收藏艺术品除了满足其对内涵深厚的文化需求以外,也是显示其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艺术品业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与金融业联系紧密。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迎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且其发展重点仍将是与金融的结合。有业内人士认为,继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后,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国内的第三大投资热点。悠悠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积累了无数的艺术瑰宝,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如何盘活,除了政策支持和引导外,落地实施也离不开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在我国各类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挖掘、具象、流通文化艺术资产,通过金融手段为艺术资产赋值,为文化产权市场的活跃保驾护航。
六、娱乐业
娱乐业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指代两种不同的具体产业:一种是传统意义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和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经营性歌厅、舞厅、KTV、音乐茶座、台球场、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网吧、游艺场等娱乐场所及其提供的娱乐休闲服务;另一种则是指从事表演艺术事业的人的群体及其生态环境,通常也会称其为“娱乐圈”或“演艺圈”。一般认为,专长于电影、电视、相声、小品、歌唱、舞蹈等艺术的人士都属于娱乐圈人士。严格意义上说,前者是传统的娱乐业,把后者纳入新兴的文化产业领域的范围或许更为恰当。
之所以仍在此处统一论述娱乐业,是因为后者这一娱乐业其实是文化产业多个产业部门的跨界产业,传统的明星、艺人通常也兼具歌手、演员、主持人、模特等多重身份,其通过演艺行为,比如,出演了某部电影或演唱了某首歌曲而广为大众所知。近年来,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另一种意义上的明星诞生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因此而产生的“粉丝经济”对娱乐业的影响也值得我们研究。
七、广告业
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创意、策划、设计、制作、展示、发布、管理、调查、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效果评估、媒体运营、品牌代理等方式获取利润的产业门类。而所谓广告,是指为了商业或其他目的而做的付费信息发布。
在文创产业所有的细分产业门类中,可以说广告业是将商业与创意结合最为紧密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会与广告有所关联,商业行为是为了销售以获得利润。如何提高销售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消费者大量接触到企业的产品和销售信息,而这就需要借助广告的力量。广告在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威力,对现代人类的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广告具有支配媒体、创造流行的力量。
广告是文化创意传播的重要媒介。广告业比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创意的支撑,这些创意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形式表达出来,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霓虹灯、橱窗、路牌、日历等传递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流行趋势不断产生,影响着城市的面貌乃至精神。同时,广告业和文创产业其他门类的关联也十分紧密。以影视业为例,在电影或电视剧的播放过程中,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商品的植入广告,商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借助影视平台向观众推广产品,也乐于为获得这一推广机会向影视出品方付费,而影视出品方也正需要费用用于制作、宣传、发行影视作品,因此二者一拍即合。
八、动漫业
动漫又被称作卡通,是指由许多帧静止的图画画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实现画面活动的影视作品。动漫业则是指围绕动漫内容的生产制作所形成的产业。
动漫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最早的动画是1898年美国维太格拉夫电影公司制作的《矮胖子》,而真正将动漫产业做大做强的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日本漫画家制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日本本土受到欢迎,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日本传播其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
我国的动漫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动漫作品,例如,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黑猫警长》《大闹天宫》《喜羊羊与灰太狼》,拥有不少成年粉丝的《秦时明月》《斗罗大陆》,以及近年引爆口碑的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从2015年开始,中国在线动漫产业进入行业发展早期带来的高速增长期,维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18年之后,随着优质动漫内容的进一步涌现,网络动漫市场进入稳步增长期,以用户付费为代表的增值服务强势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九、会展业
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统称,是人们信息及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形式。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各行业在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会展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拉动和促进就业,增强城市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通过大型主题会议,文化和信息得到直接的、密集的、有效的传输,这种高效是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以及新兴的互联网线上方式无法达成的。大型展销会也是如此,展销具有其他商贸形式所没有的优点,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触大量的客户和供应商,展销商品成交量猛增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展销会提供的是面对面双向交流的平台,在较为开放的会场中,消费者完全可以货比三家后依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佳选择。
德国某大型展览公司总裁蒙图特曾这么形容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钱。”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举办会展不但能为与会者、参展商带来经济效益,还会为会展相关的其他产业带来收益,与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消费链。这其中包含会展本身的场地租赁费、搭建费等直接收入,以及通过会展间接带来的印刷、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交通、广告、旅游、房地产等商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