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与冥想(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阿斯汤加瑜伽八支分法

1.五持戒(The five yamas)(道德和伦理的自制)

不杀生(Ahimsa):非暴力,不伤害任何生灵。真正的非暴力是一种心境,一种充满同情的生活态度。

不妄语(Satya):指心灵、言语和行动的诚实,被视为道德的最高法则。

不偷盗(Asteya):不偷窃,摆脱占有欲与忌妒心。

不纵欲(Brahmacharya):节欲,万事有节制。

不贪婪(Aparigraha):戒贪欲,勿囤积钱财,简单生活,慷慨大方。

2.五遵行(The five niyamas)(修炼内心的诚实、正直)

洁净(Saucha):身、心、灵、环境的纯洁和洁净。

知足(Santosha):培养内心的快乐,不依靠他人寻求快乐。

苦行(Tapas):朝着内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就能洞察一切。伟大的瑜伽行者艾扬格大师就曾说过:“缺乏苦行的生活好似无爱的心灵。”

自省(Svadhyaya):不仅要有对知识的学习,更要有对自我的学习,不断深化对自我本质的认识。

敬神(Isvara-pranidhana):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神。

3.体位法(Asana)(姿势)

“Asana”意为“体位”、“姿势”,即经数千年演化而来的身体姿势艺术。练习体位法不仅可以通过加速体内能量流动来塑造体形,还能平定心灵的浮躁,恢复身心健康与活力。同时,练习体位法还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趋向、优缺点和动作。

4.呼吸法(Pranayama)(呼吸调节,也作调息法)

“普拉纳”(Prana)指的是呼吸中的生命能量,因此也可称为“生命之气”。“亚玛”(Ayama)在梵语中意为“扩展”、“延伸”,因此,“pranayama”就是指通过对呼吸的调控来扩张生命能量。在梵语中,呼吸的自然声音“soh-hum”有“我啊……超越了身心的束缚”之意,每呼吸一次,体内回响起曼特拉(mantra,梵咒)的共鸣,因此在瑜伽修行中,静听自己的呼吸就能体会到这种静默的神恩。

以“莲花坐”坐好,双手呈“手指契合法”,这是练习冥想的较舒适的传统姿势,能够使心神集中,头脑平静。

5.制感法(Pratyahara)(感官收敛)

古经文认为,整个宇宙存在于人体内,因此快乐之源也蕴藏于每个人内心。把感官从外在刺激撤回内心,我们就能得到内心的自足,而非依靠外在感官刺激和物质占有来满足我们永难满足的欲望。通过一些姿势(如龟式)练习来引导的自省和制感法也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接受自我。

6.执持法(Dharana)(精神集中)

执持法或者说专注法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完全专注于与身体活动相协调一致的呼吸气流上,或把注意力集中在蜡烛火苗上,凝视着火苗的摇曳,感受其微光。不管哪种形式,目标都一样,即增强心智,聚集精神能量,为进入冥想境界做准备。

7.入定法(Dhyana)(静坐冥想)

通过单向的心神流动(ekatanata)或集中注意力,一定时间后自然会开始进入冥想状态。冥想是一种超越了时间、空间、各种条件和限制的绝对状态,可以扩张我们的个体意识核心,与无限的宇宙意识联系起来。古代圣哲把冥想描述为与自然的结合,同时认为无限的宇宙是生命与死亡的本质的一部分。

8.三摩地(Samadhi)(开悟,独一的极乐状态)

三摩地是瑜伽的终极境界,前7个分支在这里达到了顶峰。这个阶段超越了冥想本身:它超越了开始与结束,超越了时间;这是一种完全的解放与极乐状态,无所求,无所欲,因为自我将一切都融合在一起了。

真正的阿斯汤加瑜伽修行需要努力把上述八大分支结合到一起:既要有身体部分的练习,即体位法和呼吸法,又要做到其他几个部分如五持戒、五遵行、制感法等。瑜伽大师斯瑞·克·帕塔比·乔伊斯(Sri K.Pattabhi Jois)就曾描述说,瑜伽是99%的练习加上1%的理论。这里的练习包括八大分支,不仅仅是姿势练习。

在开始练习瑜伽之前应先诵曼特拉。图中是练习山式的传统姿势:双手合十成合十礼,掌心相对,如做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