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广难封侯的原因分析
李将军广者,才气无双,机智沉稳,爱护士卒,最终却落得个含愤自杀的结局。虽身经百战,但他屡遭挫折,直到死都没有被封侯,这是为何呢?
李广的祖先李信是秦时大将,有逐燕太子丹之功。他家世代学习射技,他的射箭技艺更是精湛。在孝文帝时期,李广就以良家子随军击胡人,“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李广立下了些许战功,然而文帝说他生不逢时,没有生于高祖马上打天下之际,而是活于巩固统治,安抚百姓之时,故无法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侯。在汉朝初年,由于受黄老之学影响,一直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李广作为武将,自然无法施展才干,取得封赏。
等到孝景帝时期,李广随周亚夫平定八王之乱,取得了战功。但是李广接受了梁王的封赏,浅看可以理解为他急于求赏。但他显然是一个政治才能欠缺的武将,他毫不顾忌孝景帝的脸面,接受了诸侯的封赏,没有明确自己的站位,忽视了中央与地方诸侯之间积存已久的矛盾,故而他触怒了统治者。于是“还,赏不行。”接着,李广被隐性“外放”,成了上谷太守,或许是心中郁闷,和匈奴“日以合战”。但这一行为触犯了典属国公孙昆邪的利益,所以他向孝景帝哭诉李广才气无双,过于自负,恐怕会战死。毫无疑问,他这并非关心李广,而是在阴阳他的行为,对皇帝讲其坏话。遂,孝景帝让李广又做了上郡太守。
景帝驾崩后,武帝即位。因为李广勇猛无畏,故而升为未央卫尉。同样,也命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可是两人治军方式大有不同。程不识以严明治军,而李广“简便易行”,和士兵打成一片,甚至与士兵同甘共苦,毫无界限。虽然士兵都爱戴他,但引用程不识的话“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李广的部下过于松懈,所以每次战斗都需要李广冲锋陷阵,以震军威。
在“马邑之谋”中,李广个人能力强,但是由于以上军队问题,损失惨重,自己也遭到俘虏,即使逃出也有过无功。所以,他非但没有受到赏赐,还入了狱被贬为庶人。
在接下来的霸陵尉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李广或许语言迟钝,心胸略显狭隘,过于睚眦必报。
运气也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显而易见,李广毫无运气。在贬为庶人那几年里,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已经成为当朝炙手可热的将才。由于石建去世,来之不易的机会出现了,但是由于张骞延期增援,李广虽然勇猛无敌,但和匈奴仍两败俱伤,汉军几乎覆灭,故而功过抵消,无赏。
李广的堂弟李蔡没有自己身经百战,却被封为乐安侯。李广有些不服气,于是他找到了望气者王朔,李广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取得功劳,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何不被封侯赏赐呢?真的是命不好的原因吗?王朔表示李广杀降羌人这一行为过于可恨,影响了气运,故而不得侯。
李广看到自己日渐年老,为了建功立业绵延后代子孙,李广自请出击匈奴,但是皇帝认为他年老,不同意。他苦苦哀求,才被封为前将军。他急于建功立业,想要立军功。可是卫青受到天子暗示认为他“数奇”,并且想要提拔公孙敖,所以拒绝了他,并命他包抄前行。李广虽然气愤,但只能接受军令,随右将军同行,可他们却迷了路,误了战机。卫青询问他,他却意气用事,自己一人承担了过错。他深知自己封侯无望,甚至会得到惩罚,故而在悲愤下自刎而死。
综上可以得知,李广难以封侯,有四个原因。其一,自负其能,总是单枪匹马,怕别人抢了风头。其二,治军不严。其三,不能审时度势,政治才能缺乏。其四,运气不好。
在我看来,运气不好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