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赵和秦的故事
就在周武王姬发于牧野大战殷纣后,天下也就随着换了个姓,周朝从此在古代中国确立了它的权威。而殷呢?除了在周建立不久后,不死心地发动了一场武庚之乱,基本上陷入沉寂。
当时跟着殷沉沦的嬴人又怎么样了呢?很不幸,在武庚发动叛乱的时候,居于山东一带的嬴姓也跟着起哄了一下,其结果是周公平叛后,这部分嬴姓部族被赶到了大西北,和原本就生活在那里的飞廉一支居住在一起,杂居于戎、狄民族之间。这部分嬴姓在被押往西方的途中,有的偷偷逃掉,就地定居,建立了后来的黄、江、葛等小国,嬴姓十四氏也就这样繁衍开了。
幸运的是,在隔了几代后,嬴人非但没有像殷人那样逐渐远离历史,而是慢慢地接近了历史的中心。
历史记载到了造父这一代。真正使“赵”成为姓氏的人便是造父。造父有一个祖父叫孟增,是飞廉的孙子。《史记》里说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是一个古地名,属战国时期赵国的领地。孟增在周朝找到了他的伯乐,为秦人后来活跃于周朝掌握了一分政治机会。
造父出生时,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周朝已经成了一个国力雄厚的兴盛大国,史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大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清明景象。到了周昭王这一代,周昭王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国土,于是打算扩张。但周朝开辟疆土的人并不仅是周昭王,还有他的儿子姬满。这个姬满就是那个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君王——周穆王。
周穆王在位时,造父正跟着泰豆氏学习驾车之术。泰豆氏是传说中的善驭之人,见于《列子·汤问》里:“造父之师曰泰豆氏。”学了几年后,师傅的教导、自己的天赋和勤恳使得造父成了驾车高手。后来造父在桃林一带得到了八匹骏马,这八匹骏马的名字分别叫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当然骏马也得靠养,造父用他在祖辈和泰豆氏那里学到的驯养能力,将八匹马驯养得强壮异常,跑起来如电光石火,一日千里。养马千日,用在一时,这八匹马当然是养来献给君王的,造父相信周穆王一定会喜爱他驯养出来的这些坐骑。果不其然,周穆王得到这些骏马后,大喜,经常骑着它们出外打猎、游玩。当然,造父也因此得到他御用司机的位子。
周穆王不仅用八匹神驹来玩乐,也靠着它们开始了他的征讨生涯。周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60年),八匹神马带着周穆王一群人浩浩荡荡往西进发,最后在西土(今甘肃、新疆一带)见到了西王母,留下了两人诗歌唱和的美好传说。就在周穆王与西王母相见恨晚的欢乐中,都城那边忽然传来了东夷小国徐国侵扰国都的消息。徐国一直是周朝的心头之患。当年武庚之乱中,徐氏也插了一脚,直到昭王时徐国仍然不服于周朝。至于徐氏的祖先,可追溯到禹时的一个叫嬴若木的人。嬴若木,嬴姓,他的父亲就是造父的一个先祖。后嬴若木封于徐国,后人才以徐为氏。
徐国到了徐偃王这一世,据说徐偃王是个仁义之君,爱民如子,友好周围的众诸侯,因此,东夷一带的诸侯国都倾向徐偃王。徐偃王有那么多政治筹码,便开始不安分了,这不,趁着周穆王往西发展的时候,徐偃王就开始在他背后进行骚扰。
周穆王一听徐偃王来抢他的王位,想到自己将士兵全领到了西方,不免慌乱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国都空虚,只怕周朝要失在他周穆王的手里了。
不幸如周穆王,遇到了一个嬴姓徐氏的敌人。幸运如周穆王,遇到了另一个嬴姓的朋友,就是负责周穆王坐骑的造父。同为嬴姓,造父虽说和徐氏能互相称兄道弟,但他好歹还叫着周穆王主子。因此,就在周穆王得到消息而显得慌乱后,造父看他如此紧急,提醒他尽早用自己献上的坐骑出发,说不定能在徐偃王之前赶回国都。
周穆王立即命令造父扬起马鞭,将周朝的安危都系在了这一条飞舞的鞭子上。造父重任在身,一刻也不敢停止,立即拿出他多年练就的驭术,使其座下的神驹如得风助,日夜不停地疾奔。一路上扬尘起风,在回程路上飞起了一道梦幻的黄沙。
最后,由于造父的神驹和驾驭能力,以及造父那颗耿耿且为主不辞辛劳日夜奔忙的忠心,周穆王得以在情况变得更糟之前赶回都城。徐国军士尤如神兵降临忽然显现,原本以为这是场奇袭,哪知却被造父的神驹所破,慌乱之下大败。周穆王此战大胜,为奖赏造父的大功,因此将赵城封给了造父,造父也因此得到了专属他部族的一个氏——赵氏。
造父封赵后大荫全族。造父是来自飞廉的一个儿子季盛这一支,而飞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一支也因为造父受宠而得赵氏。当时恶来的后裔叫大骆,因造父封赵后来归附他,因此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一说今甘肃礼县)。因此,嬴姓赵氏在当时有两支,一支就是以季盛为祖的赵城赵氏,另一支就是以恶来为祖的犬丘赵氏。而犬丘这一支才是秦国的祖先,造父这支的后人却是日后和秦国争夺霸权的赵国。
这就是嬴姓赵氏的由来。当然,赵氏的来源还有其他的渠道,而不仅仅源自嬴姓,但是这里我们只需要介绍嬴姓赵氏就够了。看到这里,秦王室属于赵氏自然是无疑了,但是对嬴姓赵氏的称呼中,明显“秦”字出现的频率比“赵”还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恶来有个后裔叫大骆,这个大骆有一个小儿子叫非子,非子明显流着他祖先的纯正血统,和他的祖辈造父一样“好马及畜”(《史记·秦本纪》),因为这个兴趣,长大后也成了擅长养马的人。当时非子住在犬丘,城里的人都知道非子的养马能力,因此有人将他推荐给了周孝王。周孝王见非子有如此名气,便召见了他。在这次会见中,面对周孝王的提问,非子举止大气,对答如流,令周孝王啧啧称奇,最终决定让非子在渭水一带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得到了这个行当后,心喜有幸得以为王室效命,因此做事诚诚恳恳、兢兢业业。后在非子精心地养殖下,周王室的马竟一天比一天强壮,而且也繁殖甚多,渐渐排满了渭水之滨。周孝王看到一匹匹体形粗壮、毛发鲜亮的骏马奔驰在大地之上,心中顿起波澜,仿佛自己正驰骋在周王朝的大地上,英勇地巡视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们。这种成就感让他感到了胜利的滋味,因此周孝王对非子好感大增,便有了立他为大骆继承人的念头。
可是非子是大骆的小儿子,没有个正当理由哪能随意废长立庶?当时周孝王的这个念头就受到了大骆的大儿子成的外祖父申侯的反对。于是周孝王只好想了个办法,既然不能继承,那就重新封赏,最后周孝王将秦地封给了非子。约公元前900年,非子在秦地建立了一座叫秦亭(今甘肃清水秦亭镇至张家川一带)的城邑,正式成为周朝的附庸国。
周孝王对非子的奖赏还不仅这些。因为嬴姓经历千百年后,久已失祀,周孝王因此让非子重新祭祀嬴姓,非子也因此有了嬴姓宗主的地位。当时天下有诸嬴共十四氏,因此非子承祀嬴姓宗主的意义足见有多大,可见周孝王对非子的看重非同一般。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秦”和“嬴”才有了第一次的结合,因此非子号称“秦嬴”。
说到这里,要真正列入秦国君王第一人的还要算这个非子,因为“秦”因他而生,而秦亭的出现更是日后秦人扩张土地的基础,所以真正的“秦”始于这里,而“秦”的真正奠基者,当属非子无疑。因此后人有诗: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古代有以封地为氏的习惯,这么看来,非子一支当为秦氏。但或是因为习惯,或是因为赵氏出现在前,从非子到后来的秦王室均以“赵”为姓,而且因其属地为秦,故秦从此成了他们象征性的代号。在秦朝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为了纪念这个朝代遂以秦为氏,这就是陕西秦氏的来源。当然,和赵氏一样,秦氏的源头也不仅仅是嬴姓。
“赵”和“秦”的故事便是这样来的,介绍到这里,秦人的先祖追寻之路算是差不多结束了。不过秦国后人的回忆里除了先祖这一段外,还流淌着另一段记忆,而这一段记忆里有一个令秦人记忆极其深刻的关键词——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