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何谓结构化表达
第一章 好表达要有好的纵向结构
第一节 观点明确:说了半天,对方听不懂,怎么办
说了半天,对方听不懂,可能是没有观点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场景。
假设我是你的下属,我对你说:“领导,还记得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个项目吗?现在项目出现了点问题,动态接口协议不符合要求,需要增加新页面,而且必须修改页面布局。要在新的页面风格样式上增加动态切换,让客户感觉风格的颜色可以换成冷色调,更加高大上,更加商业范儿……另外,如果系统性能得到优化,应用变得更简单,并增加故障设置按钮,项目开发效率就会更高……”
这是我们在商务沟通中经常遇到的场景,说的人通常会认为说得越细,对方就会听得越清楚明白,真的是这样吗?当说的人沉醉于自己的细节之中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方的需求,对方真的想听这么多吗?所以,当滔滔不绝地说了半天的时候,最后领导可能不耐烦地问一句:“所以,你到底想说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作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它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通过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持续较长时间。这就告诉我们,当与他人沟通的时候,把我们的观点最先呈现出来才更容易让对方记住,否则对方是难以记住那么多内容的。
可以怎么说
“领导,为解决现有客户的核心问题,特申请新开发动态页面和增加故障设置按钮的功能模块,建议马上立项。”说完这些,你再反馈遇到了哪些情况,出现了哪些问题。
对比之前的表达,我们发现,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对方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你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如果有了明确的观点,并且说在前面,对方就会很容易记住你想表达的内容。
什么是观点
观点是具有中心思想的一句话。我们称之为有灵魂的表达,而灵魂指的就是观点和思想。
例如,一位行政主管向老板汇报团建活动的进展:“老板,我这次主要和您沟通一下团建的情况,首先,是场地……其次,是交通……”他这样的表达,算不算有明确的观点呢?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为什么?因为他只表达了和团建活动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和思想。如果你是他的老板,需要把他所讲的内容全部听完,才能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从而得出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事实上,观点是你对所讨论的问题方案所持有的看法或态度。
如果这位行政主管知道表达时要观点明确,并且说在开头,他可以怎么说呢?
“老板,咱们的团建活动整体筹备得不错,就是在交通费用上超出了一部分预算,需要您的帮助和定夺。”这样一来,老板第一时间就能抓住你要表达的重点,知道你来的目的。接下来,你可以根据老板的反馈把具体的内容进行展开,详细描述具体发生了什么导致交通预算超标。
又如,大多数职场人在谈论明年计划的时候都会说:“我明年计划做三件大事,完成四个重点项目。”这些严格意义上讲也算不上观点,因为除了数字没有明确的信息。我建议,你把做这些事情或完成这些项目的核心目的讲出来。例如:“为了提高产品销售量,我准备从三件大事入手。”这样就比刚才好一些。如果你能把三件大事再高度提炼概括一下就更完美了,例如:“为了提高产品销售量,我准备从产品优化、价格优惠、渠道拓展三件大事入手。”
观点先行的适用范围
你可能会问,是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先抛出观点呢?恭喜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经初步具备“结构思考”的能力,开始全面看问题。当然,不是所有场景都需要先说观点。例如,小李去医院看病,医生先让他做各种检查,检查完毕后小李把化验单拿给医生,医生如果马上就说:“你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小李听后一定会五雷轰顶。此种场景就不适合先说观点。又如,情侣分手的时候,如果直接说“分手”就会伤害对方,于是需要准备大量铺垫后再说分手的事,这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
我们来看一个工作中的场景。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公司都准备裁掉一部分员工。假设你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老板交给你一个任务,要求在一个月之内裁掉20%的员工。在了解公司员工的整体情况之后,你锁定了目标人员。接下来,你需要与这些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首先,你找来了小李,如果马上就说:“小李,你被公司开除了,收拾一下东西,去财务部结算一下工资,下午就不用来了。”
此时的小李肯定接受不了,文明一点的会跟你讲道理,询问为什么要开除他,不文明一点的话估计就和你吵起来了。一般来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都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表明整个大环境如何不好,公司的运营也非常艰难等,最终才说出想表达的观点,以便让对方慢慢接受。
所以,以情感沟通为目的的场景就不适合先说观点。一般来讲,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在正式场合快速传递信息是比较适合观点明确且说在前面这种表达方式的。
总结一下
本节介绍了一种职场常见场景:说了半天,对方听不懂,怎么办?方法就是要观点明确。什么是观点?具有中心思想的一句话。观点先行通常适用于高效沟通的工作场景,以情感沟通为目的的场景一般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