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Web 2.0到Web 3.0——我们需要更好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但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相对迟缓,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深深的内卷,一项事物的利弊得失一定要基于历史的框架分析和考察。Web 2.0在2010年左右还是非常先进的事物,但其在2015年后经过了几年的迟滞,如今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事物。
Web 2.0对发展的阻碍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广大用户的数据不属于用户本身,而是被互联网巨头所垄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中,在实践层面任重道远。
其二,互联网巨头不仅垄断数据,而且垄断经营场景和用户的思维逻辑。垄断数据和经营场景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垄断用户的思维逻辑,导致广大用户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数以十亿计的用户被困在“信息茧房”里无法自拔,导致对世界的偏见越来越深,在思想上陷入“赤贫”。
其三,互联网并不互联,而且有更加不互联的趋势。“互联网孤岛”林立是Web 2.0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不同国家的互联网政策不同,加剧了这一形态的割裂。
其四,互联网边际递减的财富效应,承载不了年轻一代的梦想。以国内为例,互联网行业在2016—2017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耗殆尽之后,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一个令全互联网行业集体兴奋的奇点了。不管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还是VR、AR和5G,都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只是互联网的某个细分领域。此外,互联网行业的造富效应早已江河日下。之前一个名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去互联网大厂工作,可以拿到不菲的收入。当晋升到公司部门中层及以上时,如果运气好碰上公司上市,则会获得一大笔财富。或者,在公司升至一定的位置之后,自己出去创业,也可以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但这些都随着近年来日益加剧的Web 2.0内卷和愈演愈烈的数字经济反垄断一去不复返了。仅靠工资等劳动型收入,年轻人难以实现财富阶层的跃迁,在买房这座“大山”面前望而却步。而Web 3.0则是对Web 2.0的整体迭代,当技术集群发生代替革命时,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必然是非常可观的。很多人选择加入元宇宙和Web 3.0其实也是生活所迫,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初期,造富效应都是最大的共识。这其实也是市场经济的实质,市场会对何为先进、何为落后做出判断和选择,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皆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看,我们从Web 1.0迈入了Web 2.0,现在正处于从Web 2.0向Web 3.0迈进的关键历史时期,可谓站在Web 2.0的门槛眺望Web 3.0。Web 1.0的典型特征是静态网页,主要表现为有限的信息(只读)和有限的价值(只发送);Web 2.0的典型特征是用户可在信息维度直接交互,在价值维度局部交互,主要表现为绝大部分信息可实现读写,有限价值可实现有限发送及接收;Web 3.0的典型特征是用户自主控制,主要表现为所有信息可读写,所有价值的发送及接收,价值流和信息流实现融合。Web 3.0的概念最早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林嘉文)在2014年提出,Polkadot是将多个专用区块链连接到一个统一网络中的区块链协议。Folius Ventures将Web 3.0定义为:一个信息流与价值流传输摩擦最小化、成本最小化并且功能完备的互联网。Web 3.0代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互联网形态向着更民主的范式转变,Web 3.0源于人们对当今互联网价值态度的转变:互联网巨头控制着互联网和所有人的数据,这既不应该也不公平。Web 3.0代表着很多人产生了想创造一个真正“用户集体所有”的互联网的想法和愿望。从Web 1.0到Web 3.0的时间进程越来越短,而所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Web 1.0到Web 3.0的时间进程及所创造的价值
天下苦Web 2.0久矣。在信息层面,尽管我们从直观上感觉获取信息已经相当便捷,但事实上还是被各种藩篱所隔绝,不同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存在藩篱,不同平台之间也可能无法互通。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好似一部“跑马圈地史”。早在2007年,当时的淘宝掌门人卫哲就多次前往百度商谈淘宝流量引流的问题,但因为所谓的“有不良的商家通过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和搜索引擎优化的方式来欺骗消费者”,淘宝切断了和百度的流量合作。从2010年开始,4G 逐渐普及,光速网络逐步建立,全球互联网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期,互联网用户也进入爆发期。然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互相屏蔽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还是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追求垄断及屏蔽对手都成为常规操作。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值11.64亿,同比净增962万。2021年9月工信部在组织互联网巨头企业召开的“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上提出要求,各互联网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然而,Web 2.0藩篱的拔除非一日之功。
除了信息维度,Web 2.0在价值维度带来的隔阂更深。以我国Web 2.0的生态为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无法互认,价值也无法直接传递。更为重要的问题是,用户无法掌握自己的数据,大部分数据被大型数字平台垄断,这是Web 2.0时代生产关系层面最大的问题,然而指望Web 2.0自我革命基本是不可能的。笔者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确权、定价和交易的完整框架,如图1-2所示。但在这种模式下,需要DeFi为数据流转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Web 3.0作为巨大的范式变化,改变了生产、消费、创业的方方面面,影响力远远超过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Web 2.0。毕竟,Web 2.0发生的一切早在1996年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中就已被清楚描述出来。Web 2.0的发展遇到瓶颈之后,越发展就越禁锢和束缚人,而不是解放和发展人。但关于Web 3.0的构想直到近几年才勾勒出蓝图,此后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Web 3.0的核心叙事是用户掌握数据所有权,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逻辑都发生了变化。从整体环境上来看,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在过去四十年从Web 1.0时代到Web 2.0时代都在享受整体行业成长的红利,靠广告投放增长的范式将会被以社群增长的方式代替。自互联网诞生到2015年,其渗透率增长停滞在60%,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78%。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了竞争红海,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用户,流量成本将会不断增加,广告投放驱动的用户增长策略将会被以用户社群增长和运营的方式所取代。这是互联网Web 2.0时代粗放式的增长,而Web 3.0则是互联网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形态。
图1-2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确权、定价和交易的完整框架
在底层经济模式上,传统的VC/PE模式在支持新范式迭代方面弊端丛生,遑论更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DeFi的叙事重心不仅在于改变现实世界的金融业,还在于在元宇宙和Web 3.0里创建新型数字资产的金融体系,以及用于去中心化云计算数字资源的协作框架。元宇宙的产生和Web 3.0的发展,解决了只靠区块链无法解决的物理世界上链难题,为DeFi的应用创建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在Web 2.0时代用户靠出卖个人行为数据换取免费产品使用权的模式,被Web 3.0时代“用户拥有数据所有权,谁使用谁付费”的模式所取代。不同于云计算的租用模式,Web 3.0时代的商业模式是按照运行次数和访问次数收费。区块链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承载的所有智能合约都开源对外暴露服务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鼓励创业者自由调用,创业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开发产品,生成一个新的智能合约。大量开放的智能合约和数据不仅激发了创新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创业的组织门槛。原来Web 2.0时代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将由Web 3.0时代分布式的DAO 代替;同时,由于智能合约部署在区块链上,不需要公司采购服务器,也无须为此租用云计算服务器,创业者不再需要支付服务器成本。智能合约的计算成本将由调用的用户支付,由于用户承担了计算成本,因此用户理应拥有自己的数据和隐私。
在Web 3.0时代,从软件开发上来讲,开源很有必要。正由于未来的软件控制了用户的资产,因此开源成为软件开发的必要选项而不是可选项。此外,在Web 3.0时代,基于智能合约组合形成新产品将成为主流的开发模式,因此智能合约需要开源。从商业模式角度上来看,处于Web 2.0时代的互联网企业因为依赖广告收益,需要将用户留在自己的产品体系里,因此需要搞垄断,于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封闭保守的系统。在Web 3.0范式下,用户为使用智能合约调用支付费用,大量的第三方合约调用同样会带来收入,因此隐藏在第三方的背后不会损失收入,反而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因此,Web 3.0项目会选择开源,鼓励第三方免费使用。从技术上来讲,软件开发从高效率、低成本优先变成强安全、高可靠性优先。从Web 1.0到Web 2.0的互联网发展的四十余年里,高效率一直是一个核心关键词,支持全球数十亿的用户快速访问互联网是核心标准。进入Web 3.0时代和元宇宙以后,由于互联网承接了大量价值可观的数字资产,强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成为用户考虑的第一优先级。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Web 2.0时代的“Server Client”架构将变为Web 3.0时代的“Blockchain-Edge-Client”架构。长期以来集中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的服务器,将被由Web 3.0时代的区块链组成的分布式节点代替;serverless代码将部署于靠近用户端的edge,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安全和隐私计算。在Web 2.0时代被亚马逊云(Amazon Web Services,AWS)、微软、Google Cloud、阿里云、腾讯云垄断的云计算平台将受到冲击,被Web 3.0时代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代替,Web 3.0的可信计算CPU将会得到大规模使用。
从产品设计层面而言,未来十年内,用户体验将让位于用户权利。元宇宙和Web 3.0的发展仍然处于早期,正如1996年的雅虎网页,速度慢并且不美观,但是在那个时代仍然得到用户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主流。这是由于雅虎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恰恰迎合了正确的发展趋势,因此,即使它存在一些瑕疵,但总归瑕不掩瑜。就像比尔·盖茨向主持人解释什么是互联网,为什么收音机和录音机不如互联网好。又好比,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后被人嘲笑为《红旗法案》),就是因为大家觉得汽车能干的活儿马车也能干。英国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机遇,落后于美国和德国,由此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Web 3.0的市场定位需要新的价值,那就是让用户有机会掌握自己的数字资产。就像用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理解互联网为什么比收音机和录音机好一样,大多数用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到Web 3.0范式下数字资产的优越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深层次优越性。
在Web 3.0时代,从创业融资和风险投资来看,用户和投资人更加融为一体,都在DAO的范式下为生态赋能,投资人将需要做出比投入资金更多的贡献。正如以太坊的通证以太币(ETH),用户既可以用ETH支付转账 gas费用,又可以用ETH参与公有链治理,区块链的通证的使用范围超出了传统的股权范畴,用户既需要通证来使用产品,又享受了类似于股权红利的通证增值红利。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Web 3.0范式下的风险投资人不仅需要提供资金,还需要为项目提供初期的流动性资金、质押和治理服务。由于通证的发行和交易的界限不再清晰,不管是PoW (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还是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矿工都参与了链上的治理,因此要求Web 3.0风险投资具有从技术底层到抽象治理的全部参与能力。
从公司治理来看,Web 2.0时代的现代公司制将被Web 3.0时代的DAO组织代替。四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降低了计算成本,也降低了网络协作成本,并且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和提高了团队协作创新能力,Web 3.0时代的组织范式将是以DAO为代表的柔性协作。计算基础设施从20世纪90年代的自建数据中心过渡到后21世纪的云计算中心,从大型商业软件过渡到了免费开源软件和API互联网,又发展为2020年的区块链驱动的智能合约乐高组合,对创业者资金和组织规模的要求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DAO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区块链智能合约组合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以近乎零成本部署运行在区块链上,程序运行成本由使用产品的用户支付,完全脱离了现在的用户靠出卖个人行为数据来换取产品使用权的模式。此外,由于Web 3.0的程序完全开源,项目开发完成后,很容易移交给社区进行后续维护和升级,加上通证分发模型,所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为DAO 组织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2021年Electric Capital的一份关于Web 3.0开发者的报告可知,2021年Web 3.0开发人员的数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并且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每月有18000名活跃开发者在开源加密项目和Web 3.0项目中提交代码;2021年有34000多名新开发者提交了代码(历史最高值);每月有4000多名活跃的开源开发人员在以太坊中工作,有680多名开源开发人员在BTC生态中工作;超过20%的新Web 3.0开发人员加入了以太坊系统;Web 3.0开发者生态从大到小依次为ETH、BTC、Polkadot、Cosmos、Solana、BSC、NEAR、Avalanche、Tezos、Polygon、Cardano,它们之中每月至少有250名活跃开发者;其中,Polkadot、Solana、NEAR、BSC、Avalanche和Terra的开发者增长率超过了以太坊。2500多名开发人员正在从事DeFi,不到1000名全职开发人员负责的智能合约总锁定价值超过了1000亿美元。Web 3.0中65%的活跃开发人员是在2021年加入的,45%的Web 3.0全职开发人员是在2021年加入的。尽管Web 3.0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毫无疑问的是,Web 3.0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对Web 3.0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远低于全球水平。Web 2.0是属于Facebook、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旧时代,随着Web 2.0的发展,数据垄断会日益严重,所以数字经济领域需要反垄断。而Web 3.0是属于所有用户、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在Web 3.0中,用户要做的是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利。2021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在国会山举行了以“数字资产和金融的未来:了解美国金融创新的挑战和利益”为题的听证会,会上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帕特里克·麦克亨利(Patrick McHenry)表示:“加密金融领域的技术已经得到监管,但现有的监管框架可能是笨拙且并未与时俱进的,并具有过度监管的倾向。加密货币对未来的影响可能比互联网更大,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则,不需要立法者仅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下意识开展的监管。因未知的恐惧而监管只会扼杀美国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我们如何确保 Web 3.0革命发生在美国?”随后,Bitfury Group的CEO布莱恩·布鲁克斯(Brian P.Brooks)解释了什么是Web 3.0,并称Web 3.0才是互联网的未来。A16z(科技领域投资巨头)政策主管托米卡·蒂勒曼(Tomicah Tilleman)则表示:“这是美国国会议员首次使用委员会全体听证会这个平台来强调Web 3.0是互联网的未来,承认Web 3.0有潜力解决包括汇款和金融普惠在内的许多问题,是关于去中心化技术全国性讨论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美国国会的内部人员将加密金融的重要性提高到与互联网等量齐观的位置,令人吃惊,这反映了他们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在Web 3.0刚刚展露曙光之时,美国国会就出现了确保Web 3.0革命发生在美国的声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毕竟Web 3.0展现出的巨大价值很可能重塑互联网的面貌,还会迸发出巨大的财富,并重新定义全球互联网的格局。我们现在主要处在Web 2.0阶段,但我们踮起脚尖已经可以看到Web 3.0的大门。Web 3.0也是真正实现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必由之路。在Web 3.0中,数据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第一生产要素。Web 3.0产生的价值将是Web 2.0的数十倍,也是下一个十年的财富风口。
当前Web 3.0的核心赛道和头部项目日益清晰,包括Web 3.0底层基础设施的头部项目,如ETH、DOT、ICP、VSYS等;Web 3.0数据存储的头部项目,如AR、FIL、CRU、VSYS、Meson、Stratos、Theta等;Web 3.0社交的头部项目,如Mask、Rss3、Mirror等;Web 3.0身份索引的头部项目,如 Lit、Icx、Bright、Sjsnb等;Web 3.0交易的头部项目,如UNI、Dydx、Vega、Sushi、1Inch、Snx等;Web 3.0隐私计算的头部项目,如LAT、PHA等。当然,这仅仅是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赛道,事实上,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至于我们难以想象。未来,一定会有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新赛道涌现出来。Web 3.0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范式转移,其最大的特点是用户真正拥有数据所有权,以及开放公平、不可篡改及去中心化,用户扮演的角色既是生态的共建者,也是生态的所有者和受益者,满足了作为生产级别和消费级别的产品以最有效形态占领市场的必备条件。
当然,我们今天站在历史的角度否定 Web 2.0,并不意味着Web 2.0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Web 2.0过去产生了巨大价值,但如今已成为人类实现更深层次数字化的主要障碍,当年的屠龙少年已变成恶龙。可以确定的是,Web 2.0和Web 3.0将处于长期共存的状态,Web 3.0会呈现逐步扩张的趋势,而 Web 2.0会呈现逐步紧缩的趋势,一消一长,一枯一荣。对于用户来说,Web 3.0为其带来了拥有数据所有权和参与财富创造的机会,在习惯于旧范式成功路径的人们眼中,新的范式总会被认为是泡沫甚至骗局,但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范式的转移和新趋势的出现。范式变化的力量之大,以及对抗范式的力量之大都超出我们的想象,经常需要上一代付出被淘汰的代价,才能推动新范式的真正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旧时代的终结,而现在,一个属于元宇宙和Web 3.0的新时代正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