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分裂、再统一
——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人们认识世界,总是从宏观上开始,再细分去研究,然后又走向综合的。希腊人认识世界就是十分宏观、具有相当高度的。科学革命以来,人们的分科越来越细致,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这对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世界是十分有用的,但分得太细,妨碍了人们的视野,就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所以,如今有学者主张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让视野开拓也有利于对每个学科细节的研究。
经济学研究尽管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也是这样的认识过程。古典经济学以前的经济思想就不说了。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的认识是极广的,没什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之分。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今天称为经济增长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但价值问题、价格决定等则是今天的微观经济学。斯密本人并没有把它们分开的意思。在他的思想里,这些都自然而然地混在一起,也看不出有必要分开。以后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大体上都是这样研究经济学的。
新古典经济学家接受了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的信条,总体经济平衡运行,也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所以他们集中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这些其实都属于今天所讲的微观经济学。这种研究的确让我们对资源配置的研究更深入细致了,应该说是经济学一次重大的进步。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提出垄断竞争理论之后,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本内容的微观经济学体系就完成了。以后当然有发展,但基本框架并没有变。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供给创造需求”的信条受到极大冲击。凯恩斯要从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角度来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而不能局限于个别部分和细节的个量分析,于是有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宏观经济学。不过凯恩斯并没有推翻新古典经济学,只不过他认为当时更为迫切的是解决总量的问题,而不是个量问题。当总量问题解决之后,新古典经济学还是适用的。但他对自己的总量分析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个量分析之间,即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没有涉及。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词并不是凯恩斯提出的,他只说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这两个词是荷兰统计局一位非著名经济学家迪·沃尔夫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他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并解释“微观经济学解释指的是一个人或家庭的关系。宏观经济学解释产生于个人或家庭组成的大集团(社会阶层、民族等)……相应的关系”。可以看出他提出了这两个名词,但对这两个名词并没有给出一个科学、准确的解释,不过说到微观是关于个人的、宏观是关于整体的。
明确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开的还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把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学新体系,并称之为“新古典综合”。1948年他出版了以这个新古典综合为特征的《经济学》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很快代替了过去的教科书,风靡全球。在这本教科书中,他把新古典经济学称为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称为宏观经济学。由这两部分组成一个经济学体系。这种做法得到公认,直至今天,教科书的框架虽有些改变,内容也全然不同,但经济学分为这两部分的做法已经成为标准模式,地位牢不可破。按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八版中下的定义:“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学科。”“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但曼昆认为:“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由于强调不同的问题,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型,所以通常在不同课程中讲授。”看来还是强调两者之间差别的。
两者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把经济学这样分开进行讲授和研究也是合适的。但许多经济学家更关注的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在现实中,个人和企业的决策与活动是整个经济的基础,整体经济无非是个人和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与结果。离开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宏观经济理论都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例如,宏观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就是以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为基础的。
如今经济学家都在探讨如何把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使两者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两部分拼在一起的、形式上统一实际上分开的整体。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把这一点作为突破口。他们认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建立宏观经济学就要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来建立整个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理性人出发,得出市场机制调节达到市场出清的结果。这正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理性预期学派正是从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出发建立了市场机制完美的结论,反对国家干预,这种宏观经济学是新古典经济的运用与发展,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坚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也认识到,重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给它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他们从信息不对称出发论述了工资和价格的决定,提出黏性工资和黏性价格的理论。这样工资和价格的变动慢于供求关系的变动。在短期中这种滞后就不能实现市场出清,存在经济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这就有国家干预的必要。这种经济学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这两派的结论虽不同,但在把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是相同的。因此,不少经济学家抛开这种门派之争探讨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机统一起来的大问题。正如物理学家企图建立统一场理论一样。经济学的许多新发展,如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都成为这种统一的突破口。当然这种大一统还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探索仍在进行中。
从统一到分开再到统一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相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真正统一的一天一定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