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物价水平
——物价指数的编制
我们在新闻节目上经常听到,今年消费物价指数又涨了几个百分点,或降了几个百分点。这个表示物价水平的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统计机构在计算物价指数时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确定计算物价指数时包括哪些商品和劳务,以及它们在这些商品与劳务中所占的比重,即加权数。第二,确定这些商品式劳务在不同年份的价格。第三,计算所包括商品或劳务的总支出的变动。在计算时各个年份商品或劳务的种类或各自的加权数。第四,确定基年,基年的物价指数为100,然后计算其他年份的物价指数。如果以逐年对比,比如新闻中常说的“比去年上升了多少”,就是以前一年的基年为标准。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物价指数的计算。假如我们只消费面包和矿泉水,其中面包4个,矿泉水2瓶,表示面包的重要性是矿泉水的2倍,即面包的加权数为0.67,矿泉的加权数为0.33。在2020年,面包的价格为1元,矿泉水的价格为2元,在2021年,面包的价格为2元,矿泉水的价格为3元。在2020年,这两种商品的支出为:1元×4+2元×2=8元,在2021年,这两种商品的支出为:2元×4+3元×2=14元。
2020年为基年,物价指数为100,那么,2021年的物价指数为14元/8元=175。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物价指数的计算就是:
这所选商品与劳务在统计中也称为“一篮子商品与劳务”。
如果要计算物价上升率,或称通货膨胀率,公式就是:
在上例中,2021年的物价指数为175,2020年的物价指数为100,所以,从2020年到2021年物价上升率,即通货膨胀率为:(175-100)×100%=75%。如果物价指数下降了,我们就称为通货紧缩。
物价指数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消费物价指数(CPI),这种指数包括的商品与劳务都为人民生活中所用的消费品,根据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加权数。这种物价指数用商品与劳务的零售价格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来表示。新闻中所指的通货膨胀率即指消费物价指数,因为它与人民生活关系最大。
第二种为批发物价指数(PPI)或称生产物价指数。这种指数包括的商品与劳务都是企业所购买的,为原料、设备或半成品,如钢铁、煤炭或机床等。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能反映出经济中生产的情况。如批发物价指数上升,说明生产增加快,反之则是生产衰退。由于批发物价指数上升,则消费品也会上升,所以这个指数间接与人民生活相关。
第三种为GDP平减指数,包括经济中一切商品与劳务。理论上说,最能代表经济物价水平变动的还是这个指数,但由于GDP中许多商品与劳务,比如战斗机、导弹或坦克,与人民生活关联不大,所以反而不被看重。这种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就是名义GDP,按基年价格计算的GDP就是真实GDP,所以这个公式也可写为:
这三个指数因为具体包括的商品与劳务不同,所以数值不同,但它们的趋势是一致的。如果发生通货膨胀都会上升,如果发生通货紧缩都会下降,无非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不同。我们常用的是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