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家于乱世,住友开山
富可敌国的拔银术
400年前,甚至更久之前,日本人苏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意识到,这个秘密可能会让他富可敌国,甚至权倾天下。告诉他这个秘密的人,来自明朝,一个叫白水先生的人。
秘密与白花花的银子有密切关系。
在苏我之前,日本人已经学会提炼铜了。他们把铜矿石放在木炭上燃烧,当温度足够高时,铜就被分解出来了。不过这个时候出来的铜还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加工成可以买卖的铜。
就在苏我认识了白水先生之后,他那原本单纯的大脑才知道,很多铜矿石里不仅仅能提炼出铜来,还能提炼出更值钱的银!这个提炼法,在整个日本,就只有白水先生知道。
这个方法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我们先来上一节化学课:
首先要明白,铜的熔点是1084℃,铅的熔点是352℃。所以,当矿石灼烧的时候,最先从里面熔解出来的是铅。而铅里是含银的,偏巧当时的日本人不知道这个奥秘。
从白水先生那里苏我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
他把最先熔解出来的铅溶液倒在滚烫的灰上,铅就会沉淀在灰的下边,而银块则会留在灰的表层。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400多年前的日本,这个伟大的发明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就像互联网催生了很多亿万富翁一样,拔银术也让苏我彻底告别了贫下中农的生活,走向了富人团体。
拔银成功之后,苏我开始大量购进铜矿石,进而开始购买矿山,变成了拔银小能手、炼铜界的劳动模范。
后来,他进一步发现,日本人不懂拔银术,每年把大量含金银的矿石以低价卖给了外国人(主要是明朝),苏我对这个现象深恶痛绝,这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吗?
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提高拔银技术,并且开始从源头上控制矿石贸易。很多年以后,中国一位叫郎咸平的教授将这种模式称为“产业链战争”。
掌握拔银技术的苏我不敢忘记自己的老师白水先生,于是,他把自己的店铺定名为“泉屋”。不久之后,坐落在京都的“泉屋”生意越做越大,苏我也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富豪。
那么,苏我到底是谁?白水先生为什么要把拔银术传授给他呢?他又是如何把目光投向了铜矿呢?
那是天正十八年(1590),著名的战争明星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佛教拥趸,日本统一后随之而来的是,日本佛教的又一次复兴,特别是京都各地的寺院开始兴建大佛像,炼铜也就成了当时的朝阳产业,其架势绝不亚于我们当年的大炼钢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19岁的苏我来到了当时日本的首都——京都。
这个年轻人的全名叫苏我理右卫门,生在日本河内(栃木县内),祖宗八辈往上都比较显赫,属于权倾一时的平氏,后来越来越不争气,家道中落,贫困不堪。
到了苏我同学这一代,事情发生了变化。小伙子从小聪明伶俐,特别是对商业和技术近乎痴迷。听说京都流行建大佛,苏我理右卫门就决定大展拳脚,进军炼铜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秃子总会发光的。苏我理右卫门为了发展炼铜业四处寻访名师,在遇到不少混饭吃的人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苏我理右卫门遇到了白水先生。
白水先生是个来自中国的传道者,热爱佛教,广传佛法。他发现苏我很聪明、很勤奋,最重要的是待人诚恳,讲究信誉,且颇有慧根,对佛教教义领悟极深。他告诉苏我,炼铜只是一时的利润,找到真金白银才能修成正果。苏我理右卫门深以为然。
就这样,白水先生把从明朝带来的拔银术倾囊相授,苏我理右卫门由此开创了延续400年的不朽功业。不过,这是后话。
就在苏我理右卫门准备将“泉屋”的事业做大做强,以拔银术换来滚滚财源的时候,日本的形势发生巨变,危险和死亡开始逼近苏我理右卫门的亲人。
一个荡着淡淡春愁的早上,苏我理右卫门的小舅子,住友小次郎政友——法号空禅的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亲戚一脸严肃,眼神凝重。苏我的潜意识告诉自己,出大事了!
两个人对面而坐,久久沉默之后,空禅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我将去江户,妻儿还希望您能照顾。”苏我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他知道,这可能是一次无法回归的旅途。
空禅抬起头,仰望天空,泪水滚滚而下。
苏我理右卫门淡淡地说:“姐姐和你的孩子自有我来照顾,你不需担忧。不过,我有另一个提议,希望您能答应。”
绝望的空禅一脸茫然地看着苏我。后者说道:“我想让我的儿子与你的女儿结婚,你看如何?”
停!乱了,绝对乱了。按理说,住友小次郎政友是苏我理右卫门的小舅子,苏我也就是住友小次郎政友的姐夫,两人的孩子也就是表兄妹的关系,百分之百的近亲结婚。
可是,空禅很感动:“这个自然是好,不过,我怕连累您和家人。”
苏我理右卫门倒是对近亲结婚这事不在意,他坚定地表示,自己不怕被连累,一定要让两家人亲上加亲。
空禅只好同意了。他安顿好自己的家人,决定启程前往江户(今天的东京)。
对和尚空禅来说,江户可能让他获得新生,也可能让他走向死亡。
住友小次郎政友生于天正十三年(1585)前后,正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这是日本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无数阴谋、战争、情爱的大戏。
先是日本著名的武士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明智光秀杀死,刚刚有些稳定的日本局势又陷入混乱,盘踞在地方的各个军事力量趁势发威,四处攻城略地。
最有实力的是那位长得像猴子一样的丰臣秀吉,他大展神威,本着有了金箍棒,就揽瓷器活的精神,讨伐明智光秀。可怜的光秀兄一路败退,跑到了京都郊区。当时日本的农民生活困苦,饱经战乱,早就放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他们常常三五成群,以打击落荒而逃的武士为生。
明智光秀也是喝凉水都塞牙,偏偏碰上了这帮要钱不要命的农民兄弟,双方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起来。最后,军心涣散的光秀部惨败,明智光秀请自己的部下为他介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农民群众代表着先进的战斗力。
听说明智光秀被农民逼死了,丰臣秀吉大喜过望,准备一鼓作气问鼎天下。同样惊喜的,还有盘踞在日本各地的军事力量,他们蠢蠢欲动,伺机扩充实力,排除异己。
为了让局势稳定下来,织田信长的旧部决定召开“武林大会”,选出新的继承人。就在此时,丰臣秀吉和织田家的旧部柴田胜家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秀吉坚持让3岁的小孩子三法师担任继承人。而柴田胜家打心眼里看不起这只猴子,要拥戴织田信孝为主。双方剑拔弩张。最后,几个和稀泥的大臣说,人家丰臣秀吉平定叛乱有功,还是听他的吧。
柴田胜家大怒:这只贱猴子居然如此嚣张,老夫忍无可忍了!
于是,柴田胜家秘密联络织田信孝,准备消灭猴子。
信孝非常配合,为了表彰柴田的忠心,把自己的寡妇姑姑许配给了柴田胜家。虽然是寡妇,但这姑娘生得风华绝代,作风大胆。
两家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接着,柴田胜家又给丰臣秀吉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道歉信”,说自己那天是一时糊涂,今后一定唯丰臣秀吉马首是瞻。
秀吉看了信大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危啊(欺负我为呆瓜),小子肯定是要在春暖花开之际来偷袭于我。
果不其然,第二年,柴田胜家联络织田旧部准备讨伐丰臣秀吉。秀吉从容应战,先下手进攻柴田。
战争的结果是,丰臣秀吉大胜,织田信孝惨败,交出了自己的老妈、妹妹当人质。秀吉穷寇狂追,逼得柴田胜家在天守阁自焚身亡。接着,秀吉生擒织田信孝,信孝临死时大骂:猴子,你等着瞧。然后剖腹自杀。
接下来,丰臣秀吉的刀锋席卷日本,收拾残部,统一了这个经历了漫长分裂的国家。
孔子教我做生意
随着柴田胜家的倒台,他的家臣住友家也陷入了困顿。为了躲避丰臣秀吉的追杀,他们一路奔逃,最后,在天皇的老家京都安定了下来。
住友小次郎政友就是在这个恶劣、动荡的年代里出生的。小时候的住友小次郎政友常常心绪不宁,焦虑万分,就连在睡梦中都仿佛看到敌人的屠刀向自己的脖颈砍来。生活的颠簸、家道的衰落让他深感命运多艰、世事无常。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年轻人无所事事地游走在京都街头,在一尊尊佛像面前闭目凝思自己的未来。似乎只有在信仰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之后,小次郎政友的内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小次郎政友对佛祖的膜拜,吸引了在京都街头游荡的另一个人,他是个和尚,法号空源。
空源是日本和尚群体中的非主流。这位大师7岁开始在日本各地的寺院里听和尚讲佛法,自己修行成才。19岁,他通过自助的方式,用剃头刀把头发刮了个干干净净,正式出家。不过,正规的寺院是不认可空源的,因为这孩子是自己动手让脑袋变亮的,不符合佛法,撑死了也就是个“山寨”版和尚。
可是,就是这个山寨版的和尚突然有一天大彻大悟,创立了日本著名的“涅槃宗”。我对佛教不甚了解,这位大师是如何在一瞬间宣布自己大彻大悟的,我无法理解。
说起顿悟这事,其实有时候让人深觉玄妙。大师们常常历经千辛万苦,走遍穷山恶水,看遍天下苍生,然后潜伏在一个山水如画、就是唱起山歌也不奇怪的地方,苦苦思索人生和哲理。某天,天气阴沉或者阳光灿烂,大师们盯着一棵树或者一株草发愣,偶然间看到蝴蝶飞过,转过头,泉水叮咚、百鸟啼鸣,骤然发觉人生真谛幽深、岁月广袤无边。
这,大概就叫顿悟。
空源是怎么顿悟的,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创立的这个“涅槃宗”对日本人的思想境界影响深远,信者众多。
住友小次郎政友就是信徒之一。
这两个佛教徒一见如故,立刻开始了朝夕探讨佛法的生活。涅槃宗的影响越来越大,后来,连后阳成天皇也经不起诱惑,加入了“涅槃宗”。天皇出家之后,为了表彰空源的功绩,特赐给他一个法号——及意上人。
按说,加入涅槃宗之后的小次郎政友应该是春风得意才对,可到了1616年,厄运又一次来临。
那一年,后阳成天皇去世,涅槃宗失去了政治庇护。
这时候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德川家康将军。家康同学跟天皇一直不对眼,恨屋及乌,他决定消灭天皇信赖的涅槃宗。
就这样,家康的部下冲进寺庙,把和尚们赶到了郊区。
这一年,住友小次郎政友(空禅法师)已经34岁了。出家的20多年里,他敬重师父、热爱寺庙,同时,还顺便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古代日本和尚可以这样),涅槃宗的消亡很可能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彻底毁灭。
怎么办?空禅询问自己的老师空源。
空源思忖良久,最后决定奔赴江户,直接向德川家康讨个说法!空禅毫不迟疑地表示,自己愿意随恩师共同前往,空源感动得泪如泉涌。
小次郎政友心底明白,这次旅行凶多吉少,他必须把妻儿交给一个靠谱的人,于是,自己的姐夫苏我理右卫门海选胜出。
住友小次郎政友没想到的是,苏我不仅仅答应照顾自己的妻儿,还提议让两个表兄妹结婚。要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时的小次郎政友可谓是在风口浪尖上念经,在朝不保夕间敲钟。苏我如此忘我地帮助他,可谓是恩同再造。
处理好家务事,空禅和自己的师父空源就奔赴江户了。
空源大师身体不好,还没走到一半,就圆寂了。空禅心灰意懒,精神支柱瞬间坍塌,他决定追随先师而去。
说走还没走的时候,一个好消息来了。
江户那边的寺院领导们提议,只要涅槃宗答应归属于天台宗,和尚们就可以回寺院继续参禅礼佛。涅槃宗弟子们大喜过望,而空禅却沉默不语,他深知,自己恩师的一生都献给了涅槃宗,归入天台宗无疑是取消门户,先师的在天之灵定是难安啊。
心灰意懒之下,空禅默默地回到了江户,默默地留起了头发,默默地还俗了。
不过,还俗之后的住友小次郎政友并没有彻底离开佛教,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嘉休”,同时带发修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俗家弟子。还俗之后,小次郎政友为了安身立命,从姐夫苏我理右卫门那里借来了本钱,开了个书店,同时把卖药当营生。没想到,这个书店生意奇好,顾客盈门,利润可观。
苏我理右卫门觉得,自己这个小舅子不仅仅精通佛法,还很懂生意经,为了亲上加亲,他又让自己的儿子入赘到了住友家。女婿又成了儿子,自然欢喜不尽。兴高采烈的住友小次郎政友给自己的儿子兼女婿取名为住友友以,日后,他继承了住友家的事业,被称为家族的“业祖”!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的住友小次郎政友除了经营生意之外,依然潜心修习佛法,更重要的是,他把佛法与经商结合起来,从每日的生意经中领悟了更深层次的佛学精神。同时,他把佛家的很多思想也融入商业当中,创立了有日本特色的商业伦理观念。
比如,这位商业鼻祖提出,对于那些特别便宜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断不能盲目购入;经商一定要讲诚信,不能唯利是图,要坚持仁爱之心;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女儿,做人须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方可成大器。他留给子女的经典书籍是《论语》。
这些经商理念的只言片语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佛教和儒家的力量,它像无形的手臂指挥着住友家历经风雨而不倒。
接下来,住友友以从亲生父亲苏我理右卫门那里学会了拔银术,开始逐步接手“泉屋”的工作。
所以,住友友以的血液里既有岳父对商业伦理的坚持,又有生父对技术的敏感嗅觉。这两家人用联姻和送儿子的方式,让技术与商业完美结合,造就了住友集团400年的不朽基业。
后来,为了纪念这三个伟大的人才,日本人把苏我理右卫门称为“元祖”,把住友小次郎政友称为“家祖”,而住友友以则被称为“业祖”。
在日本商人眼中,他们三个不是简单的人,而是超越了凡人的商神,他们的精神就是日本人的“商魂”。
换句话说,从住友开始,武士精神与儒家思想就开始互相渗透,这些商业精英们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加上诚信仁爱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一点和中国居然有着惊人的类似点。今天那些叱咤风云的大部分中国商人都有过从军的经历,比如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
即使他们没有受过佛教的熏陶,但在思想深处,也一定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军人的过去,同日本成功商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换句话说,武士加儒商的成功范例就是最具东方特色的商人内涵!
命运多舛的矿老板
住友友以这孩子绝对是少年老成,他生于1603年,那一年德川家康夺取天下,成为征夷大将军,开始在日本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15岁的时候,住友友以入赘到了住友家,并且改姓更名成了大当家,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
无数伟大的哲学家曾经告诉过我们: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当住友友以迈进住友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两个家庭的结合将放射出强大的光芒,照耀世界,直到今天。
不过,年轻的住友友以刚刚接手家族生意的时候,就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考验。为了让生意延续下去,“泉屋”必须搬到陌生的城市——大阪。
今天的大阪也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城市。寺院、神社随处可见,绿树成阴,草长莺飞,中国人、韩国人很多,他们在这里做生意、开洗头房、做按摩女,东北话四处可闻,以成为“大阪城的姑娘”为荣,算得上是日本的东北村,为“九一八事变”报了一箭之仇。
在丰臣秀吉统治日本的时代,大阪迎来了城市的复兴。丰臣秀吉以大阪石山本愿寺为基础,重新修建了大阪城,让这个荒废已久的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一个宏伟的城郭。他在城下修建领主居住的房屋,旁边是武士们的住所。周围布满了各种商业街区,喧闹繁华之声不绝于耳。
到了德川家康时代,大阪成为全国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家康虽然定居江户,但从没有遗忘过这个古老的都市。他开凿了几百条水路、扩宽了河流,在城市中设立“藏屋敷”,用来储存各地大名进贡的粮食。因此,大阪也就成为日本最早,也是最大的物流和商业中心。后来,日本人更是创造性地在堂岛玩起了大米期货,大阪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期货市场。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住友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商业氛围,才能领悟他为何必须要搬到大阪来,进而看清这个百年老店如何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富商。在大阪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的同时,日本的商业也伴随着国家的统一繁盛起来。从那时起,也就是在400多年前,日本的商业就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延续下来,这个国家虽然也经历了战火、灾难、文化入侵的烦扰,但它依然保持着或猛烈、或渐进的发展,从来不曾出现过断层和终止。
这是中国和日本的真正差距。我们的国家重农抑商,商业文化屡次死于胎中,无论是异族铁蹄的冲击,还是对公有制的尝试,都震撼和颠覆了原本脆弱的商业文明。这可能是中国这样大国的宿命,物产丰富、市场统一,集权式的管理似乎更适应这片一望无际的土地、山河,同时,也让商业思想倍加难产。
再来看日本,从16世纪开始,国土内各个领主国开始设立城下町。所谓城下町,就是把武士和富商集中起来,这也标志着武士阶层彻底从农民中分离出来,成为日本公务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用现在的话说,城下町住的都是日本最有消费能力的人,类似于今天的中产阶层,再加上各地领主为了召唤更多的商人来城下町,纷纷颁布了诱人的减税政策,这也促进了日本商业的繁荣。
而之后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德川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都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特别是那位伟大的织田信长同学,除了是个军事奇才,他更是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这是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故事。他发布了“乐座乐市”政策,让日本的商业文明进入一个新高度。
“座”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日本封建时代的行会组织,一方面充当政府的爪牙,规范整个行业;另一方面,也是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代表着政府、寺院等特权阶层向手工业者收取各种莫名其妙的费用。天长日久,“座”就成为垄断某个行业的团体,具有非常强的排他性,用现在的话说,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下町的涌现,“座”这个鸡肋就越来越不符合经济规律。在天文十八年(1549),近江国出现了乐市。这东西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经济特区,减免城下町的各种苛捐杂税,来推动商业的发展,抵制“座”的特权,就叫乐座。
1577年,织田信长更是一口气彻底消灭了“座”,他颁布法令,鼓励商人来城下町做买卖,实行一系列减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让商人们放心大胆地从事自己的买卖。到了织田信长的继任者,那位长得跟猴子似的丰臣秀吉统治日本的时候,他更是大力继承这项制度,彻底废除了寺院和公家的“座”,让商业在日本繁盛起来。
之后的德川家康也是个经济学家,他对日本商业的促进功不可没。人们容易记住他的英武,却常常忽略他的睿智和远见。
德川家康一当政,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统一货币,虽然比秦始皇老师晚了将近两千年,但也功不可没。他铸造了大判(十两)、小判(一两)、一分金(四分之一两)等货币,这个制度意义重大,改变了过去由于土地割据,各个地方货币混乱的局面,也为促进日本的统一市场埋下伏笔。不过,到了德川幕府后期,全国各地的货币又陷入混乱,还牵扯到了重大的外交问题。
此外,德川家康在掌握了日本统治权之后,颁布了一个规定,叫“参勤交代”,其实就是每年要求各地的大名到江户来拜见他,并且常住一年,也就是当人质。不过,估计德川家康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制度促进了日本商业的发展。您想,这些人质时常奔波在江户和自己的领地之间,吃饭喝酒桑拿按摩这些日常活动,必然会带动地方的商业繁荣。
可是,住友家居住的京都是个例外。因为德川幕府一直忌怕大名和在京都的天皇勾结起来,所以规定大名参勤的时候,不许经过京都,必须绕到大阪而行。这样一来,京都就成了一座寂寞之城,大阪却繁荣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江户幕府又颁布了一条新法令,设立了一个“铜座役所”,要求民间炼铜机构必须把产品卖给他们。这是一个国进民退了一点的政策。
这件事情给住友家带来的结果是,住友家继续在京都混下去没什么意义了。可问题是,住友家如果进军大阪,就必须要融入当地的商业环境中去,而那个地方的商人自成一派,非常排斥外人。
住友友以决定去试试看,结果,自然是吃了好几天的闭门羹。当地商人把友以带来的土特产扔到地上,大声说:老子在京都吃西瓜都不要钱,你这几个破礼物也想来大阪?
怎么办?
住友友以很彷徨,他不得不去询问自己的老爹——苏我理右卫门。
老父亲早就察觉了儿子的郁闷,他也知道,这次变革关系到住友家的生死存亡。于是,他耐心地跟儿子说,要想融入到大阪的环境去,必须给当地商人些好处。
住友友以明白老爹说的好处是什么——拔银术。
“可是,这是父亲您的秘密啊,也是我们家安身立命的所在!”
但父亲的想法却很奇特,他认为,日本的商人们迟早会知道这个技术,你今天告诉别人了,他们能马上超越我们的生意吗?我们用这个技术十多年了,从了解到精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以,他告诉孩子:不用担心,我们做生意的根本是诚信、平稳,技术永远只是个工具而已。
住友友以大彻大悟,他意识到,如果他们把拔银术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始终会遭到同行的嫉妒。
老父亲继续说:孩子,你要像一个武士一样去战斗,跟敌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才是公平的竞技。
住友友以点点头,他知道,拔银术并不能让住友家名垂千古,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去努力获得。
当大阪的商人得知住友愿意倾囊相授拔银术的时候,都快疯了。他们想到,自己马上就能从铜矿石里提炼出白花花的银子,喜极而泣。一时间,大阪的炼铜商铺里哭声震天,群情鼎沸。好吧,这块敲门砖力度够了,下一步就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站稳脚跟了。
就这样,泉屋迁到了大阪,坐落在淡路町。
果然不出苏我的预料,虽然大阪的商人们也学会了拔银术,但技术、人才方面依然远远落在泉屋的后边,再加上泉屋的服务周到,住友友以的脑筋灵活,没过几年,在日本出口的铜中就有三分之一来自泉屋,住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矿山大鳄。
就在“泉屋”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又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几乎将住友友以彻底击垮。
1638年的雨季,天空阴沉,潮湿沉闷的气氛让大阪街头倍显压抑,人们缓慢地行走,内心等待着一场大雨的来临。住友友以的妻子躺在病床上,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低声说:我要去了,照顾好儿子和女儿吧。
说完后,便撒手人寰。
友以泣不成声,内心一片昏暗。
未来会怎样?这是住友友以内心最大的恐惧。岁月无常,生命如朝露般盛开、凋谢,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而已。
看着女婿如此颓废,住友小次郎政友坐不住了。这时候的小次郎已经淡出了商业。他隐居在一座寺庙中,每天青灯黄卷,静心礼佛,不问世事。但当他得知女儿去世、女婿“守寡”之后,还是决定安排此事。
要说,缘分来了,谁也挡不住。偏巧这时候,住友小次郎政友的大儿子也很“合时宜”地英年早逝,剩下自己的老婆独守空房。小次郎政友一拍脑袋,说:你们两个苦命的人就凑到一起吧!
就这样,两个失去爱人的人喜结连理,住友友以没把武松当作偶像,直接娶了自己的嫂子。
其实,这个婚姻并不简单。
按说,当时的住友家已经富可敌国,友以根本不用参加征婚节目就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貌美如花的媳妇,但他知道,自己的岳父不希望家族生意落到外人手里,才有了此一步棋。为了满足岳父的要求和保证住友家血统的纯正,住友友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之后,住友的生意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占据了很多矿山,还独立运营贸易公司跟外国人做生意,员工遍布全国。
但命运的火花只闪耀一瞬,财富、权贵终会烟消云散。
1662年,为泉屋作出杰出贡献的住友友以溘然长逝,而10年前,他的岳父住友小次郎政友也长眠于寺院里。
尖刀插在矿山上
火种还要继续往下延续,生意的接力棒传到了住友友以的儿子住友吉左卫门友信的手中。初生牛犊不怕虎,刚一掌握家族生意,住友友信就决定给泉屋来一服猛药。
在此之前,泉屋虽然也经营矿山,但规模不大,主要靠贸易立家和赚取利润。但友信发现,要想在这个行业里保证基业长青,延续百年,必须从产业链的源头,也就是矿山来掌控这个领域,这样当家族遭遇风险的时候,才能凭借实力渡过难关。
不过,友信的母亲并不同意他大举收购矿山。因为家族里资金有限,要想买矿山除了花费巨额资金开采之外,还要交给德川幕府矿产量的10%作为管理费用。要是找到富矿还行,万一买了个连桃子都不长的山,那可怎么办呢?
住友友信却意志坚决!他在22岁的时候匆匆结婚,婚礼第二天就跑到备中(冈山县)买下了吉冈矿山。全家人都愤怒了!这个山已经被开采了很多年,能不能挖出矿来都不好说,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但友信却胸有成竹。他耐心地告诉家人,这山从前产银矿,原本是德川幕府在开采,后来承包给了民间。民间开采的时候有个问题,就是一挖到水,就不敢继续开采了。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泉屋能把山里的水排干净,还是能挖出不少矿石来的。
家里人都愣了,万一要是山里水特多,怎么抽都抽不干净呢?再说,即使把水都抽干了,也未必能挖出矿来啊!意见极度不统一,大部分人都反对友信一意孤行。
但住友友信却毫不退让,他听着大家的指责,最后一拍桌子,老子现在是大当家,都得听我的!就是一场赌博,我也要赢给你们看!众人沉默了。好吧,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你就去吧!
1681年,吉冈采矿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第一步,抽水。万事开头难,这个开头也真是难上加难。
研发队伍在这里勘探了几天,也没想到一个好办法。友信很郁闷,他一个人坐在屋里喝酒解闷。酒喝多了点儿,他用颤抖的手举起杯子,往嘴边送去,忽然,手一软,杯子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友信看着破碎的杯子底,忽然大笑,有办法了!他马上召集工人,作了一个实验:友信找来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缓缓地倒出来,问一个工人,这样水流得快吗?工人疑惑地摇摇头。友信微笑着把瓶口堵住,拿起一块岩石,猛地把瓶底击碎,然后把水从底部倒出来,问道,这样就快多了吧!
众人有些领悟了。
友信进一步解释,我们现在抽水就有一个干道,如果再从干道周围挖水渠,不是就有很多条渠道排水了吗?赶紧去试试吧!
众人恍然,赶紧去挖坑。可惜,这个灵光一闪的方法还是失败了。
因为这个吉冈山石头很多,到处是阻塞,干道周围挖出的水流总是被岩石阻挡,根本排不出去。
住友友信再次一筹莫展。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住友友信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排水的时候,家里边又出大事了。
友信有个弟弟,干起了银两兑换的生意,可没弄几天就把德川家委托的承兑资金给整丢了,这相当于国有资产流失啊,罪名不小。不仅弟弟的店铺被变卖充公,连友信也牵连进去,被停止经营矿业。
住友家再次陷入危机。
友信无奈,只得提前退休,把家族生意的重担交给了只有16岁的大儿子——住友友芳。
友芳来到父亲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吉冈山,大吃一惊。他发现,这个地方有几百个工人消极怠工,好几十个工作室都布满了蜘蛛网。他必须立刻作出决定,改变这个状况。
友芳找来了矿山负责人,告诉他,住友既然买下了这个矿山,就必须坚持到底,完成理想。他下达命令——开工!友芳没有像父亲那样想办法抽水,他用了最常规的手段,扩大主干道,增加排水量。一年之后,主排水干道宽度达到了360公尺。
时间进入1689年,山里的水依然没有被彻底排完。那年的春节,山中冷清,寒风阵阵吹过。一个少年缓步走进了深山。他叫长兵卫,在吉冈山工作了几年后看不到希望,辞职离开。
不知为什么,春节的夜晚,他却回到了这里。
当时,留守在山上的矿工里,有个叫杉本助七的人,此时正带着手下坐在火边喝小酒。看到长兵卫,杉本助七有些诧异,随即笑着说,来烤烤火,喝一杯吧。
长兵卫迟疑了一下,坐在杉本助七旁边,喝了一口酒,缓缓地说:“今天连夜赶来,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杉本助七意识到,问题可能很严重。他起身和长兵卫走进了旁边的小屋。
“你猜我看到什么了?我看见了露头。”
露头,是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山里下雨之后出现的铜矿石,如果能发现大量露头,说明山里蕴藏着大量铜矿石。
杉本助七没有特别激动,他镇静地问:“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四国,立川的群山之中,那里有大量的宝藏,你要亲自去看看!”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动容的消息,如果那里真有储量丰富的铜矿,可以让住友家瞬间摆脱困境。
杉本助七明白,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不能擅自作决定,必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可是杉本也知道,自己无法证明眼前这个旧员工说的话是真的,那么领导就无法相信他,怎么办?杉本助七决定自己先去四国看一下。
第二天,两个人离开了吉冈山,奔赴那个陌生的地方。
几天后,杉本助七找到了吉冈山住友家负责人田向十右卫门,请求他去趟四国,并告诉他,长兵卫发现了铜矿。
田向十右卫门觉得眼前这个人脑子进水了:“这人是被我们开除的!我相信他?”杉本助七盯着负责人,缓缓地从怀里拿出个金黄色的东西,交给田向十右卫门。
后者眼神停留在那块石头上,脸色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白:“这是……纯铜啊!”
杉本助七点点头:“这就是在四国发现的!”
田向十右卫门明白,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绝不能放过。
第二天,杉本助七和长兵卫再次奔赴四国,寻找宝藏。那已经是1690年的夏天了,山里清凉,枝繁叶茂,各种奇怪的昆虫畅游其间,这给寻找铜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两个人在山上当了两个月的“泰山”,没有任何发现。
不能放弃!田向十右卫门听说没有发现之后果断地决定亲自前往。
此时,已是秋天。黄叶凋零,山石裸露,转机悄悄浮出了水面。
住友家又一次大规模地派出了一支寻宝队伍来到了四国。
他们风餐露宿,穿过高山,寻觅了一个多月。终于,杉本助七在一堆乱石之中看到一块紫红色的矿石。
众人大声欢呼,声音响彻山谷。
第二年10月,住友家正式进驻这里,他们把这座矿山命名为“别子铜山”,开始了采矿大业。杉本助七成为总负责人,长兵卫也重新被起用。
到了12月,别子铜山产量达到了3万多公斤,成为日本最大的铜矿。住友家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到了后边。
另一方面,吉冈山的排水工程也有了很大进展。
杉本助七除了负责别子铜山之外,还需要推进排水工程。就这样,他奔波在两个矿山之间,每天看着水从干道上缓缓流过,整整用了6年时间,山里的水才被排完。
如此看来,毫无疑问,友信是有眼光的。因为友芳在排完水之后发现,这个吉冈山矿产太丰富了,绝对超过了日本已有的任何一个矿山。这么说吧,在吉冈山开采之前,日本出口铜约为250万公斤,但吉冈山被开采之后,这个数字飙升到了500万公斤,日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铜国。
到此时,住友家的产业链更加清晰。每年,几百万公斤的铜矿石从全国各地运往住友设置在大阪的泉屋冶炼所,然后进行加工,再卖给铜座役所,换来沉甸甸的钱。
跟着沾光的还有德川幕府。政府每年从住友家弄来相当于35万公斤的铜作为税收,又通过出口赚取了大量利润。
这样,住友家与幕府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一方面,住友家开发铜矿必须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之下进行,每年上缴大量金钱;另一方面,德川幕府也不敢小觑住友家的力量,一旦双方发生矛盾,住友家就以不再开采作为要挟。
就这样,官商之间时而同进退,时而互相博弈,让住友家的繁荣景象延续了200多年。到了德川幕府末年,整个日本和延续百年的家族企业都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让我们暂时喘一口气,先放下住友家的故事,开始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来追溯一下百年前那场风云激荡的革命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