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三国剧组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送稿

不过由于许旭几天后还要去无锡三国剧组,所以人员状态目前是列入了外派借调状态。

这状态在演员剧团并不罕见,比如同在三国剧组出力、尚未碰面的汤国强,同样也是八一厂演员剧团的人,他现在亦是借调给了央妈饰演诸葛亮,还在云南喂着蚊子。

至于首都户口,存在一点麻烦。

因为尽管八一厂作为副军级别有不少指标,可编制人员也不少,所以是需要排队。

当然,厂内对演员剧团会有指标侧重,如果当年有好作品出现,可能一下子就有了。但许旭列入外派借调状态后,目前厂里制作拍摄的电影,基本就不会选到他,所以户口获取上还有些麻烦。

不过对此,许旭并不失望也不着急,甚至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为他来八一厂,并没有奔着首都户口来,毕竟老家沪市那边户籍红利同样不差,四个月后的发财证,可是必须要沪市本地户口才能购买呢。

把手续都落下后,剩下的就是住宿问题。

许旭是分到了一间单身宿舍,这就是单位占地面积大的好处,占地本来就不少,厂里建筑又都是往高了建,所以房间是有不少的,虽然分到许旭的宿舍,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以及靠着墙的一只橱柜,但这已然不错。如果是结婚家庭,还能分到一间迷你小三居。

眼下的一切让许旭满意,唯一有些失望的是,是初来乍到后,他本来想瞅瞅演员剧团里眼下正当红的一些大咖。

只不过,因为眼下八一各种活动正当时,剧团里的大批演员都声名在外,所以此刻都在首都各界上跑着活动,就连演员剧团的团长也在外出正参着会,也没见着直属团领导。

把行李物件儿都收拾好后,差不多也就晚饭点儿了。

下了楼,沿着路上的指示牌,许旭一路找着食堂。

这里是能看到厂里大小人物的地方,只要不想自己动手,都会在这里解决三餐问题。

果然,刚进门,许旭四处扫视了一圈时,眼神一亮,在靠门的堂食餐桌前,他看到了一个春晚经常出现的身影。

许旭上前主动招呼道:“朱老师,你好,我是演员剧团刚来的小许。”

坐在桌子前吃饭的,正是演员朱石茂,他正在吃面。

这时候的他,因为已经多次是央视春晚的常客,早已经是声名在外,这种被人认出来的打招呼场景,也早已习惯。

朱石茂抬起头,一瞅是个比自己还高出许多的大高个儿。

脸很陌生,但听着许旭的自我介绍,嚯!朱时茂挺惊讶。

要知道,八一演员剧团可不是好进的门,而许旭看上去脸是挺嫩的。

这要是进来,应该是团里目前最年轻的一张面孔了吧......朱石茂暗自打量着,印象里不记得今年以来口碑较好的作品里有这张面孔。

当下,朱石茂放下筷子,带着山东大汉的热情:“我们演员剧团里是来新人了呀,哪个单位来的呀。”

许旭自报完以前的家门,然后笑着道:“是我能有幸过来,这在食堂还能看到您,这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见。”

这时,一个挺着肚子的女人也打着饭走了过来。

朱石茂介绍道:“这是我爱人,范旭霞。许旭,团里来的新人。”

嘿老朱都有老婆了......许旭客气的朝女人点了点头,当下,是在食堂里小聊了聊。但毕竟此前没有见过也没有交集,所以眼下,许旭只是以见过剧团里前辈的姿态,跟朱石茂打了个照面。

吃完晚饭离开食堂的时候,许旭特意在食堂里是打量了一圈,有些遗憾没瞅见朱石茂的铁杆搭档陈培斯,不然倒是可以看到他正经吃面的样子。

离开食堂后,许旭是在厂里溜弯了一圈,熟悉着里面的环境。

发现占地是真的大。

不愧是副军级的编制。

里面活像一个完善的大型社区。

还有一个专门给厂里职工子弟上学的幼儿园。

晚上,许旭就在厂里度过了来到八一厂后的第一个晚上。

翌日一早。

许旭就给自己收拾了一下,背上了圆筒,随身的包里,放着《无悔追踪》的书册。

他今天准备把这一件剧组的事儿、一件自己的私事儿给办掉。

出了门,先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许旭来到海淀央妈所属的一个离退干部楼前。

这里没有士兵站岗,但警卫同样认真,这应该是一个级别挺高的疗养院,经过电话的确认后,许旭才被放行了进去。

里面环境挺不错,假山流水,树荫葱郁。

许旭被领着在其中一个独栋的米黄色小洋楼前停下,便是戴临峰的住处。作为离退前央妈的话事人,红楼能拍出来的直接推动者,无论是从级别,还是贡献来讲,他值得这样的退休待遇。

进门后,小洋楼里的阿姨,给许旭带到书房前。

门开着,撑着一幅老花眼镜的戴临峰正在看报。

敲了敲门后,戴临峰抬头看到了许旭,笑着道:“小许同志,进来吧。”

大佬面前,许旭规规矩矩的站好,从肩膀上拿下圆筒,说道:“这是蔡导让我给您送过来的赤壁图。”

对于面前这位经历过延安保卫战的大佬,许旭是满怀尊敬的,这不仅仅是他对国内电视事业的贡献,更有对其在那个风雨跌宕时期敢讲真话风骨的敬佩。

看着许旭在自己面前有些拘束,戴临峰摆了摆手:“不急,坐,听说你在剧组,帮上了小蔡很多忙嘛。”

大佬口中的小蔡应该就是导演蔡晓晴吧......许旭就说了一些自己在剧组干的活儿,位置摆得很谦虚。

聊着的功夫,看得出来,尽管戴临峰退休后不去剧组一线久矣,但对于片场的事情,还是掌握颇多的。

这时,旁边的阿姨,也是端来了新切的西瓜。

许旭陪聊的功底足够,一个上午,给老爷子聊得兴致勃勃。

中午,许旭就在戴老这边蹭了一顿饭,不得不说,疗养院的饭菜真地道。

直到下午两点时分,许旭离开疗养院。

在路口,他坐着公交,一路摇晃着来到东城区的东兴隆街。

首都没名儿的胡同千千万,而能够有名儿的胡同,多少跟悠久的历史沾亲带故。

东兴隆街,说是街,但也就条胡同,但相对宽敞。兴隆这个名字,在偌大的京城也到处都是,但这儿是有特色的,因为大太监李莲英就住在这儿。

当然,李莲英如今早已经是嗝屁了,这座占地奢侈的私邸也被老字号卖药丸的给使用了。可能当年这位末位太监也没想到,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豪宅,居然有被后人挪作药房的待遇。

许旭挎着包沿着胡同往里边走边看着,就看到燕京文艺出版社的挂牌,就挂在石狮子的后头。

看门的大爷,正在看着报。

许旭上前问道:“大爷,十月的编委会,是在这里面吧?”

大爷抬起头,嚯,小年轻,个子高,骨架大,连大爷我读报的自然光都给挡住了:“你谁呀,来作甚?”

许旭客气道:“我叫许旭,是来送稿的。”

大爷抬眼疑惑道:“投稿的?那你放这儿吧,他们编辑部的下班从这儿经过时,我会跟他们说一下。”

看许旭这么年轻,大爷以为是野生投稿的,因为这些年出版社的大门朝南开,迎来送往的,京城高校云集,不乏一些本地的文青,会写点东西上门来投。

但就听许旭接着解释道:“是有前辈介绍我来的,给陈东杰主编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