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集续编:全二册(周祖谟文集·第二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版刻综录》序

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贡献极大,举凡知识的开拓、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都仰赖于书籍的广泛传布。书籍的流传跟雕版事业的开展,大有关系。

雕版印书自晚唐五代刊印经史韵书开始,宋代以后刻书事业日益兴盛,官府刻书,如宋代的国子监、州学、府学、郡学、县学、军学、公使库,元代的行省、各路儒学、县学、书院,明代的内府、经厂、国子监、藩府、布政司、府学、县学、书院,清代的内府、使院、官廨、县署、书局,都传刻书籍。至于书坊和私家所刻的书籍更多于官刻。刻书地方分布之广,难以尽述。古书之得以流传,文化之得以绵延赓续,不能不归功于雕版印刷。

印刷术自宋以后又有活字印刷法,包括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技艺不断提高。至于明清的套版印刷,色彩之精美,图像木版,绘刻之传神,直是艺术珍品,令人赞叹。书籍之孤本未曾传刻的,藏书家又倩工精心抄录,景抄宋元旧椠,笔致不爽毫发,如祁承澹生堂、钱遵王述古堂、毛晋汲古阁、鲍廷博知不足斋、黄丕烈士礼居等都是赫赫在人耳目的。

回顾自宋代以来文士对书籍传布之热诚,对古代文化传统之爱护,懿德盛美,寄意于以教人为先务,虽费巨金,不以为过,此种精神,实令人感佩不置。书坊书肆刻书固藉以营利,但其有利于人之大,影响之远,未容小视。其中且又不乏累世以此为业,或遭困穷,蹶而复振,使前代名贤著述不致湮没无闻,不为无功。后人对此,又未可与一般商贾相提并论。惟其历代不断传刻书籍,我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才不致废坠,反而有所发展,这跟历史上长期的刻书事业有很重大的直接关系。

清末叶德辉关心书林掌故,在所著《书林清话》中对往代刻书家分别记载,诚为研究版刻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清代公私刻书最多,未能编录。现在陕西西安杨绳信同志有鉴于此,即以叶书为基础遍访国内十四处图书馆,考察各馆所藏清末以前公私所刻书籍,登录刻书的时间地点和刻书家的名称,每家又举其所刻之书为例,并注出藏书地点和编目书号,以便读者考索,用意周详,为研究中国版刻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全书有一万二千多条,可谓宏富。前后两易其稿,费时十年,锲而不舍,专心致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堪钦佩。

这本书虽是为记载版刻发展的情况而作,但是我认为其用不仅如此。从宏观上看问题,这本书也是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材料,例如观看某一时代全国刻版的地点分布,从刻书的多寡和时间看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又如看某一时代州县儒学以及书院所刻书籍对当地传布文化所起的作用,从不同的私人所刻的书来看他对某一类书籍,如文集、史传、医学、词曲等重视的倾向与他个人从事的学术研究有何关联等等。这就要看读者如何利用了。

除此之外,这本书更是研究版本学所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他日绳信同志有暇能仿杨守敬所编的《留真谱》萃集各时代所刻书的精华,或评比不同刻本的优劣,或进一步考察诸刻书家的人名事迹以为一编,也是不朽的盛事。

今适自京来西安,恰逢《中国版刻综录》将印成出版,绳信同志以原稿见示,而嘱为之序,屡辞不获允,谨书此以请正。

1986年4月10日书于西安西北大学迎宾馆,唐温国寺之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