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校笺(周祖谟文集·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爾雅校箋序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訓釋詞語的書。作者爲誰,已不可考。漢代傳説是周公所作。魏張揖《進廣雅表》又説:「今俗所傳三篇,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或言沛郡梁文所考。」那都是不足信的。

從這部書的内容看,有解釋經傳文字的,也有解釋先秦子書的,其中還有戰國秦漢之間的地理名稱。這樣看來,《爾雅》這部書大約是戰國至西漢之間的學者累積編寫而成的。

《漢書·藝文志》著録《爾雅》二十篇,今存十九篇,分爲上中下三卷。上卷爲《釋詁》《釋言》《釋訓》《釋親》,中卷爲《釋宫》《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下卷爲《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古代書籍由簡策發展爲卷軸,篇卷的分合一般没有甚麽意義,只求卷軸大小粗細相稱,以便插架尋檢而已。《爾雅》上中下三卷篇目的分配也同樣是没有甚麽意義的。不過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事類名目相近的不能不比次在一起。

語言的詞彙包括的方面很廣。《爾雅》的前三篇,即《釋詁》《釋言》《釋訓》是講解語詞的。《釋親》以下都是解釋事物名稱的。先由人事和人所做的宫室、器物列起,然後敘列天地自然的名稱和植物、動物的名稱,加以解釋。這代表古人對於事物名稱的一種粗疏的分類法。事物的名稱每有古今方俗之異。《爾雅》中或以今語釋古語,或以通語釋方言,對於我們了解古代的事物和古人對各種事物的稱謂以及古今詞義的發展都極爲有用。

據古代書籍所載,《爾雅》從東漢時期已開始流行起來,漢魏之間爲《爾雅》作注的就有許多家,文字也互有異同。據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録中所記就有犍爲舍人、李巡、樊光、孫炎諸家,可是從唐代以後這些書都逐漸亡佚。流傳較廣而且一直傳流到現在的是晉代的郭璞注本。郭璞研究《爾雅》十八年,用力很深。他參考樊光、孙炎所注,多所發明,並且又作《爾雅音義》和《爾雅圖》以補前人所不備。可惜音和圖,宋以後亡佚不存,而他的注釋則歷代傳習不廢。後世注解《爾雅》的人也都以郭注爲底本。

郭璞注本《爾雅》有唐代開成石經本,只有原文,無注文;有原文和注文的有宋刻監本,有宋刻十行本,還有元刻本、明刻本。但書經傳寫刻板,總不免有譌誤。清人從事刊正文字譌誤的,以儀徵阮元的《爾雅注疏校勘記》最爲人所稱道。阮書刻於《十三經注疏》中《爾雅注疏》之後,以明吴元恭仿宋刻本爲底本,參證《經典釋文》、唐石經和宋刻邢昺疏雠校異同,比證極細,所記多出臧庸(在東)之手。後來歸安嚴元照又有《爾雅匡名》一書,大體以《爾雅》與《説文解字》相校,主旨在於刊正文字,講明字有假借,與一般校讎不同。以上兩家所見古本秘籍不多,如原本《玉篇》、慧琳《一切經音義》之類的古書,當時還没有由日本傳至中國。到光緒年間,新城王樹枏作《爾雅郭注佚存補訂》一書,所見書籍已多,頗有發明。不過,原書中有些譌誤還没有改正,並且把前代書中所引郭璞的《爾雅音義》誤與《爾雅注》混爲一談。所引各書也多未記明卷數,缺誤尚多。爲了便於研討,有必要重加校勘。現在據一九三一年故宫博物院所印《天禄琳琅叢書》宋刻本《爾雅》郭注加點句讀,取其字大醒目。别取敦煌所出《爾雅》白文殘卷和《爾雅》郭注本殘卷以及前代字書、韻書、音義書、類書等所引《爾雅》文字與之對校,並擇取清代學者的成説,寫成《校箋》三卷,附於原書之後,以備應用《爾雅》研究古代訓詁和詞彙者參考。

一九八三年三月記於北京大學緑蔭清韻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