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史记文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九州禹迹

[导言]

今天,现代人类已经建立起一套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机制:洪水暴发的时候,坚实的堤坝是我们可靠的护盾,把洪水稳稳挡住;地震发生的时候,有效的预警信号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能让我们提前做好逃生准备;当台风来袭的时候,天气预报就会变成机警的哨兵,为我们争取充足的时间去抗击台风。但是,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各种各样抵御自然灾害的手段和方法,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战胜灾害,它们依然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那么,在科技力量远远落后于现代的古代,自然灾害就更可怕了。面对自然灾害,祖先们没有堤坝、预警系统和天气预报,只能赤手空拳地跟灾害搏斗。特别是洪水,当洪水来袭,土地上的一切都会被瞬间淹没,光凭人力根本无法阻挡。因此,该怎么对付洪水,一直是一个让祖先们非常头疼的问题。这时候,有一个叫禹的人站了出来,他把自己的智慧充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顺利地让大家躲过了洪水的威胁,让百姓可以安全地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

[史记故事]

黄帝去世以后,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孙子颛顼(zhuān xū)。颛顼死前,把位置传给了侄子帝喾(kù)。帝喾死后,一开始由挚接过首领的位置,但挚在任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于是,尧就接替成为首领。

在尧帝统治的时代,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大洪水。这场洪水破坏了生产,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于是,尧挑选了一个叫作鲧(gǔn)的手下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时间过去了,洪水依然泛滥不止,鲧的治理没起到一点儿作用。这时尧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正在寻找自己的继承人。一天,尧发现了贤明能干的舜,他觉得舜可以担当大任。为了锻炼舜,尧让舜代自己处理政务,派舜去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对洪水的治理实在做得不成样子,于是就在羽山把他诛杀了,天下人都觉得舜对鲧的惩罚是公正的。

鲧死后,洪水依然在泛滥。该由谁接过鲧的接力棒,继续治理这烦人的洪水呢?这个问题又困扰着大家。这时,尧已经去世,舜接替了尧的位置,成了天下的首领。关于治水这个问题,舜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在巡视四方的时候,舜就已经发现,鲧的儿子禹非常勤劳能干,并且待人平易亲切,诚实可信。所以,禹就成了治水的最佳人选。

另一边,大家还在为该选派谁去治水这个问题烦恼着,大臣们乱成了一锅粥。这时,舜开了口:“我们可以派禹去!”话音一落,大家都非常惊讶。听到这个名字,有人忍不住说:“可是……禹是鲧的儿子,他父亲就是因为治水不力被您处死的,您现在却要派他去治水?”舜听完笑了笑,说:“我相信他,如果禹去的话,肯定能把洪水治好!”

大臣们知道,他们的首领在任用人才方面很有一套,舜即位不久就选用了二十二位精明能干的大臣,让他们分别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比如,舜让精通农业的弃教百姓种植五谷,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公正而有威严的皋陶(yáo)被任命为法官,负责判决罪行,维持法纪;擅长音乐的夔(kuí)担任乐官,用音乐和诗歌教化百姓;熟悉礼仪的伯夷担任礼官,负责主持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舜让各类人才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样,天下也就不会有祸乱。因此,当大臣们听到这位眼光一向准确独到的首领坚定地说出了禹的名字,也就没有人再反对了。

接到任命之后,禹为了治理洪水,一路翻山越岭,不顾劳苦,为了量度山川的形状,测定洪水的路线,他的手上总是拿着绳子、圆规、尺子这些工具。禹日夜辛劳,苦苦思考治理洪水的方法,可是洪水依然凶猛,仿佛下一刻就要把他吞没。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禹一下子没了底气,他想到了自己那个因为治理洪水不力而被处死的父亲,也许自己真的要重复父亲的结局,无奈又伤感。

“嗯?父亲?”禹转念一想,就想到了父亲怎样治理洪水。禹清楚记得,那时候父亲每天都在忙着修筑堤坝。父亲说,只要堤坝修好,洪水就能治好。可是,虽然父亲修了很多座堤坝,洪水却依然不听指挥,四处乱窜,那些堤坝不仅不能止住洪水,反而被洪水冲塌,造成更大的伤亡。“那么,要是我不把洪水困住,而是把它放到一个不会伤害到人的地方呢?”想到这里,禹激动地拿起了手边的工具,画下了自己的思路。当他画完,拿起手中的图纸,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找到治理洪水的方法了。

于是,禹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了疏通洪水的方法,把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到不会威胁到人们的地方。对于治理洪水,禹丝毫不敢松懈,他好几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时间进去,转头又跟着大家一起投入治水的战斗中。就这样,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终于带领大家把不听话的洪水驯服成了平静的河流。这场与洪水的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禹还认真考察了大地上的山川走势和地形,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把天下分成了九个州,重新划定了国土的边界。在把洪水治理好之后,九州的百姓也终于可以安心耕作生活,来自九州的物产和贡品,也比之前大大增加了。

因为禹治理洪水立下了大功,也非常有才干,舜就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他。人们为了纪念禹的伟大事迹,都尊称他为“大禹”。

[精彩原文]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夏本纪》

[知识拓展 诺亚方舟的故事]

在很多国家和民族的神话中,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这不是偶然的事情。根据现代科学家的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在几千年前,地球曾经经历过一次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时出现了大洪水灾害。

外国最有代表性的大洪水传说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看到人类的世界充满着混乱与犯罪,于是就计划用大洪水消灭所有的恶人。但是上帝发现诺亚是个好人,所以就在洪水来之前提示诺亚,让他建造一艘方舟,带上他的家人以及挑选出的生物上船,躲避这场洪水。最后,除去方舟内的生命外,所有生物都因为大洪水而死亡。方舟靠岸后,诺亚将祭品献给上帝,让上帝平息了怒火,决定以后都不再消灭人类。之后,诺亚一家人就在新的家园继续繁衍生息。

除此以外,很多国家的大洪水传说都和“诺亚方舟”的故事比较接近,当大洪水来临的时候,人类要么逃向高山,要么躲进大船。

如果我们细心对比“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这两个故事,就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当面对灾难的时候,中国人的祖先并没有想到逃跑,而是勇敢地面对灾难,战胜灾难。第二,在“大禹治水”当中,人类并没有得到神明的帮助,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对抗灾难。第三,尽管鲧失败了,却没有令后人完全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禹坚持的决心。

所以,“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勇敢、独立、坚强的民族品格,直到今天,还在鼓舞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