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争:竞争将如何塑造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市场机会、婚姻成本与代际支持

在父代对子代婚姻责任较弱的地方,婚姻是子代自己的事情,即便子代有打光棍的可能,父代也只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相反,若父代对子代婚姻责任较强,则父代会把子代的婚姻当作自己的事情,为子代成婚不遗余力。北方农村是典型的父代责任较强的地方,子代成婚的代际支持力度很大。代际支持越大,越可能导致当地婚姻成本攀升,出现“天价彩礼”。

笔者在山东潍坊农村调查发现,该地区跟河南、甘肃等地一样有着较强的父代责任,但是该地区的彩礼却不高,还停留在“万里挑一”(11000或10001元)的较低水平。同属山东的德州,农村彩礼却已高达十几万元。同样是父代责任较强的农村地区,何故河南或德州彩礼较重,父代几近被榨干,而潍坊农村彩礼较轻,父辈的实质付出较少?

婚姻成本高的首要原因是男女性别比失衡。在男女性别比正常的状态下,男女双方都能在婚姻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对象,婚姻成本相对较低,彩礼多属象征意义,因而不构成男女双方家庭的负担。而那些病残男子有较大概率成为光棍当性别比失衡,男方在婚姻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为了成婚竞相争夺女性资源,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女孩有多个男孩追逐的场面。女方成为“卖方”市场,可以在多个男孩中进行挑选,看谁的条件好。女方除了挑男孩个体特征之外,更关注男方的家庭情况。这样像房子、彩礼等构件就越来越重要,越能满足这些条件说明男方家庭条件越好。于是就形成了女方在婚姻市场上要价的情况。男方为了吸引女方不仅要达到女方提出的一般标准,还要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条件。这就会增加男方的婚姻成本,这些成本自然不会是男孩本身能够提供的,需要整个家庭的合力,主要是父母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父代对子代的支持就成了子代成婚的重要条件。

在广大中西部农村,人口是外流的。人口外流给当地婚姻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年轻女性外流,可能与外地男子婚配,这加剧了流出地的性别比失衡,使得本地婚姻市场上女性更为稀缺,竞争更为激烈。二是男女双方都外出务工,他们要么在务工地找对象,要么只有到过年时返乡相亲。因为时间紧,错过了这段时间就得再等一年,这给处于市场弱势的男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女方在这段时间则较为从容,排队相亲的男子越多,她们的市场行情越紧俏,就越可以“要高价”。婚姻“开市”的时间越是集中短暂,就对男方越不利。

潍坊农村虽然属于北方地区,但它们工农业发展较好,当地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市场上的就业机会富余,本地劳动力能够在本地就业,外流现象较少。由于市场机会多,外地流入的务工者亦不少,包括外地女性。这就使得当地男女性别比相对平衡。男女双方要在当地婚姻市场上找对象都相对容易。那么,在婚姻市场上就不存在买方和卖方市场的差别,男方与女方在婚姻市场上是平等的主体,婚姻市场竞争就不那么激烈。因为男女双方在婚姻市场中相对平等,如果女方索要高价,男方可再找其他的合适对象。男方在婚姻上相互竞争不激烈,也就不会推动婚姻成本的提升。潍坊农村的彩礼还停留在一万元左右,在北方农村属于非常低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彩礼就只是传统婚姻仪式中的必要环节,它的提高只与当地物价和生活水平相关,而与婚姻市场的竞争关系不大。婚姻的其他成本也处在正常水平。总体来说,当地的婚姻成本并不高,不需要父代付出巨大的努力,乃至通过子代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支付。因此,潍坊农村的父代在子代婚姻上的支持力度并不大,更不构成子代对父代的巨大经济压力,即通过婚姻进行财产的代际转移。

在潍坊农村,除年轻人能够在当地正规就业外,中老年人也有充分的非正规就业机会,这样一个家庭有多笔务工收入。年轻人在正规企业就业,刚开始时工资水平不高,随着工作年限增长,技能水平等提升,他们的工资待遇会逐渐升高。中老年人虽然是在非正规经济领域就业,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但他们能吃苦耐劳,工资水平也不低。那么,这几笔务工收入就会使得一个家庭的收入处在较高水平,要较中西部地区“半工半耕”的收入高出许多。并且,在市场机会较多的情况下,中老年人务工的年限较长,到六七十岁还可以从事非正规工作,他们获取务工收入的时间被拉长。

一个家庭有这几笔较高的收入,就能够支撑子代家庭较为轻松地在城镇购房,率先实现子代家庭的城镇化。一般操作是,父辈会为子代在城镇买房付首付,按揭由子代自己来承担。由于当地城镇工业化程度较高,子代劳动力能够就近就业,他们的城镇化就不仅是住房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孙辈就学的城镇化。

潍坊农民的城镇化与中西部农民相比有不同之处。从城镇化的动力来看,中西部农民的城镇化有两个动力,一个是婚姻的动力,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女方在“房子”上向男方提要求,从较早时候的在村公路边建房,到后来到乡镇买房,发展到县市购房。如今在许多中西部农村,男方只有在县市买了房子才结得了婚。婚姻推动了年轻农民的城镇化。但是由于中西部城镇工商业不发达,在住房上实现城镇化的年轻夫妇还得到沿海务工,否则无法支撑其在城镇的生活。

另一个是子女教育的动力。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因此从子女教育上考虑,中西部农村的年轻父母也需要在城镇买房,尤其是县市的学区房。只有买了房子才有在城镇就学的资格。潍坊年轻农民的城镇化是在职业已经城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家庭各方面的城镇化。

在城镇化的途径上,中西部农民的城镇化依赖于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无论是进城买房,还是在城镇中生活,都需要年轻人外出务工和中老年人在家务农两代人的收入,否则年轻人的城镇化难以实现。潍坊年轻农民的城镇化虽然也有父辈的支持,但主要是在买房的首付上,之后父代的支持就不再必要。

从城镇化的形态来看,中西部农民的城镇化大多是“半城镇化”或渐进城镇化,包括子代在城镇生活、父代留在农村生活;子代早年在城市务工、后来在城市买房定居等。潍坊农民的城镇化是彻底城镇化,包括子代在城镇买房、定居和工作,父代虽然还在农村生活,但事实上他们亦能在城镇生活下去。

潍坊农村父母不太担心子代婚姻问题,他们不需要过早地为子女找对象。在中原农村,婚姻市场则竞争激烈,儿子结不结得了婚是一个问号,父母就需要百般地为子代操心。婚姻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他们就越需要早点准备和早点下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为各自找对象、相亲等。越早时间越从容,机会就更多。下手早还能减少婚姻成本。没有年龄优势就只能用其他的条件来弥补,婚姻的成本就会攀升。父辈早早地帮助子代成婚,既能够在自己还是壮年的时候将子代成婚的借贷还清,还能够为自己积攒养老钱,从而不给子代添负担或在养老上看子代脸色。

由于潍坊农村的父代不用在子代的婚姻上过多地操心,婚姻更多是子代自己的事情。这样就会衍生出两个现象,一个是父代不插手子代的婚姻,子代自己去解决,就给了子代自由恋爱的空间。在河南农村,由于年轻男女都外出务工,父母又对子女的婚姻十分上心,他们在子女过年返乡时就会热衷于组织子女相亲,给子女包办婚姻事务。而子女在尚未懂事时只能依着父母,先相亲认识,相中了就结婚,然后在婚姻生活中产生感情。如果婚姻生活产生不了感情,反而熟悉之后对对方不满意就很可能离婚。在潍坊农村,年轻男女都在本地务工,相互之间有产生爱情的机会,而父母又给予了他们自主空间,这样就使当地婚姻更多源于自由恋爱而非相亲。既是本地婚姻,又是自由恋爱婚姻,婚姻的纽带较为牢固,不容易出现闪婚闪离现象。另一个是晚婚现象较普遍。而在河南农村,早婚现象严重,早至十六七岁相亲结婚,十七八岁生子。潍坊农村年轻人的结婚年龄一般都超过了法定年龄,二十五六岁较为普遍,甚至接近三十岁的男性也不被认为会打光棍。因为父母不操心子女的婚姻,年轻人首先忙于事业,在城市立足,这必然会推迟他们的婚姻。年轻人要自己找对象,也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

***

东部地区就业市场机会较多,农民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农民务工的收入较高,农民子代的婚姻和城镇化大多无需父代提供过多的支持。这样一方面,父代从事非正规就业能获得较高的务工收入,另一方面这些收入又不需要过度向子代输入,那么父代就可以给自己买养老保险,也可以存钱养老。父代在物质上不需要子代养老,子代的养老压力不大,代际关系相对和谐。(2018.5.2)